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 凝

與石結緣,是許久之前的事了。
在我生活的小村,半山腰有一汪清泉,泉水甘甜、清冽,魚蝦和沙石清晰可見。水流至山腳下,形成一片水洼,孩子們常常在此打水漂兒。一塊扁平的石頭,握在手中便有了魔力,身子蹲下去的一剎那,石頭在空中劃出一道唯美的弧線,落到水面上,而后彈起,落下,再彈起,再落下,濺起無數細碎的水花,劃出一道蜿蜒的波痕。
大概從那時起,我便對山野間奇形怪狀、風格獨特的石頭產生了興趣。每次登山臨水,總忍不住彎腰弓背尋尋覓覓,收入囊中。被我選中的石頭,有的光滑圓潤,狀如鵝卵;有的溝壑縱橫,形似山巒;有的造型奇特,什么都不像,可是極具韻味,左看右看都妙不可言,適合做盆景。其實,像什么,妙不妙,全憑撿石之人的一顆向美之心。每撿到一塊出彩的石頭,便如獲至寶,愛不釋手。
我曾在一座松樹梁頂,偶得兩片接近菱形的石頭,上面印著植物模樣的痕跡,兩片對在一起,圖案可完全重合。這,是一種難得的機緣!雖至今不曉得是否為真正的植物化石,卻也不愿找人去甄別。總覺得,這世間沒必要事事都較真兒,喜歡,便好。
還有一次,在一座荒山上發現一塊石頭,上面有著深淺不一的凹槽,用來栽多肉或文竹剛剛好。我同友人輪流搬著往回走,邊走邊憧憬石上開花的樣子。快到山下的時候,為了減輕負擔,友人將石頭沿著一面峭壁扔了下去,想著到下面撿回來即可。出乎意料的是,“砰”的一聲,撞上了山下另外一塊石頭,我們的心愛之物瞬間碎裂成好幾塊崩向了四面八方。幾乎就在同時,我們都忍不住笑得前仰后合。想來,這也是天意,這塊石頭似乎注定了以另外一種姿態存在。
我想,每塊石頭,都是有生命的。也許,天地洪荒初開,地球上還沒有生命的時候,石頭就已誕生。據說,石頭原本潛藏在地核內,受重壓形成灼熱的巖漿在大地深處涌動著。某一日,突破了幾千米的地殼阻擋,噴濺而出。在遇到地表的低溫之后,一下子凝固起來,漸漸地變冷變硬,形成了地表上的石頭。億萬年經風歷雨,鑄就了它生命的頑強。
我將撿回來的石頭,放入花盆里,投入魚缸中,擺在書柜上,藏于錦盒內。凝視著它們,常常能回到無憂的童年,思緒也會天馬行空。想著,眼前的某一塊石頭,或許是女媧補天遺落的一塊,又或者是孫猴子出世迸濺的一顆。原來,這世上從來就不缺少美好的事物和美妙的感覺。又或者,每一個撿石人,都會如我這般對著一塊石頭,便擁有了山魂水魄的靈性。
做一個行走于山水之間的撿石人吧,感受萬物可愛,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