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琨,王 輝,王開強,周環宇,巴 鑫,鄧 雷,姚 濤,吳全龍
(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70)
地下連續墻施工工藝利用各種挖槽機械,借助于泥漿的護壁作用,在地下挖出窄而深的溝槽,并在其內澆筑適當的材料形成一道具有防滲、擋土或承重功能的連續地下墻體。傳統地下連續墻施工一般需泥漿,污染環境,有些地質條件還需槽壁加固,地下連續墻的防滲也一直是個難題。同步切割澆筑混凝土連續墻裝備SCP1000可克服以上缺點,無需泥漿介入,無需加固槽壁,同時也很好地解決了防滲問題。本文以裝備SCP1000為對象,在某地質條件下,開展相關試驗研究。
場地土層自上而下主要有3層:雜填土;第四系全新統沖積黏性土層;第四系上更新統沖洪積黏性土層、碎石土層。
1)雜填土 年代成因Qml,層頂埋深0m,層厚0.5~0.9m,狀態松散,濕度濕,壓縮性高。
未見明顯地下水。
裝備SCP1000工作原理是通過鏈鋸式切割箱,不斷在地下切削土體,并通過在鏈條上的排土斗將部分切削松散的土帶出地面,其余切削松散的土由切割箱體在橫向掘進時,擠出地面。切割箱上共設置2條鏈條,鏈條上安裝有鏈刀和排土斗。2條鏈條分別由2個液壓馬達驅動,共用1個油路,同時給油,盡量使其同步,分別在2個液壓馬達共用的A,B口油路上布置壓力傳感器,分別在2個液壓馬達上布置增量型旋轉編碼器。鏈條張緊通過2個張緊液壓缸實現,分別在2個張緊液壓缸上布置磁致伸縮位移傳感器,并在其有桿腔和無桿腔的油路上布置壓力傳感器。切割箱升降通過2個升降液壓缸實現,升降液壓缸一端固定在桅桿架上,另一端固定在滑動總成上,滑動總成下與承托節連接,承托節下與切割箱連接,分別在2個升降液壓缸上布置拉線式位移傳感器,并在其有桿腔和無桿腔的油路上布置壓力傳感器,在桅桿架和承托節上分別布置1個傾角傳感器。切割箱的橫向掘進通過4個橫移頂推液壓缸實現,分別在4個橫移頂推液壓缸上布置磁致伸縮位移傳感器,并在其有桿腔和無桿腔的油路上布置壓力傳感器。
2.2.1切割線速度
因分別在2個液壓馬達上布置增量型旋轉編碼器,鏈輪直接安裝在馬達的輸出軸上,因此鏈輪轉速n鏈輪為已知量,則切割線速度v切割為:
(1)
式中:z鏈輪為鏈輪的齒數(個);p為鏈條節距(mm)。
2.2.2鏈條1,2的張緊力

(2)
(3)

2.2.3張緊液壓缸1,2的行程
因在張緊液壓缸1,2上布置磁致伸縮位移傳感器,因此張緊液壓缸1,2的行程L張緊1,L張緊2可直接讀出。
2.2.4切割箱入土深度
因在2個升降液壓缸上分別布置拉線式位移傳感器,因此升降液壓缸的行程L升降可直接通過2個傳感器讀數的算術平均值求得,則切割箱入土深度h為:
h=(ln+l0-L升降-h0)/1 000
(4)
式中:l為標準節切割箱的長度(mm);n為已加節標準節切割箱的數量(個);l0為底部切割箱和從動輪組裝后的長度(mm);h0為當升降液壓缸行程為0時,承托節與標準節切割箱連接面距地面的初始高度(mm)。
2.2.5總切削力
因分別在2個液壓馬達共用的A,B口油路上布置壓力傳感器,因此液壓馬達的進出口壓力PA,PB為已知量,則理論總切削力F切削為:
F切削=2T/r=2×1 000ΔPV/r=
2×1 000(PA-PB)V/r
(5)
式中:T為液壓馬達的理論輸出扭矩(N·m);r為鏈輪分度圓半徑(mm);V為液壓馬達的排量(m3/rad)。
2.2.6升降總推力

(6)

2.2.7下鉆阻力
因裝備各部件自重及升降總推力已知,則下鉆阻力F阻為:
F阻=G0+Gn-F升降
(7)
式中:G0為滑動總成部件自重(t);G為單個標準節切割箱自重(t)。
2.2.8橫移頂推力

(8)

在駕駛室里設置有顯示屏,可顯示傳感器的實時數據和通過數學運算而得出的其他數據。顯示屏主頁面如圖1所示。

圖1 顯示屏主頁面
第1次下鉆作業正遭遇連續半個月降雨天氣,槽內雨水液位維持在-4m左右,切削渣土遇水攪拌后,排土呈現流塑狀,且黏性較大。進行下鉆切削時,鏈條切削力、下鉆阻力與下鉆深度的關系如圖2,3所示。

