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忠義 楊福理 苗玉斌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江蘇省分公司
隨著移動互聯網深入發展,移動無線終端接入成為校園網建設關注的重點,目前WLAN無線網絡覆蓋是校園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隨著校園網環境下智能終端的增多,以及高帶寬應用的廣泛使用,無線校園網建設關注的首要問題是無線網絡的帶寬問題,解決多終端、高并發、大流量的接入;其次是無線網絡需要做到全校覆蓋,使用戶真正能無縫漫游。由于WLAN無線網絡方案在技術上的先天性限制,無法達到高質量要求。隨著5G網絡全面鋪開建設,5G網絡擁有大帶寬速率,且資費大幅下降,已逐步被大眾接受。對于封閉的園區來說,分流解決方案能將園區內部的網絡流量進行本地分流,實現園區網絡的本地管理和本地運營,滿足園區內部的移動辦公、視頻監控、現場數據采集等業務的實時性、高帶寬和高安全訴求。從這些應用場景分析來看,校園網絡是典型封閉的專網場景,重點是滿足內部的網絡訪問。近年來,不少高校在建設校園無線網絡覆蓋時,提出5G專網方案為主的可選解決方案。本研究根據5GC體系架構,結合實際現網情況,分析討論針對校園2C業務的5G校園專網建設方案。
在標準的5G SA系統架構中,5G核心網控制面功能進行了融合和統一,并分解為多個獨立的網絡服務,可以根據業務需求進行靈活組合,每個網絡服務和其他服務在業務功能上解耦,統一服務調用方式,提升網絡的靈活性。基于C/U分離式的架構,UPF作為用戶數據面可以根據業務需要部署在不同網絡位置,實現客戶業務靈活本地分流。
分流技術主要有三種方式:(1)基于ULCL(Uplink Classifier,上行分類器)核心網方案,ULCL分流方案通過動態分流策略實現,以URLUE位置目的IP端口為分流維度實現業務分流。(2)DNN分流方案,通過設置不同的DNN,以位置信息、網絡切片標識為分流維度實現業務分流。(3)基于IPv6 Multi-homing(BP)分流,以源IPv6地址前綴為分流維度實現業務分流。
當前比較多的場景是基于DNN的無線上行N3接口分流和基于ULCL的核心網分流。當然還可以基于PCF疊加各種策略的分流方式,以滿足不同業務場景需求。
基于DNN分流,終端用戶根據從核心網獲得的DNN信息、網絡切片標識以及用戶自身位置信息等,請求并建立本地會話接入,當終端用戶不在位置區域時,則無法本地接入,從而實現用戶只能在企業園區使用企業應用,且基于DNN實現和Internet業務的隔離,保障業務安全。
基于ULCL分流方案下,客戶可以不用提前做特殊簽約策略,可以根據業務需求靈活進行分流策略配置,適用性和靈活性更好(上行和下行數據流如圖1所示),因此是邊緣節點UPF下沉部署主要推薦的分流方式。

圖1 ULCL數據分流工作方式
5G專網利用運營商網絡頻譜資源及移動網絡運營優勢,針對不同行業場景,為客戶打造專有網絡,提供以5G為核心技術的綜合型專網,融合切片、MEC等技術,為客戶提供具有定制化QoS保障、業務隔離的安全獨立網絡,實現大帶寬、低時延、安全可靠的數據傳輸,滿足客戶生產、辦公、管理等應用的通信服務需求。根據網絡定制化程度,聯通5G專網分為5G獨立專網、5G混合專網、5G虛擬專網三種模式。
在完成校園5G網絡覆蓋后,運營商一般不會再拿出頻段單獨建設獨立5G校園專網。因此,校園5G專網建設一般采用混合專網或虛擬專網模式。對于混合專網模式,一般也僅是單獨建設下沉專用的UPF。當前階段,主推5G共享型虛擬專網模式,配置多個校園客戶或其他行業類客戶專用的共享UPF,共享專用UPF至校園開通專線,該方案投入小,專網品質效果明顯。5G校園專網架構如圖2所示。

