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玉蘭

伊萊賈自從大學畢業后就在紐約市一條繁華的步行街上經營著一家新概念零食鋪。店內薯片、巧克力、瓜子、糖果、蜜餞等商品應有盡有。
伊萊賈總是千方百計地優化進貨渠道,尋找全國各地的特色食品供應給顧客。由于零食的品類齊全,價格合理,加之步行街上的客流量很大,零食鋪的生意很好,進出店鋪的客人絡繹不絕,為此伊萊賈非常開心。
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半年多,翻新零食品類的工作越來越難做,選擇的空間也越來越小。為了吸引顧客,伊萊賈引進了不少進口的零食,可是收效甚微。光顧零食鋪的顧客依舊很多,但是很多顧客沒有找到心儀的零食空手而歸。這種情況出現得越來越多,以至于光顧零食鋪的顧客也在日益減少,營業額下降到往常的一半。為此,伊萊賈心里很著急。
有一天,伊萊賈送走幾位年輕學生顧客后,就結束了一天的營業。他憂心忡忡地走在他們后面,心里盤算著用什么辦法恢復零食鋪的生意。前面的年輕學生邊走邊吃還不忘打打鬧鬧,其中一位說:“蛋筒最好吃的是它的‘屁屁’,威化中包裹的巧克力,吃起來很美味。”另一位也急忙附和:“是的,是的,薯片最好吃的是把碎片倒進嘴里的瞬間,還有西瓜最好吃的是切成兩半后,瓜瓤中間挖出的那一勺,還有……”聽著他們不經意間的聊天,伊萊賈突然有了想法,如果把蛋筒底部尖角的巧克力專門做成一種零食,那一定很受大家的歡迎。
伊萊賈一路小跑回家,連夜查找相關資訊起草方案,第二天一早就聯系生產廠家商討相關事宜。從選料、加工、生產,到包裝設計,再到銷售宣傳,前后歷時幾個月,又對方案幾經修改后,蛋筒底部尖角的巧克力終于上架銷售了。
蛋筒底部尖角的巧克力外形是一個小的圓錐形,像女生食指1節那么大小,外層是威化,里面注滿了巧克力,每一小袋中裝有7~8個,包裝袋上印有吃著蛋筒底部尖角巧克力時很滿足的動漫形象。伊萊賈把商品陳列在門口顯眼的位置,還設計了專門的海報配上“蛋筒最好吃的是哪個部分,謎底就在這里”的廣告語,安排兩名女店員穿著卡通服在店門口做宣傳,邀請顧客試吃。
顧客們駐足上前看熱鬧,對這款零食愛不釋手,紛紛拿出手機拍照留念,有人還把照片配上“這是我的青春回憶”“初戀的味道”等文字一起上傳到互聯網上。經過大家的宣傳,伊萊賈的新概念零食鋪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顧客,一時間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店。
伊萊賈把這些“瘋狂的零食愛好者”的名字都印到包裝袋上,成立了社團,邀請他們獻計獻策。隨后,又推出了薯片碎、泡泡棒棒糖等新產品。零食鋪又恢復成結賬隊伍排到樓梯口的場面,自信的笑容重新洋溢在伊萊賈的臉上。
在接受《每日郵報》采訪時,談到自己改進創優的思路,伊萊賈感慨萬千:“在聽到年輕學生的聊天之前,我從來沒有過把蛋筒底部尖角的巧克力做成一款零食的想法。生活中其實不缺創意,缺少的是發現創意的慧心,我們與其陷在難題中苦惱,不如打開心扉,用心感知世間的美好,說不定在不經意間靈感就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