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燕峰

作家梁曉聲說,人有三命:天命,實命,自修命。
何為天命?父母給的叫天命。一個人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也無法選擇出生于怎樣的家庭,從呱呱墜地時起,上天就為他安排好了父母和家庭,這是無法更改的事實。既然無法選擇,無法更改,那就坦然接受。
何為實命?生活經歷給你的就是實命。生活賜予我們的無論是蜜汁還是苦酒,都只能自己領受,是無法逃避的,是我們每個人必須實實在在去經歷的。
有的人似乎是被上天祝福過的,一路走來,順風順水;有的人卻似乎是被上天詛咒過的,時時山窮水盡,處處關隘重重。但生活的迷人之處就在于變幻無常。生活會經常跟你開個大玩笑,來個急剎車,車輪會突然偏離軌道,把你帶入另一重天地,正所謂“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
然而,在生活的海洋上,難道人只能被動接受命運的安排嗎?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農民起義領袖陳勝仰頭向天發出這一聲響亮而有力的質問,兩千多年過去了,時光深處仍傳來隆隆回聲,激蕩著每一個胸懷大志的人。他們堅信,沒有什么是不可改變的,只要靠智慧的大腦,勤勞的雙手,一定能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況和現實處境。于是,我們經常看到許多人在飲盡生活所賜予的苦酒,遍嘗了命運賜予的磨難之后,終于成功逆襲,實現了華麗轉身,丑小鴨變白天鵝,灰姑娘變王后。
而那些沉溺于生活甘露中的人卻大多碌碌,甚至走上“飽暖思淫欲”的衰敗腐朽之路。溫柔富貴鄉最容易腐蝕人的意志,消磨人的斗志,浸泡久了,往往會精神缺鈣。相反,苦難是人生的財富,在苦水中摸爬滾打之后,站起來的往往是一個鐵骨錚錚的人。
何為自修命?文化給的叫自修命。生命是一場漫長的修行。一個人的修養,除了來自家庭和學校的教育,更在于個人的修為。
如何自修?讀書是最簡便的捷徑。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個靈魂高尚的人談話。一本好書會教會你很多東西:智慧,堅韌,達觀,善良,寬容……在書籍的潤澤下,一個人的修養不斷加強,知識更加豐厚,視野更加開闊,心靈也會變得柔軟慈悲,有同理心。
增強個人修為,除了讀書,我們還可以“與善者為伴,與智者同行,與高人為伍”。科學家研究認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動物”。與勤奮的人在一起,你就不會懶惰;與積極的人在一起,你就不會消沉;與善良的人在一起,你就不會邪惡;與智者在一起,你就會不同凡響;與高人在一起,你就能登上高峰。
修是一方面,為是更重要的一面。俗話說,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關鍵是挨了刀之后的選擇。有的人因一次或幾次受傷,就讓復仇的火焰燒焦了自己,心智偏離了正義和良知的方向,成為比壞人更壞的人。而有的人在遭受欺騙傷害之后,積極自我療愈,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絕不允許自己成為與壞人一樣的人。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養德遠禍,好的修為會為自己贏得福報,壞的修為只會給自己招來禍患。
面對挫折和逆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修為。有的人憤憤不平,牢騷滿腹;有的人達觀平和,養精蓄銳。俗話說“牢騷太盛防斷腸”,抱怨是把刀刃向內,帶給自己更多的傷害;而豁達淡定,是把刀刃向外,將外界的傷害消弭于無形。同樣是面對被貶的厄運,柳宗元愁苦難安。被貶永州后,他四處寫信給昔日好友,求他們在皇帝面前求情,讓他早日遠離這個毒瘴之地。在他的筆下,永州秀麗的山水也呈現一種凄清孤絕之美,而他自己的生命也黯然落幕。蘇東坡被貶黃州后,放下個人榮辱恩怨,專注于當下,甩開膀子像一個真正的農人一樣,開荒種地,躬耕東坡,親自做美食,安之若素,不斷給自己加油打氣,終于熬過了命運的凄風苦雨,重新擁抱姍姍而來的幸福。
由此看來,命運自難掌控,但人也有奮斗和自修自悟改變命運的強大力量。一個人無論遭遇什么,只要精神不委頓下去,不斷修煉自己,總有一天柳暗花明,關山飛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