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德瑰
日英加緊聯合研發下代戰機的消息最近引起廣泛關注。日媒報道說,日英兩國還正摸索向第三國出口的可能,并稱此舉旨在增加生產數量并削減開發成本。為能出口,日本政府據稱將把修改“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運用指針也納入視野,因為現行指針不允許出口攻擊用裝備。這種做法立即引發擔憂,因為放寬“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意味著目本實際又在自我解禁方向上往前拱了一步。
日本一直以來都是使用美制武器或與美國共同研發,防衛裝備備受美國控制一,與美國以外的國家研制最先進武器以前還沒有過。這次戰機換代,日本希望自主研發以實現一定程度的“自主防衛”。無奈日本在關鍵技術無法實現突破,日本防衛省不不把研發項目改為“國產主導,國際研發日本的短板是不掌握戰斗機的發動機技術。雖然與美國是盟友,日美安保條約也被東京視為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基石,但日本在購買和改裝等費用上常被美國公司敲竹杠。美國甚至利用關鍵技術卡日本脖子,強迫日本交出技術數據,所以日本一直下決心謀求防衛裝備自主研發。在2020年與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合作沒談攏后,日本轉而選擇與技術上比較先進的英國勞斯萊斯等公司合作。
除了技術自主,日英雙方還有商業考量。2014年安倍內閣以“防衛裝備品轉移三原則”代替“武器出口三原則”,允許日本參加武器的國際合作研發,對防衛裝備出口限制也做了調整。這次日英合作研發新型戰機的目的之一是對外出口,日本防衛省甚至已將這一項目列入2023年防衛預算。日本國內有人聲稱,巴西和以色列都可以生產和出口戰斗機,為何日本不能?該項目如果成功推進,英國可以面向歐洲軍火市場,日本則把出口目光瞄向東南亞國家。
但日本摸索出口攻擊性武器并以此為由試圖修改“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運用指針,它所引起的擔憂尤其是周邊國家的憂慮顯而易見。隨著日本右翼鼓噪修憲和謀求對集體自衛權的解禁,日本官方層面步調也越來越大,探討獲取“對敵基地攻擊能力”、打算在西南諸島部署上千枚遠距離巡航導彈、試圖將軍費占GDP比例提升到2%等等,日本將在年內修的《國家安崟保障戰略》等三份安保文件將會走到何種程度,備受關注。在此節點,又冒出一個修改“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不能不讓人質疑這是日本右翼在推動自我解禁方向上的又一花招。
可以想見,如果日本想從軍火方面獲得經濟利益或者以此為由推動軍事防衛方面的突破,就要渲染炒作某國“威脅”甚至故意制造緊張局勢。這既是美國軍工復合體在制造防衛裝備出口需求“井噴”方面的慣用手法,也是日本近年來在國內打造“修憲共識”的一貫做法。很大程度上出于類似目的,日本近年來在東海、南海甚至臺海方面協助美方或者自身發起的挑釁動作越來越大。這讓亞太其他對美攪動地區局勢懷有戒心的國家更加警惕,日本出于國內政治議程以及所謂“國家正常化”目的而逐漸變形的外交言行和動作,正在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當然話說回來,美國會任由日本走向更大程度的“自主防衛”嗎?根據以往經驗以及最近兩屆美國政府對盟友的態度,美國不,會對日英的如意算盤視若無睹。日英合作當然要事先征得美國同意,日本時任防衛大臣岸信夫今年5月已向美國防長奧斯汀做了“匯報”,美國沒有表示反對,但要求日本新式戰機要確保與美國戰機在運用上有互通性,特別是裝備品和數據方面要有互通性。這顯然是為美國向兩國推銷武器裝備提供可能性。到頭來,日本借機掙脫美國控制的想法,仍只能是一個“想法”。▲(作者是上海外國語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環球時報202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