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溢文 , 曾秀蘭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東 廣州 510225)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明確對人才的培育,培養由傳統農民向新型職業農民轉變,壯大農村專業人才隊伍,鼓勵社會各類人才投身鄉村建設,逐步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農業技術創造者,是鄉村經濟增長的促進者。在2021年9月27日召開的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到人才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要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有序實施現代人才強國戰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人是生產中最活躍、最積極的要素。千秋基業,人才為先。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系統工程的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的振興關鍵在于人才振興,人才振興處于核心地位。農村產業興旺發展,需要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人才;鄉村優秀文化的建設和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與弘揚,需要考古能力強、有文學功底的人才;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擅長環境治理、土地規劃的人才;組織的壯大與健全,離不開有著強組織能力、能起模范帶頭作用的人才。有了人才,就會產生更多的新思想、新方法,解決“三農”問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自從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以來,學術界對人才振興的研究日益深入,且涌現了大量有價值的文章。學者們的研究方向大概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鄉村振興人才內涵研究。劉玉俠等(2021)對鄉村振興人才內涵的闡釋:在社會屬性、空間屬性、身份屬性、價值屬性四個層面有其特殊性和優越性;與鄉村具有緊密聯系,愿意并能夠為鄉村建設作出貢獻、對鄉村振興產生積極影響的,具有較高素質稟賦或人力資本的人[1]。第二,鄉村振興人才需求研究。蒲實等(2018)從鄉村建設中的人才需求類型方面,闡述了鄉村振興需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科技人才,需要綠色農業帶頭人,需要鄉賢型人才和平民英雄,需要適應自治、法治、德治要求的領路人;做到“就地取才、多方聚才、實踐育才、重用賢才”,對鄉村進行人才建設[2]。魏玲玲等(2020)對浙江特派員這一類專項人才進行了研究,提出新時代鄉村振興背景下,對這一類專項人才有了新要求,應具有產業鏈和成果供給能力,人文和規劃設計素養;特派員應不斷增強其服務積極性,提升服務能力,助推鄉村全面振興[3]。劉合光(2018)探索了總設計師、人民公仆、村干部、村民、各類智囊以及其他參與者這六大主體的關系,以及各主體在鄉村振興中所發揮的作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激活參與主體積極性,充分協作、共同努力[4]。第三,鄉村振興人才建設研究。張展生等(2015)對廣東專業鎮轉型升級專家服務團隊的組建思路、管理和運作模式以及“多對多”的服務模式進行研究,為專業鎮發展的智力支撐和人才建設提供了參考意見[5]。張丙宣等(2018)提出為調動基層政府、村干部、農民等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需要調整激勵結構;以人民為中心,激活主體、要素和市場,培育鄉村內生力量,實現鄉村全面振興[6]?;谠碚撗芯浚飼鄣龋?020)從強化制度性供給體系、優化資源性統籌內容、構建整體性治理框架等方面提出了推動鄉村人才振興的政策建議[7]。趙光勇(2018)從“米提斯”知識與認識論的視角,提出應發揮農民的主體地位,基于資源稟賦的鄉村特色,鼓勵地方自主探索和大膽創新,有效激活鄉村社會的內生資源,培育大量鄉土人才[8]。
綜上所述,相關研究對于深化鄉村人才振興、為鄉村人才建設提供實踐參考具有重要價值。鄉村振興有怎樣的人才現狀、需要培育具有哪些技能的鄉土人才、需要引進哪些人才,這些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鄉村人才振興實踐亟待學術界給予更多的關注。然而,目前對助力鄉村全面振興作出貢獻的專家服務隊的研究相對較少,且欠缺系統性。因此,課題組以前人研究鄉村人才振興的豐富理論作為支撐,以清遠市為例,對清遠市進行實地調研,對專家服務隊、農戶及農村干部等進行訪談,獲得數據和資料,探析清遠市專家服務隊面臨的困境,總結相關經驗,為其他地區創新鄉村人才振興工作,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一些參考。
