編者按: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圍繞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立法、扶持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等方面紛紛建言獻策,我們特摘錄相關建議,供讀者參考 。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法學所研究員孫憲忠認為,當前我國還有近九億農村戶籍居民,他們都生活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之中,作為集體的成員。但是此前,我國法律中一直沒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立法,更沒有集體成員權的規定。為適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經濟社會已經發生極大變更的需要,《民法典》第96條、第99條等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為特別法人,第261條等間接承認農民的成員權。但是目前我國還是沒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獨立立法,也沒有集體成員權利的規定。這種情況不但不符合我國農村現狀,更不符合中央作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因此,現在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已經十分必要,而且刻不容緩。在這部涉及農村社會經濟的基本立法中,集體成員權不但必須得到明確承認和保護,而且應該作為該法的基礎。
(來源:中國法學網)

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省政協常委、農業農村委副主任胡漢平關注到,當前大多數村集體缺乏可經營的資產,不少村集體存在經營性收入來源單一、政策型收入比重偏高,靠自身能力穩步增收的能力不強的問題;農村人才外流情況較嚴重,集體經濟發展缺乏人才引領帶動;土地用地指標少,村集體項目難落實。他建議,從國家層面制定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推動村委會事務與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事務相分離,加強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加快出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進一步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市場法人主體地位;健全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行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點狀供地”,解決產業發展用地難題。
(來源:大江網)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認為,在邁向共同富裕的新形勢下,亟需打破各自為戰的單村發展格局,加快推進跨村聯合發展。建議有關部門在全國征集跨村聯合發展的典型案例,總結其經驗和有效做法,以便于其他地區學習、借鑒和推廣;選擇一批有基礎和條件的不同類型地區,率先開展跨村聯合發展、提升集體經濟統籌層次的試點示范,在統籌形式、股權結構、利益分配、經營體制、治理模式等方面開展探索;盡快制定推動聯村發展的意見,明確新時期推動聯村發展的重要意義、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提出聯村發展的規范流程、利益分配、制度安排和相關支持政策。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全國人大代表、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建議,進一步拓寬村企合作經營范圍。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以可支配的資產資源作價入股、資產托管、租賃、承包經營等多種經營模式與民營企業合作,參股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及其他工商企業,共建農業產業園、創新創業園、農業科技園和鄉村旅游示范區等,發展農村混合型經濟。
(來源:瀟湘晨報)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城陽街道岳家村社區黨委書記許傳江認為,當前許多地方村集體由過去的傳統農業產業、物業租賃經營為主,拓展到發展鄉村旅游、樓宇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部分村集體盤活利用閑置的集體建設用地、騰退宅基地、房產設施等,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健康養老、餐飲民宿等集體經濟項目。對于一些農業產業,國家有關部門給予了政策上的扶持和稅收上的優惠,但是,對于村集體根據本村實際興辦的一些其他產業,并未明確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許傳江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利用各級稅務、農業農村部門,開展深入調研,收集整理廣大農村關于稅收優惠政策的建議和期盼;二是盡快制定針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的經營活動的稅收優惠政策,并且進一步明確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法人的相關權利與義務;三是選擇部分省、市作為試點,推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稅收優惠政策,并進行修改完善。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