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激烈的零售市場,一些傳統商超品牌夢想著成為“中國的沃爾瑪”,但大多敗下陣來。
永輝也曾被市場寄予很高期待,其創造的合伙人制度、買手文化等,至今讓許多同業仿效。不過,永輝的發展依然很難,公司最近發布了其上市12年來的第一份預虧公告,規模達39.3億元。
何至于此?
如果說永輝折戟,肯定言之過早。但從永輝這些年的各種嘗試來看,包括試水超級物種、mini店等,都難以帶來盈利增長,并最終成了需要資金填補的窟窿。而永輝當前推動的“天天平價”倉儲店模式,未來前景依然未知。
有零售專家表示,永輝倉儲店最大的劣勢是沒有全球采購供應鏈的支持。
事實上,可能不僅僅是供應鏈的問題。觀察已經“60歲”的沃爾瑪會發現,雖然它已經處于成熟甚至是理論上接近衰退的階段,但沃爾瑪營收依然在增長,凈利潤在百億美元以上。Wind統計顯示,2005年至今,沃爾瑪從未虧損,且年度凈利潤最低也達到了67億美元。
建立核心競爭優勢,并不斷去擴大,是企業生存的長久之計。
沃爾瑪的護城河包括供應鏈管理、精準營銷、管理監督等,以確保公司營業利潤率優勢——哪怕是微弱的3%,進而對某一個市場的競爭對手不斷蠶食,最終壟斷該市場。
在電商領域,沃爾瑪同樣是“復制”自己的傳統經驗。盡管亞馬遜電商技術比沃爾瑪先進20年,但沃爾瑪在緩步摸索多年后,最近兩年在美國電商銷售額實現70%的增長。
因此,沃爾瑪的成功絕不是“天天低價”這個口號,而是這個口號背后的持續精進、持續高效率運營。也只有專注于正確認識所處的市場和自身優勢的企業,才能蓬勃發展,才能等到對手自己倒下。
本刊編輯部
2022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