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文秀口述 彭辰陽整理

趙寶印戎裝照
前一陣熱播的電視劇 《跨過鴨綠江》 和以前播出的電視劇 《三八線》 中,都講到了有一名志愿軍戰士用手中的“三零步槍”打下了美國戰機,受到志愿軍總部司令員彭德懷的通令嘉獎,被授予“特級戰斗英雄”稱號的故事。這支步槍,原陳列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現陳列在丹東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紀念館;這個戰士,就是我的父親趙寶印。雖然父親離開我們己經20多年了,但他傳承的好家風、好傳統我們永志不忘;父親手中的那支“槍”,永遠屹立在我們子女和全國人民心中。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我父親入朝參戰。他是一名汽車兵,擔負向前線運送戰略物資和搶運傷員的任務。由于任務特殊,汽車兵是美軍重點轟炸的目標,危險程度遠高于一般士兵。一旦遇上美軍飛機轟炸,只能被動躲避,很是憋屈。父親回憶:“運輸物資時,平均每5分鐘就會遇上一架美機轟炸,我還見過24架飛機遮天蔽日、狂轟濫炸的場景。”一次,父親所在的汽車團某班執行運輸任務,遇到美軍飛機轟炸,全班13人當場犧牲11人,只有2人幸存,還都身負重傷。在汽車兵團,像這樣的犧牲每天都在發生。
對一線戰斗人員來說,美軍來硬的,志愿軍可以更硬;你傷我1人,我加倍還你2人。雙方硬碰硬,至少犧牲得無悔。而汽車兵的情況就截然不同了,美軍飛機在天上轟炸,地上的戰士們只能選擇躲避,消極防御,雖然滿腔怒火,但也有勁無處使。
由于汽車兵沒有防空武器,一旦遇上美軍空襲,即便被炸得傷亡慘重,也無法主動還擊,只能隱藏。因為一旦主動還擊,不但打不下飛機,反而會暴露自己,讓美軍飛機的轟炸變本加厲。
美軍飛機正是看準了志愿軍不敢主動還擊,因此戰爭前期異常囂張,經常超低空飛行。有些美軍飛行員更是猖狂到了極點,時常低空追逐地面上的朝鮮老百姓,甚至拿槍向地面目標射擊,以此取樂。
1951年3月20日清晨,父親和戰友老杜、曹新仁3人執行運輸彈藥任務。此時天剛剛亮,當汽車行駛至朝鮮新溪郡石邊里村時,遭遇4架美軍轟炸機。父親和戰友迅速停車,將汽車偽裝好,躲進山洞中,待轟炸機飛遠,繼續趕路。
沒過多久,又有4架轟炸機向父親他們飛來,此時情況十分危急,四周地形空曠,無處可藏。父親讓年齡較大的老杜藏在一塊石頭后面,自己和曹新仁負責看守汽車。父親和曹新仁商量,周圍沒有友軍,不會連累其他戰友,反正也是一死,不如豁出去打,跟敵機拼了。
于是,兩人躲在汽車后面,操起“三零步槍”對著遠處美軍轟炸機瞄準。由于美軍囂張慣了,認為志愿軍根本不敢開槍,因此4架轟炸機飛得都很低,而且速度也不快。當飛機越來越靠近時,父親率先向飛得最低的美軍轟炸機射擊,對著機頭打了7發子彈;曹新仁打了6發子彈。
美軍根本想不到志愿軍戰士敢開槍,也搞不清到底有多少人,有沒有重武器,因此遭到攻擊后并沒有還擊,而是第一時間加速逃離“伏擊圈”。
不久,來了2名朝鮮防空監視哨兵,詢問父親他們是否剛剛開槍射擊過美軍飛機。父親雖有些擔心,但好漢做事好漢當,大方承認:“是我們打的!”朝鮮士兵握住他倆的手,激動地說:“打得好!你們打掉了一架轟炸機!”