圖2 5G校園專網基本架構示意圖
在5G虛擬專網模式下,專網用戶終端開機搜索到5G無線信號,通過認證后,用戶可正常使用數據業務。訪問內網時,數據流如下:校園專網用戶—>聯通公網基站—>聯通共享專用UPF—>校園內部應用。
目前,校園客戶對5G校園專網的業務訴求主要是相對現有WLAN無線網絡使用習慣和問題來說,關鍵包含如下幾點:(1)5G校園專網可替代校園WLAN;(2)校園用戶手機不換卡不換號;(3)既能訪問校園內網,也可以訪問公網;(4)校園內或外部特定區域內可訪問校園內網。討論確定5G共享專網架構,考慮不同網絡(4G/5G)用戶差異,提出以下幾種實施方案來解決校園客戶需求,
按照5G共享虛擬專網架構,部署校園客戶共享式專網UPF,基于位置+PCF簽約插入ULCL分流來滿足專網需求,如圖3所示。校園用戶配置公共DNN,并簽約分流業務策略;PCF都會基于簽約+位置觸發下發分流策略,通過ULCL UPF將內網流量分流到校園內網。簽約校園分流業務的用戶可以同時訪問校園內網和Internet,未簽約的用戶只能訪問Internet,不能訪問校園內網。以校園在江蘇南京為例,范圍可以是南京或江蘇省內或者校園區域。

圖3 基于位置+PCF簽約插入ULCL分流技術方案(以南京為例)
方案優點:簽約5G用戶訪問的區域可調整;用戶漫游不受影響;網絡配置簡單。
方案缺點:僅支持5G網絡接入,回落4G網絡后無法訪問校園內網,可訪問公網;可能存在私網地址沖突,需要提前規劃好方案;SMF新增資源消耗,每個用戶會多一個N9會話,建議單獨新建專用SMF。
對于IP地址沖突,可以通過防火墻對源和目的IP地址均進行雙向NAT從而解決問題。校園的DNS服務器可以通過重定向方式解決地址沖突。
如同方案一方式,部署校園客戶共享式專網ULCL UPF,但為避免終端地址與企業側地址沖突,校園用戶采用專有DDN,規劃專有IP地址,地址由AAA進行分配;進入規定范圍內接入的5G手機用戶可以同時訪問校園內網和Internet,離開范圍之后,只能訪問公網。該共享式專網ULCL UPF需要開通至互聯網通道和校園客戶的專線。該專用的ULCL UPF與主輔錨點UPF合設如圖4所示,可以主、輔錨點UPF分設,輔錨點UPF可部署到園區或校園。

圖4 ULCL專網DDN方案分流技術方案
方案優點:解決地址沖突問題,方案配置簡單。
方案缺點:用戶漫游必須回歸屬地接入,時延較大;ULCL UPF增加互聯網出口,網絡復雜度增加;另外,如果主、輔錨點UPF分設,等于再增加一個專用UPF,投資建設成本加大。
部署共享式專網UPF,通過防火墻分流。該方案為校園2C客戶規劃一個5G專用的DNN,簽約校園用戶4/5G網絡接入時,根據DNN選擇到共享式專網UPF,UPF通過不同的VPN區分不同的客戶,所有業務流量通過UPF,經防火墻分流至互聯網和校園內網,大客戶交換機通過專線與校園內網互通,采用三層VPN(如圖5所示)。該方案要求4G用戶需要遷轉UDM轉成5G用戶,才能實現用戶的業務分流。