圖2 鏈條切削力與下鉆深度的關系(濕作業)

圖3 下鉆阻力與下鉆深度的關系(濕作業)
1)隨著下鉆深度增加,除了底部切削作用外,切割箱體和鏈刀浸埋于流塑黏土中,產生黏著阻力,且與深度成正比例相關特性。
2)下鉆阻力分為側摩擦阻力和底部切削進尺阻力,其中側摩擦阻力與深度呈正比例相關,切削進尺阻力與地層硬度相關。
3)切割箱體加節作業時,為便于拆節,通常會將切割箱向下靜壓約150mm,加節完成后,將箱體整體上提500mm,解除底部鏈刀的擠壓,因此在加節后的500mm下鉆范圍內,鏈刀并未切削槽底,切削力和下鉆阻力均會低于下鉆前水平,待發生切土作用后,切削力和下鉆阻力恢復至線性增長趨勢。
第2次下鉆作業,天氣晴朗,重新開始下鉆,鏈條切削力、下鉆阻力與下鉆深度的關系如圖4,5所示。

圖4 鏈條切削力與下鉆深度的關系(干作業)

圖5 下鉆阻力與下鉆深度的關系(干作業)
對比2次下鉆,可得下鉆切削力均隨深度的增加呈增大趨勢,濕作業由于黏阻力顯著,增大更明顯;下鉆阻力干、濕作業趨勢相反,濕作業變化更顯著。
切割箱以17m深度向前頂推,分別在鏈條正轉(掌子面鏈條向上運動)、鏈條反轉(掌子面鏈條向下運動)2種情況下開展試驗,鏈條速度為0.2m/s。切割箱傾角、桅桿架傾角、各頂推力、總推力、總切削力與主機推進距離的關系如圖6~8所示。

圖6 切割箱傾角、桅桿傾角與主機推進距離的關系

圖7 各頂推力和總推力與主機推進距離的關系

圖8 總切削力與主機推進距離的關系
1)鏈條正轉下,主機每向前頂推50mm,切割箱傾斜角度增大0.1°~0.2°,持續累積。
2)主機在前50mm頂推行程并未發生傾斜,原因為頂推力對機架有使其后仰的傾覆力矩;頂推50mm后,由于切割箱強制傾斜,主機出現前傾,且隨著頂推行程增加,傾斜角度逐步擴大。
3)通過切換鏈條轉動方向,可在末端獲得正、反2個方向的驅動力,對于控制切割箱姿態具有積極作用。
4)由于切割箱相對于4個頂推力作用點非對稱布置,造成4點頂推力不均衡,靠近切割箱的1,2號頂推作用點傳力路徑更短,受力更直接;3,4號頂推力傳力路徑長,剛度小。
5)橫向掘進的總切削力最后趨于穩定。
通過張緊液壓缸對鏈條進行張緊和放松,得到鏈條張緊力測試曲線和張緊力滯回曲線,如圖9,10所示。

圖9 鏈條張緊力測試曲線
由圖9可知,鏈條張緊過程分為3個階段。①松弛 隨著張緊行程增大,張緊力不增大,鏈條處于完全松弛狀態并被整體向上提升;②間隙消除 隨著張緊行程增大,張緊力隨之線性增加,張緊力的增加幅度相對于張緊行程的增加幅度較為平緩,此階段鏈條被逐漸拉緊,張緊行程主要用于消除鏈條傳動機構的機械間隙;③彈性變形 張緊行程的少量變化可引起張緊力的較大波動,鏈條傳動機構間隙被完全消除,張緊行程變化直接引起鏈條傳動機構的彈性變形。
由圖10可知,相同張緊行程對應的張緊力差別較大(可達100kN)。說明通過控制張緊行程不能達到精確控制張緊力的目的,后續試驗中將繼續進行張緊力測試,探索張緊條件的判斷依據,如何能在滿足張緊不跳齒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小張緊力對鏈條運行造成的附加阻力。

圖10 鏈條張緊力滯回曲線
本文以裝備SCP1000為對象,在某地質條件下,開展下鉆、橫向掘進、鏈條張緊等工況的切土排土試驗,通過對試驗數據進行定性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1)隨著下鉆深度的增加,除底部切削作用外,切割箱體和鏈刀浸埋于流塑黏土中,產生黏著阻力,并與深度成正比例相關。濕作業由于黏阻力顯著,增大更明顯。
2)鏈條正、反轉2種工況下,總切削力與主機推進距離關系、主機傾斜角度不同。通過切換鏈條轉動方向,可在末端獲得正、反2個方向的驅動力,對于控制切割箱姿態具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