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國際環境復雜而嚴峻,國內任務艱巨而繁重,尤其是疫情的反反復復讓我們的經濟大環境面臨多重挑戰。
但,在看到挑戰和困難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中國經濟超強的韌性以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事實上,中國經濟目前的運行狀況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仍然是最良好的態勢,這對于汽車產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十分重要。
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這三重壓力之下,中國汽車市場同樣表現出強大的韌性。今年4月份,受疫情多發的影響,中國汽車銷量跌至120萬輛左右,創下近10年以來同期月度最低,但在國家密集出臺減征購置稅、車貸延期還款等政策之后,6月份和7月份的銷量大幅回升,前7個月的總銷量幾乎追平去年。
其實,除了政策因素,中國汽車產業本身也有諸多強勁的新動能值得期待。
首先是電動化的步伐有增無減。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260萬輛,逆勢增長120%,市場滲透率已超過20%。7月,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高昂勢頭,并且出現了傳統車企的新能源板塊和新勢力比翼齊飛的喜人局面,多家車企單月交付量均過萬輛甚至更多。
其次是智能化和電動化疊加賦能。今年,圍繞智能駕駛商業化推廣的標準法規將有新的突破,預計今年L2智能輔助乘用車的滲透率將達到25%左右,到2025年將超過50%,從L2向L3甚至更高階的跨越逐漸成為可能。
第三是出口市場進入強勁的上升通道。繼去年出口超過200萬輛之后,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出口量達到121.8萬輛,同比大增47%。同時,中國汽車“走出去”的質量也在提升,出口目的地從欠發達地區向歐洲、北美等發達地區擴展。
有這三大新動能加持,再加上國家政策的持續發力,汽車正在成為國家經濟提振的最重要抓手之一,銷量回升應該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我想強調的是并不是銷量。汽車產業的動能轉換必須伴隨增長方式的轉換,對汽車營銷來講,就是要從傳統營銷向新營銷轉換。現在的汽車營銷人,既要會拍短視頻,還要會直播帶貨,同時還得會做用戶運營,真的非常不容易。但這些技術上的進階還遠遠不夠,隨著產業趨勢、技術選擇、產品定義、商業模式的更新,汽車營銷需要的是體系性重構,包括營銷的使命、理念、模式和技術手段等等,傳統的4P理論也需要賦予全新的內涵。
總之,新營銷的根本在于道的重構(即發現新價值的能力),而不在于術的武裝(如數字化營銷、直營等)。如果以前說從量的增長轉向質的增長還停留在戰略層面、理念層面,那么現在就不得不落地了。在銷量之外發現新價值,正是我們營銷人新的更重要的使命。
格局激蕩,演化進階。也許明天還會出現新的挑戰,但我們汽車營銷人要相信,比自己更強的,正是明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