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ura Zhou
香港《南華早報》8月28日文章,原題:盡管北京對塔利班采取謹慎態度,但中國企業仍在阿富汗取得進展一年前當塔利班在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后重新控制喀布爾時,余明輝(音)是為數不多決定留下來的中國商人之一”從那以后,他不得不接受該國新統治者實施的變革,與塔利班官員打交道,并就已進行多年的項目重新談判。
但余的決定似乎已得到回報。他的工廠去年安裝的4條鋼鐵加工線正在運行,當地安全官員不時參觀他經營的10層建筑“中國城”,“以傾聽中國商人的需求”。“塔利班并非只是口頭支持,他們確實支持我們的工作,”2001年以來一直在阿經商并擔任中國阿拉伯經貿促進專業委員會主任的余說,“這里有許多外國投資者。”
這種信任在4月下旬得到證明,當時在經歷數月重新談判后,塔利班政府批準一個聯合項目,在喀布爾郊區開發一個工業園區。這是自塔利班重新掌權以來的首個中阿基礎設施項目,預計將入駐150家工廠。余明輝表示他押注阿富汗未來,這個國家一直飽受戰爭困擾,“遭毀壞的城市需要重建。這需要從工程師、資金到技能在內的一切,我認為中國具有優勢。”
塔利班希望中國人的投資能將阿豐富的未開發自然資源轉化為收入。官方數據顯示,阿的鐵礦石、銅和稀土礦產儲量分別超過22億噸、3000萬噸和140萬噸。“與此同時,中國對美蘇的教訓持警惕態度,正在非常謹慎地評估可能的風險,”蘭州大學阿富汗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彪如是說。
盡管如此,寺國在阿的經濟影響力正逐步擴大,已成為僅次于巴基斯坦和伊朗的第三大貿易伙伴。而且在美國混亂撤軍后,中國已為阿提供多輪人道主義和財政援助。去年11月中國恢復進口松子——阿富汗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并表示將對阿98%的輸華產品給予零關稅待遇。▲(作者Laura Zhou,丁町譯)
環球時報2022-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