為充分調動各類人才參與鄉村振興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凝聚強大合力,促進農村產業發展,助推鄉村全面振興而全面統籌專家資源,組建起鄉村振興專家服務隊。專家服務隊在調動勞動力、土地、資本、技術、信息等發展要素中起著關鍵作用[1]。
專家服務隊涉及不同領域的專家,做到有針對性地解決鄉村存在的農業技術和產業發展缺乏指導、農村實用人才缺乏培育引導、農村公共服務較為薄弱、科技成果難以轉化推廣等問題。通過開展鄉村振興服務,引導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集聚,推動技術、政策、信息等要素流向農村和農業經營主體,發揮專家服務基層作用,推動項目落地和區域產業升級。
清遠市為全面統籌專家資源,建立常態化服務鄉村振興的專業人才隊伍,由農學會組建了8支清遠市鄉村振興專家服務隊。專家服務隊以“引專家、強服務、育人才、興產業、促增收”為主要內容,成員包括高校教授、技術研究員、市內專家和優秀技術能手等,涵蓋茶葉、果樹、蔬菜、水稻、畜牧、水產、食用菌、中藥材、農產品貯藏保鮮加工、電子商務、智慧農業、經營管理、金融服務、農業旅游、觀賞園藝、風景園林、森林保護、生態評價與規劃、法律、醫療、教育等領域。13位來自華南農業大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的高層次人才,每個縣區20位的專家服務隊員,組成專家服務隊,他們將充分挖掘清遠鄉村振興潛力和內生動力,為鄉村振興把脈定向,推動清遠鄉村特色資源產業發展需求與人才資源融通。清遠市專家服務隊人員分類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清遠市專家服務隊人員分類情況(單位:人)
2.1.1 專家服務隊的服務工作
1)做好需求摸排,制定工作計劃。專家服務隊將聯合市、縣、區人才驛站及基層服務點,和鄉村振興工作組深入農村鄉間地頭走訪,與當地有關部門、農業經營主體、鎮村干部、鄉民等進行座談。在充分了解當地農村現狀,全面掌握基層發展需求和人才服務需求的基礎上,分析服務的方式方法,有針對性地制定服務計劃,確保專家服務隊提供的服務是農村基層真正需要的。
2)精準開展各類力所能及的服務。按照需求和工作計劃,專家服務隊定期到基層一線開展農業技術、經營管理、成果轉化等方面的服務,建立線上線下暢通的服務渠道,及時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咨詢和技術指導等服務,積極為當地經營主體提供生產規劃、物流加工、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經營決策等服務,促進當地農業發展。此外,專家服務隊協助農業經營主體爭取政策扶持,幫助有較好發展基礎的農業經營主體做大做強,發揮引領帶頭作用,積極聯系行業協會、工藝團體、社會機構等力量,彌補農村基層公共服務短板。
3)建設鄉村本土人才隊伍。大力培育鄉村振興人才,想方設法發揮專家的傳幫帶作用,在鄉村振興一線充分發揮廣大農民的主體作用,強化農民群眾的規范化農技培訓,培養技術能手、發展能人、土專家、田秀才,加快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增強當地發展的內生動力,夯實鄉村振興基石。
4)促進農村發展項目的對接合作。專家服務隊將積極做好鄉村生產發展輔助服務,爭取與當地農業企業合作。積極促進與企業在農業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等方面的合作,加快打造特色產品,壯大本地農業產業規模,爭取與涉農院校項目合作,加強對接聯系,加快農業科研成果的應用轉化,推動農業鄉村創新項目在當地落地及實現產業化。爭取與文旅規劃等機構合作,積極參與鄉村空間規劃、要素配置、資源開發等研究,推動鄉村建設。同時,加強與專家服務隊之間的溝通交流,定期回訪,持續跟蹤,準確評估服務工作成效。專家服務隊驅動鄉村全面振興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專家服務隊驅動鄉村全面振興模型
2.1.2 建設人才驛站,協調和服務專家人才隊伍
清遠市推動人才驛站建設,打造支撐鄉村振興平臺。經過近5年推廣建設,已建立1個市級人才驛站,5個直屬分站,8個縣分站,17個鄉鎮企業和農業專家服務站,實現市、縣人才驛站“全覆蓋”。清遠市人才驛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集聚人才、凝聚智力、服務發展”為宗旨,聯絡和對接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或團體,為優秀人才提供協作和服務工作。人才驛站運行順暢、服務高效,積極為人才提供各方面信息、辦理各種業務,為來清遠市創新創業的各類人才、本地人才的發展提供了便捷的服務。在人才驛站里可以協調和開展各項工作,其中包括政策宣講、新知交換、學術探討、實踐創意、技術分享等創新交流活動,創業培訓、項目路演、創投評估、項目洽談、產品推介等創業對接活動,人才或團隊基層服務、聯誼交流、生活拓展、運動休閑等健康活動,合作對接、專家聯系、業務代理、政策咨詢、數據調查等綜合服務。
2.1.3 搭建“三農”科技服務平臺,聚才合力提高服務水平
