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 星

馬占山香煙廣告
我們小的時候,沒有現在那么多的兒童玩具。1937年七七事變以后,日本侵略者打到了家門口,我們全家逃離杭州,遷到了紹興的孫端鎮。那是鄉村環境,商店里只售煙、酒、蠟燭之類,玩具更是見不到的。但是聰慧又頑皮的兒童們,總能想出游戲的辦法來。西泠印社2011年出版的 《越地童謠游戲》 ,介紹紹興地區兒童的游戲多達一百零三種。其中有一種劈洋紙,就是我們小學生放學以后,常常三五成群玩一會才肯回家的游戲。只是我們不叫洋紙,叫洋片。
那時的香煙,無論是美麗牌、老刀牌或是別的什么牌子,都是每盒十支,煙盒里附有一張彩印的畫片。既然火柴叫洋火,香煙叫洋煙,煙盒里的畫片就被稱為洋片了。劈洋片的游戲先要飛洋片,用手將洋片高高地按在墻上,然后突然松開,讓洋片飛離墻壁。誰的洋片飛得最遠,誰就有權用自己的洋片使勁劈在別人的洋片旁,如果劈下去的風將別人的洋片翻了過來,就可以將這張洋片收歸己有,再去劈另一張。如果沒有將別人的洋片翻過來,那就宣告失敗,結束這個回合,大家重新再飛洋片。
洋片上彩印的都是人物,有《三國演義》 里的文臣武將,有《水滸》 里的英雄好漢,也有仕女,不知道是不是 《紅樓夢》 中人物?因為我那時還不知道有《紅樓夢》 這部小說。有些同學收集洋片不是用來游戲,而是為了欣賞。我的那位同桌,就雄心勃勃地想將 《水滸》 的一百單八將都收集齊全。總而言之,無論是用于游戲還是欣賞,我們見到大人丟棄的空煙盒,只取出洋片留下,煙盒仍然隨手丟棄。但是,有一種煙盒例外,那就是馬占山牌煙盒。
馬占山是東北軍駐黑龍江的旅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后,日軍迅速侵占了遼寧、吉林省,接著就北上進犯黑龍江省。危急時刻,馬占山被任命為黑龍江省政府代理主席。他到當時的省會齊齊哈爾就職時宣告:國家多難之秋,軍人守土有責,決心和黑龍江省共存亡。抗擊日軍的大規模戰斗,在吉林到黑龍江的必經之地江橋首先打響。我后來知道,歷史上如此著名的江橋,其實是嫩江上的哈拉爾葛橋,簡稱江橋。馬占山以一旅兵力,跟兩萬余日軍及一萬余偽軍浴血苦戰,從10月16日打到11月19日,才撤出齊齊哈爾,退守黑河。

馬占山香煙殼子
那時候,沒有廣播,沒有電視,更沒有互聯網,但是通過各種報紙,通過街頭演講和茶館說書,抗日救亡的宣傳還是很深入人心的。就連我們小學生也知道馬占山的江橋抗戰,還知道上海那個四行倉庫的堅守。
上海有家煙廠迎合大眾的抗日愛國熱情,生產了一種馬占山牌香煙,廣告上印著馬占山身著戎裝騎著戰馬的威武形象。這當然是生意經,但是也起到了宣傳抗日的作用。馬占山牌香煙大受煙民歡迎。馬占山牌香煙的煙盒成了我們小學生的收藏品。我在好多天里沒能撿到這種煙盒,只得用幾張洋片找同學換來一個。有句成語叫如獲至寶,我終于有了馬占山牌香煙的煙盒,就是這種興奮的心情。
我的興奮沒有持續多久。有人說,馬占山兵敗以后,還是投降了,當了偽滿洲國的大官。我和同學們都很氣憤。我們崇拜的抗日英雄,原來已經是可恥的漢奸。我們立即將馬占山牌香煙的煙盒丟進垃圾堆。
接下來,日軍先后發動寧紹戰役和浙贛戰役。我們全家匆匆離開孫端鎮,在浙東和浙西的農村顛沛流離,只顧得上自己的勉強生存,把馬占山完全忘記了。
到了1949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即將在北京隆重舉行,報紙上刊登了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各界人士名單。在特邀委員中,我發現了馬占山的名字,大為驚訝。好在這時我已經在報社工作,可以查閱資料。這才知道,馬占山確實有過短暫動搖,但是他很快醒悟,認清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真面目。1932年3月10日宣布在長春組成偽滿洲國內閣,其中馬占山任偽軍政部總長。4月1日,馬占山就在黑河重新舉起抗日義旗,和其他一些抗日武裝組成了東北救國抗日聯軍。當然,敵強我弱,他們的抗戰未能堅持,不得不退入蘇聯境內。1933年6月,馬占山從蘇聯經歐洲回國。后來,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平津戰役時,隱居北平的馬占山力勸傅作義不要再打內戰,接受解放軍的改編,對北平的和平解放作出了貢獻。
其實,在中國的報紙上,馬占山一直是堅決抗戰的典型,只不過當年我沒有機會讀到而已。1937年11月日軍占領上海, 《大公報》 上海版12月14日宣布停刊以示抗議。停刊號發表了題為《不投降論》 的社評,提出軍隊可以挫敗,不可投降。社評點名斥責了一些向日軍投降的將領,講到了中國歷史上誓死抵抗異族侵略的岳飛、袁崇煥、文天祥、史可法,最后講到了馬占山:“馬占山將軍是首先打破不抵抗主義的人。這次抗戰爆發,他把二十萬私財,以一半留給家人,預立遺囑,托妻寄子與朋友;一半做軍費,帶往熱察邊境招募舊部,去艱苦作戰。”社評贊頌馬占山是“武士的典型”,“武士多出幾位馬將軍,國家前途絕無悲觀的理由”。這里說馬占山到熱河、察哈爾兩省邊境招募舊部,似是他從蘇聯回國以后的事情。
馬占山光榮地參加了開國大典。可惜他在1950年11月29日就因病逝世,沒有能為新中國的建設再作貢獻。
從前將1937年的七七事變作為抗日戰爭的起始,稱為8年抗戰。現在已經正式訂正:抗日戰爭應該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算起,歷時14年。九一八事變時,東北軍接到的是“不抵抗”的命令。一個月以后的江橋抗戰,才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開始階段最早的一場大規模戰斗。
在白山黑水灑盡熱血的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是民族英雄。馬占山最早投身抗擊侵略者的戰斗,而且屢敗屢戰,不屈不撓,曾經給了苦難的中國人民極大的鼓舞,也應該名垂青史。
八十多年前的那種馬占山牌香煙,不知道在博物館里還能見到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