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銘鋒
(作者單位:重慶電視發射臺)
重慶電視發射臺為廣播電視一級保障臺站,承擔著8套模擬廣播、66套地面數字電視、12套中央數字廣播的播出任務,覆蓋人口近千萬,社會關注度高,保障其安全播出顯得尤為重要。安裝發射天線的鐵塔于1970年6月投入使用,塔高183.1 m,全鋼結構的空間桁架體系,由多個正方形棱臺和一個正方形柱體組成,塔體總重量約為410 t,塔身鋼構件表面積約為20 550 m2。
已歷經改造、加固和維修共計4次,現因爬梯、欄桿、平臺板銹蝕穿透,塔體也嚴重銹蝕,需進行第5次排危大修。
此次排危大修工程量大:包括對0 ~ 140 m所有爬梯、欄桿、平臺板進行更換,腳蹬、焊縫補強,螺母、螺栓緊固,塔體斜撐、桁架加固,塔身全面除銹、涂裝。施工難度和風險系數大:183.1 m高的錐形塔體不便搭建安全防護設施和施工操作平臺;塔柱與斜撐、平臺板下方等死角較多,施工人員操作位置受限;90 ~ 170 m天線分布密集,作業空間受限。要保證高空作業人員自身安全、塔上天饋線等設備設施安全,不發生高空墜物;同時,還需確保播出安全,把因施工給播出帶來的影響降低到最小,臨時停播時間要盡可能地縮短,這就要求對上下塔物件的吊裝運輸、塔上作業規范和安全防護等多方面進行全程監管,及早發現問題與隱患,及時與施工方、監理方進行溝通、協調,敦促其整改和完善,確保工程質量和工程進度。
重慶電視發射臺成立了以臺班子、機房科室負責人及部分業務骨干組成的鐵塔排危大修工作組,明確分工與職責,全面組織、參與、落實電視發射臺承擔的工作任務。
臺班子成員為保證臺內大修排危工作的穩妥有序推進,參與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安全防護方案的制訂;負責對施工現場生產安全和播出安全的監督管理;建立與施工、監理三方協調溝通機制,定期召集專題會議研究解決施工過程中的問題,形成問題反饋清單,督促施工方及時整改落實,確保施工期間生產安全和播出安全。
兩播出機房負責根據停播代播計劃和施工安排,在施工人員上下鐵塔和通過天線區時,確保發射機開關和主備天線切換操作準確無誤。天線動力科負責對上塔人員資格、上塔作業許可條件進行把關;上塔人員檢查施工安全、天饋線保護措施是否有效,對除銹、涂裝、焊接等施工工藝質量進行檢查和敦促;施工人員在天饋線受到損傷時進行應急處置。
為應對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抽調業務骨干組成天饋線和動力應急保障小組、播出應急保障小組、綜合應急保障小組,做到隨時能參加應急搶修和突發事件的處置工作。
調頻米波機房、分米波機房和天線動力科要結合施工期間的特殊工作狀態,制定相應的交接班和值班制度,確保施工期間值班人員充足,交接班情況交底明確細致,記錄準確翔實,責任落實到人。周末和節假日期間要明確相應的值班負責人,確保工程施工有關事宜對接順暢有效。天線動力科負責人參與日常施工監督管理,值班人員按需參與工程施工管理,落實好當日施工交接和審核手續,做好交接記錄。
根據施工進度和實際需要,擬定代播方案,在辦公樓頂架設多副臨時小天線進行降功率代播;部分無法代播的頻道,做好白天施工期間停播的安排;施工人員上下塔通過天線區時需要短暫停播,及時協調上級部門,完善報批報備手續。
以確保臺內人員、設備設施安全和廣播電視播出正常為原則,就現場施工和安全保障措施提出要求和合理建議,其主要包括施工區域的劃分,臨時加工區域的設置,安全通道的搭建,安全圍欄、防護板、防護網、警示牌等標志的安裝,現場消防設備的配置,危險源標識,周邊環境影響的評估和應急處置措施等。
施工人員在施工區域內必須嚴格遵守安全防護要求,嚴禁在安全裝置穿戴不規范的情況下上塔作業,嚴禁進行高空冒險作業。嚴禁同一作業面上下層垂直方向同時作業,如有特殊需要,必須經施工方負責人、監理方負責人批準,并設置防護棚或其他隔離設施;臺內工作人員還須經臺領導批準,方可上塔檢查監督。嚴禁擅自挪移、拆卸、踩踏塔上天饋線等設備設施;嚴禁在天線及天線附近懸掛、堆放工具和材料。嚴防高空墜物:平臺堆放物料須緊固可靠;小型物件嚴禁放置塔上過夜,以防大風吹跑導致墜落;塔上施工過程中所使用的工具(如鏟刀、銼刀、電動角磨機、滾筒、毛刷)尾部必須用繩子系在身上或塔體。物件運輸、施工人員上下塔路徑須按指定線路;鋼纜固定牢固可靠,并定期檢查損傷情況;結束塔上作業后須系牢下滑繩索和纜風繩。
由天線動力科負責,會同監理方現場負責人檢查高空作業證件,定期抽查施工方的安全制度落實情況、操作規程培訓情況、安全自查記錄等;不定期抽查所使用的工具(爬梯、跳板、腳手架、防護板、安全網、角磨機等)是否安全規范,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繩穿戴是否合規。檢查天線區設置的安全防護網、饋線保護架(防護板)是否全面、有效,防止物件墜落砸傷天線、饋線。對作業規范進行常態化監督,包括作業前就餐時嚴禁喝酒,嚴禁在高空和吊板上嬉戲打鬧、投擲物品等,視情況提出整改要求。在檢查中如發現施工人員不遵守安全制度、技術操作規程和存在安全隱患,應嚴格按照安全問題處置流程(見圖1),立即制止并通知監理方和施工方負責人,敦促其立即整改,有必要時由監理方發出整改通知書。