清遠市以當地農業產業創新發展需求為導向,擴大科技服務“三農”覆蓋面,打通農業科技與農業生產對接渠道,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形成集科技化、規模化、智能化、數字化于一體的“三農”科技服務創新全鏈條,為農業農村科技創新發展探索一條新路子,專門搭建“三農”科技服務平臺,有英德茶葉站、連山歐家梯田站、清新區金魚站。“三農”科技服務平臺是清遠市科技局加強農業科技支撐、助推鄉村振興的一大舉措,通過在全市建設一批“三農”科技服務站點,引聚一批“三農”科技服務專家,開展農技、電商、金融、農產品銷售、農旅融合與人才培養等服務,相繼培養出一批批有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農村新能人,培育出一批批優秀服務實體,宣傳推廣清遠名特優農產品,可全面提升全市“三農”科技服務的水平,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此外,農村科技特派員深入鄉村服務,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提升科技創新服務能力和水平,完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
2.2.1 壯大鄉村人才隊伍
引聚的專家服務團隊開展農業技術、農村電商、農產品銷售、農旅融合等人才培養服務。在完成了脫貧攻堅的任務后,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專家服務團隊參與到清遠市“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人才培養品牌工程,全面推進農村電商發展,為鄉村振興培育輸送大量實用性人才,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清遠市本土人才培訓情況表
2.2.2 幫助農民增產增收
清遠市香菇以自發生產為主,后來通過專家服務隊技術指導和龍頭企業帶動,整體技術水平逐步提高,香菇污染率從30%下降到5%;規模逐步擴大,由2016年不到30萬棒到2019年70多萬棒,預計2022年達到100萬棒。產品保鮮技術和標準化生產,九龍豆腐加工由3 000多斤,擴大到現在的20 000多斤,帶動九龍鎮30多戶農民增收,并擴大了大豆的種植面積。連山縣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86.7%的森林覆蓋率,野桂花和鴨腳木花同時開放,使得其純天然的冬蜜含有獨特的芳香,蜂蜜年產量50萬斤,并在逐年增加。麻竹筍的種植由3.3萬hm2,擴大到現在的4.7萬hm2,麻竹筍產業經濟總值31.32億元:其中生筍收入(農民直接經濟收益)約21.06億元;按初加工平均增值600元/噸計算,增加產值4.86億元;干貨和深加工增值較快,比2019年增長超20%,產值5.4億元。利用少數民族文化,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民宿經濟。目前清遠市共有890多家民宿,帶動周邊農產品銷售。
2.2.3 打造舒適人居環境
由政府牽頭,結合鄉村規劃治理方面專家團隊的專業建議,清遠全市14 841個村莊已全部完成農村人居環境“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其中10 590個村莊達到省級干凈整潔村以上標準,占比超過71%。鄉村一改之前的“臟、亂、差”面貌,瀝青大馬路貫通著每一個鄉村,陸續創建“整潔村、示范村、特色村、生態村、美麗田園”等不同梯度的美麗鄉村?!皫锩薄稗r房管控風貌提升”“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產業發展”等重點工作取得很多好的成績,建立起一站式村級公共服務、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2.2.4 科研論文碩果累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富實踐是理論和政策研究的“富礦”。清遠市農學會和政府建立學術交流和人才培訓等平臺13個,承辦學術交流、專題研究等活動21場,編輯清遠科技20期。其中最為突出的有由清遠市農學會會長鄭會龍主編、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題寫書名并作序的《清遠市茶葉志》,填補了清遠市茶葉發展史的空白?!稄娀l村振興人才引領 把“短板”變成“潛力版”——廣東清遠探索實踐農技服務與人才培育新模式》,被中組部評為2019年全國人才創新優秀案例。清遠市作為唯一受邀的地級市代表,在農業農村部參加全國省級農學會會議上,作了典型經驗分享,真正做到了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專家服務隊提供的服務具有方式靈活多樣、針對性強、服務范圍廣、實力強、實用性高等優點[6],是清遠市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專家服務隊的建設仍然不能滿足鄉村全面振興的需求,存在以下困境。
專家服務隊覆蓋了不同的領域,結構較全面,是清遠市“不為所有,但為所用”的柔性人才[9]。由于專家們來自五湖四海,大多數有著各自的工作單位,指導鄉村全面振興的工作受到了地域的限制,在實地調研和技術推廣等工作開展時都過著“候鳥式”的生活,難以實現有效溝通聯系。
在專家引才方面,多以生產為中心,一般大力引進農業產業、科學技術、經濟、市場營銷等方面的人才,教育、醫療、法律、社會保障等方面的人才較為稀少,育才方面同樣存在重技工、輕思想建設的現象。經濟建設上了一個臺階,而其他服務保障還停留在之前的水平,所擁有的專家人才,未能夠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效服務。