圖5 通過防火墻分流技術方案
方案效果:終端發起訪問時,公網、專網訪問流量均由核心網UPF統一匯聚到防火墻,公網訪問由China169網承載,專網流量通過專線引流至學校機房內,最終實現終端的公網、專網自切換無感訪問。
方案優點:簽約5G用戶在4/5G接入均能訪問公網和校園內網。訪問的區域在省內。
方案缺點:不能限定具體范圍,默認就是全省;而且由于所有業務回歸屬地接入,存在用戶漫游外省,訪問互聯網時延感知可能下降;需要新增接入CE路由器、大客戶接入交換機,投資成本增加;公網和內網業務分流需要手工配置,操作復雜,不便于運營維護。
前述三種方案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方案一,完全使用5G SA標準分流特性,可以實現靈活的分流策略,網絡管理配置標準,維護管理方便,但由于5G網絡目前正在大規模建設推廣中,特別是室內覆蓋部分很多地方還沒有建設到位,存在網絡覆蓋不全、沒有信號的問題,影響客戶使用。方案二,實際上是方案一的延伸,方案一的優缺點均存在,雖可以解決地址沖突問題,但又會產生漫游外地感知下降和增加成本等問題。方案三,4G/5G網絡用戶均可以實現分流,但是需要人工在防火墻配置分流策略,網絡維護不方便,當校園用戶較多時,很難及時響應,業務調整不靈活。
綜合分析比較來說,在5G網絡完全到位的情況下,建議選擇方案一。在5G網絡覆蓋不全,或者覆蓋投資巨大的情況下,由于4G網絡建設早,覆蓋已比較全面,可使用方案三。兩種方案均要求用戶簽約5G套餐,才能進行分流。
根據南京浦口某高校客戶測試要求,采用5G ULCL技術方案來搭建5G校園專網。本次采用共享專用分流UPF搭建5G校園專網,使用ULCL和輔錨點合設場景分流UPF部署模式,主錨點使用2C大網UPF。策略采用基于PCF簽約+位置的ULCL分流方式。如圖6所示。

圖6 校園專網測試方案
測試業務流程:
(1)5G用戶終端開機,主錨點UPF分配IP地址給終端,用戶完成激活,建立會話,可以上互聯網。
(2)用戶在特定位置,終端上報位置信息給PCF,PCF下發分流策略給SMF,SMF基于分流策略選擇ULCL UPF和輔錨點UPF插入到會話中。
(3)ULCL基于目的IP或者DNS將訪問本地內網的流量分流到輔錨點,訪問企業內網,將訪問公網的流量通過N9分流到主錨點,訪問互聯網。
對該方案中存在的手機終端和企業內網地址沖突問題,采用防火墻方案解決。即防火墻實現IP包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雙向NAT,如圖7所示;對DNS應答的域名解析地址,防火墻通過DNS ALG功能將DNS應答報文中攜帶的私網業務地址進行轉換。

圖7 防火墻實現雙向NAT示意圖
測試網絡架構如圖8所示,圈出的部分為本次測試涉及到的部署網元。

圖8 測試網絡架構拓撲圖
測試網絡設備和準備工作:(1)SMF共用大網,主錨點共用大網2C UPF;(2)ULCL/輔錨點UPF新建,本次試點可以用VPDN UPF;(3)防火墻共用2C人網防火墻;(4)新增一臺客戶接入匯聚交換機,對接客戶網絡;(5)開通至校園內網一條萬兆專線;(6)開通覆蓋校園的公網5G基站。
測試結果:實現了方案預期目標。用戶可使用原號卡,無需換卡;終端接入點DNN只需完成首次設置,公網/內網的訪問無需切換DNN。
利用5G網絡滿足校園專網2C業務需求,是一種比較節省成本的方案,發揮5G網絡特性,逐步替代WLAN無線網絡,實現校園信息化網絡建設升級。該方案的最大特點是實現校園客戶不換卡不換號,在校園區域內無感知差異訪問校園內網和外網。但是由于5G行業應用終端產品產業鏈還不成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2C終端大多沒有5G模組配置,導致必須外接5G CPE或者5G手機作為AP來使用5G網絡。另外,5G網絡覆蓋投資巨大,存在投入和收益問題,運營商會慎重決策。因此,利用5G網絡完全替代WLAN無線網絡還需要一定時間。
從業務發展角度來講,可以結合智慧校園建設,2C業務網絡建設可同時兼顧2B業務需求。未來UPF既可掛接人網又可掛接物網,可支持智慧園區,擴展應用空間,利用UPF的虛擬化和切片技術來實現校園不同業務。利用5G校園專網優勢,后期可開展用戶的精細化管理、無線定位、無線大數據等增值應用,助力智慧校園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