圖1 安全問題處置流程
工作票包括上塔時填寫施工時段、施工區域(高度和作業面)、施工內容(拆除及更換欄桿、爬梯、平臺,動火切割、焊接、除銹)、上塔人數、聯絡人等;下塔時填寫是否傷及天饋線、塔上材料及工具放置是否牢固、是否墜物、下塔人數等。嚴禁無票作業,嚴禁代簽作業票。
施工單位在天饋線區域動火,須嚴格遵守《高空作業動火安全防護方案》,并向臺內報備。要在填寫作業單時注明動火區域,塔上動火作業前,須確認已用多層防火石棉布對相關區域的饋線實施了有效防火防護。
由天線動力科負責執行上下塔協調流程(見圖2),嚴格執行《上下塔天線切換操作》步驟,在每個施工日由當班人員接收施工方提交的作業單,對上塔施工可行性進行研判;對天線倒換操作完成進行確認后,才允許施工方上塔作業;指導和監督施工人員嚴格按照上下塔安全流程,確保施工人員從天線動力科指定的路線上下塔,不得隨身攜帶重物,雙手不得持有工具等雜物,隨身攜帶的工具應妥善保管。

圖2 上下塔協調流程
開工前,臺內工程技術人員考慮到塔上作業可能會給天饋線帶來損傷,如踩踏饋線、除銹的角磨機割傷饋線、天線振子受損等,需先擬定天饋線損傷處置流程(見圖3)和應急處置方案。要求施工單位一旦對天饋線等設備設施造成損傷(含輕微破損),須第一時間主動如實報告業主方。天線動力科每天安排人員上塔巡查天饋線,一旦發現因施工造成傷害,須立即叫停施工并作應急處置,將天饋線傷損情況、帶來的影響、修繕事宜及相關費用等情況及時反饋給施工方。

圖3 天饋損傷處置流程
現場代表與監理人員一道,對鋼材、油漆、焊條等材料進行“質量合格證”查驗、材料送檢、相容性實驗和防水實驗;到鋼構件加工車間進行幾何尺寸、焊接質量查驗;對平臺板拼接焊縫進行抽查,看是否嚴格執行《鋼結構焊接規范》[1]進行多道焊接;塔身加固和補強是否嚴格按照鋼結構加固技術規程進行的[2];嚴格按照涂裝前鋼材表面銹蝕等級和除銹等級[3]進行除銹查驗;嚴格按照《鋼結構防腐蝕涂裝技術規程》[4]和《鋼結構防火涂料》[5]進行涂裝查驗,如果出現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情況,及時與監理方溝通后,按照《工程質量問題處置流程》(見圖4),視情況要求停止施工或發出限期整改通知書。

圖4 工程質量問題處置流程
重慶電視發射臺堅持做好與施工、監理、設計單位的日常溝通協調,穩妥有序推進工程進度,全過程了解施工組織、施工作業、安全保障等具體措施和進展情況,包括圖紙、結構、技術指標、作業高度、作業面、施工工序、使用材料和工具等;建立規范有序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原則上每周召開業主、施工、監理的三方施工例會,梳理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工程進展等情況;每月召開四方協調會,總結工程完成情況,商討需解決的事項,研究、調整下一階段施工方案及細化落實。如有問題需立即研究處置的,及時組織召開專題會議。
加強施工期間值班值守。周末及節假日,臺辦、天線動力科均安排人員值班,做到塔上有施工,塔下有監管。
協調周邊單位。因施工會產生一些不可預估的風險,重慶電視發射臺多次協調周邊的陸軍醫學院、渝中職校等單位,在人行通道、車位搭建防護棚、提供車衣等防護措施,防止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
做好施工人員疫情管控。施工人員大多來自外地,流動性大,重慶電視發射臺要嚴格按照重慶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嚴查健康碼和行程碼,不得有來自中高風險地區的施工人員。施工人員進臺前須提供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駐臺施工人員原則上在施工期間非必要不離臺。
重慶電視發射臺鐵塔已使用52年,此次排危大修工程量大、風險系數高,作為業主方,必須加強施工現場管理,及時與監理、施工方溝通協調,穩妥有序地推進工程進度,抓好安全生產、塔上設施安全和廣播電視播出安全,執行好焊接和涂裝相關規范,最終按照《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進行驗收,確保工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