專家服務隊伍中高水平專業技能人才比重不大,開展的人才培訓服務僅停留在表面。技能培訓的“南粵家政”“廣東技工”“粵菜師傅”三大工程,以及農村電商培訓,很多都是進行崗前培訓,培訓形式和內容相對單一,很難做到全面、持續、深入、有針對性,導致農民在上崗時競爭力不強,收入水平提高難。
其實,廣大農民才是鄉村振興最主要的利益相關者,是鄉村的主人,同時是最基礎的力量。然而有時候,專家們會代替農民去思考、去實踐,忽視農民的主體地位。導致農民過度依賴專家和政府替自己去思考,去解決問題,慢慢養成坐享其成的惰性,鄉村振興事業事倍功半,甚至效果適得其反。
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如何打造人才結構合理、服務質量高、人民滿意度高的專家服務隊,讓他們真心、用心、放心下沉基層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工作?專家服務隊是調動鄉村發展要素的重要力量,課題組從政府和專家服務隊兩個層面提出建議。
4.1.1 優化人才頂層設計,完善專家隊伍結構
專家服務隊屬于鄉村人才振興的方面,又超越鄉村人才,為鄉村振興服務。政府要明確鄉村人才振興、鄉村全面發展的目標,做好系統性和全面性的目標定位。根據鄉村實際情況,做到因地制宜,構筑一支人數充足、層次合理、服務質量高、人民滿意度高的專家服務隊,促進鄉村全面振興。以鄉村經濟發展為導向,在引進經濟類和農業技術類的專家同時,也要不斷充實衛生、教育、法律、管理類專業人才,加強農村教育、醫療服務體系的建設,做好鄉村治理和規劃的工作。
4.1.2 建立人才進出有效機制,促進專家人員有序流動
人才使用及其社會價值的發揮是鄉村人才振興的最終指向[1],變人才所有為人才所用。不同地區鄉村的發展各具特色,發展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專家服務隊下沉到每個服務地的人才結構也有所差別,所以政府要根據鄉村實際發展需要,與專家擅長的領域進行高度匹配,為他們提供發展機會和平臺。在鄉村發展有需要而又不能夠得到人才滿足的時候,可以鼓勵專業人員縣域乃至城際間自由流動,全力支持對人才有需求的鄉村,實現人才的最優發展[10]。
4.1.3 做好專家隊的服務保障工作,形成尊重人才的社會環境
專家服務隊是否能夠順利、高效開展鄉村振興的相關工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府的保障工作和社會上對人才的態度。政府需要建設好人才驛站等基礎設施,也要加強人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在識才、聚才、用才的基礎上,更加要突出愛才,引導人民群眾尊重人才,倡導相信專家、容許失敗的良好社會風氣,使專家服務隊在鄉村振興中大顯身手,在政治上受重視、社會上受尊重、經濟上得實惠,為鄉村全面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11]。
4.2.1 做好有效溝通,提高服務質量
良好的溝通是開展服務工作的前提。專家隊伍應建立有效的溝通網絡,包括專家服務隊成員內部的溝通網絡以及與農戶、農業經營主體、企業、政府等的外部溝通網絡,確保信息傳遞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及時處理和解決鄉村全面振興遇到的問題,避免蜻蜓點水般的低質量服務。
4.2.2 找準資源稟賦,促進異質化發展
專家服務隊在開展服務工作時,應花更多時間思考和挖掘當地與城市及其他鄉村不同的極具特色的資源稟賦,指導農戶生產特色的農
產品,或者發展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資源。把地理優勢、自然優勢、少數民族優勢利用起來,文旅融合發展,三產融合發展,利用好“美麗鄉村”資源,將其變成“美麗經濟”。利用好少數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挖掘農村多種人文資源,組織建立起民宿,大力發展觀光、垂釣、采摘等多項旅游活動。
4.2.3 發展內生力量,培養鄉土人才
外生性發展和內生性發展是鄉村發展和振興的兩種道路[7]。專家服務隊屬于鄉村振興外生性發展,對當前的鄉村振興起著很大的作用,但這只是短暫的。畢竟,農民才是鄉村的主人,他們才是利益的受益者,是可持續的內生發展力量。專家服務隊起到的是引導、推動和幫助的作用。因此,專家服務隊應發揮好引導和推動的作用,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尊重農民的意見,發揮農民的主體地位??蒲性盒5膶<覒赞r民為本,組織教授農業經營主體種養新技術,提高他們的市場營銷或組織管理能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從“輸血”轉變為“造血”,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鄉村振興專家服務隊服務領域覆蓋范圍廣,可為清遠市鄉村全面振興提供農業科技創新推廣、農業經營管理、農村人才隊伍培養、農業金融等服務,解決農戶或農業經營主體與企業、市場對接中的問題,從而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清遠市以專家服務隊的服務為引領,以鄉村人才培育為重點,以人才驛站建設為載體,搭建更多的科技“三農”服務站點,營造引、育、用、留的良好人才環境;調整最優人才生態,促進各類人才投身鄉村建設,為助推廣東省鄉村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提供了強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