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可 青木 樊巍 王逸
(上接第一版)不再由具有戰略眼光的專業入士擔任負責人,而是由一些充滿意識形態色彩的美國政客主管,因此屢屢爆出有違科學原則的言論,這也是美國科研機構專業性逐步喪失的標志。
黃志澄表示,這幾屆美國總統都將中國視為美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假想敵”。但實際上,中國歷來主張和平利用外空,積極倡導在外空領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際上中國也是這么做的,表現之一就是,中國一直秉持著務實的態度開展航天探索計劃,在航天的投入上也一直本著“花小錢,辦大事”的原則, 并不是像美國一樣出于競爭的心態,不計成本地開展太空活動。
第二場競賽,輸贏未定
“新太空競賽”,德國電視一臺28日稱,與20世紀60年代美國和蘇聯展開太空競賽不同的是,NASA的新競爭對手是中國。“原則上,這又是一場比賽,但實際上不是去月球,而是去火星。”報道弓I述專家的話稱:“目前北京處于落后局面,因為中國還沒有登月火箭。但中國人在火星上可能領先于美國人。”
CNN的報道也稱,由于美國的登月火箭已經在發射臺上,而中國仍在開發中,美國具有早期優勢。但NASA前副局長道格?洛弗羅表示,哪個國家贏得第二次太空競賽的問題取決于最終目標。“如果目標是登陸月球并返回,顯然美國將擊敗中國。但如果目標是讓第一批人類登陸火星,那么答案就不太確定了。”
美國《新聞周刊》說,NASA今天不僅面臨來自中國的競爭,還面臨來自曾經幾十年的太空合作伙伴俄羅斯的競爭,俄羅斯今年7月宣布將離開國際空間站。中俄去年宣布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計劃,并邀請其他國家參與。
“NASA面臨數十年來最大的考、驗”,美國政治新聞網28日稱,在民間商業太空公司的發射行動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后,NASA正尋求奪回一些榮光。“幾乎沒有犯錯的余地——無論是技術上還是政治上。”美國國會已經警告,NASA的“,太空發射系統”太過昂貴,不可持續。“如果新登月計劃不起作用,國會的支持肯定會受到侵蝕。”▲
環球時報2022-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