原來,父親和戰友的一通射擊,恰好打中了美軍一架轟炸機,致該機墜毀在2里外的山溝里。父親用步槍打下美軍轟炸機的事跡很快傳開了,許多人為我父親喝彩:“趙寶印、曹新仁為志愿軍和朝鮮老百姓出了一口惡氣,長了志愿軍和全國人民的志氣!”
1951年7月,父親和曹新仁被志愿軍總部分別授予了“特等功臣”稱號,開創朝鮮戰場上用步槍擊落轟炸機先例,極大鼓舞了我軍士氣。從我父親擊落美軍飛機開始,志愿軍也開始鼓勵各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用步槍射擊美軍飛機。之后,志愿軍相繼擊傷擊落多架敵機。從此,美軍飛機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樣囂張地低空飛行了。

趙寶印打下美軍轟炸機的“三零”步槍
父親1926年出生,滿族人,家中獨子,祖祖輩輩都是窮苦的農民,1949年在老家遼寧撫順參加東北人民野戰軍。抗美援朝戰爭中,父親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3年轉業后,他到地方擔任了新賓滿族自治縣交通局(那時叫交通科)局長,手中握有一定的權力,但從不為家人和親友謀一點私利。他反復告誡我們做子女的永遠不要吃他的“老本”,路要靠自己走,要干一行愛一行,誠誠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我母親在舊社會做過童養媳,也讀過私塾。父親在擔任領導職務時,為母親安排個工作,本是很方便的事,可父親說他是共產黨員,首先要為廣大老百姓著想、為老百姓謀利,不能帶這個頭;要安排我母親的工作,首先得把全縣交通系統工作人員的家屬都先安排了才行。由于父親的執著,母親這個“文化人”愣是做了一輩子家庭主婦,“恨”了我父親一輩子。
父母生育了我們兄妹7個。我排行老四,一米七二的個子,在學校喜歡打籃球。我聽從父親的教導,刻苦學習,成績優秀,又是共青團員,也夢想有一天能穿上綠軍裝,接過父親手中的槍,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女戰士。終于,上世紀70年代中期,和父親一直有聯系、遠在青海格尓木的老部隊,邀請父親回去講革命傳統。我纏著父親說,你和部隊首長打個招呼,把我送去當兵。當時,這也只是父親一句話的事。可是,父親就是不答應。他說,若是部隊征兵,你被挑選去,我舉雙手贊成,但是,你要通過我走“后門”,一萬個行不通。
那時,適逢上山下鄉,我們有3個適齡的姐妹走出校門后,都響應上級號召,下鄉插隊當了知青,后來回城也沒有沾父親的光,只是當普通工人。我當工人后因工作出色,很快入了黨,還被提拔為長途客運公司車站負責人。我今年60多歲了,退休后仍常當志愿者,勤勞并快樂著。我的姐弟中有3個共產黨員,其中一個沒退休的弟弟還是單位黨總支書記,多次受到上級黨政部門表彰。父親在世時,最自豪的是我們全家有4個共產黨員,可以成立一個黨小組。他要求我們永遠聽黨話跟黨走,嚴肅認真過組織生活,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我的退休工資不高,但每年都按時向黨組織交納黨費。我一個外甥10多年前真的接過了我父親手中的槍,成了光榮的人民解放軍戰士,退伍后不忘他外公的傳統,工作積極,被提拔為單位負責人,把事業干得風生水起。
父親在職期間和1983年離休后,多次被聘請到學校、廠礦等單位去講傳統。他講的最多的是,僅一個抗美援朝,就犧牲了近20萬志愿軍戰士,他能活下來見到家人已心滿意足了。他說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們用鮮血換來的,五星紅旗是鮮血染成的,娃娃們脖子上的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他要青少年們永遠不忘共產黨和人民軍隊解放了全中國,要世世代代跟黨走,敢于戰勝一切侵略者,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