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勛
在河南鶴壁抗洪救災的隊伍中,有位“娘子軍”,她巾幗不讓須眉,雖然她的力氣并不大,但是她有一顆火熱的心在為抗洪救災跳動燃燒,她更覺得抗洪救災就是她的責任和義務,她就是河南能源集團鶴煤公司三礦楊建美。
今年42歲的楊建美,現為該礦黨委工作部副部長,也是名“女漢子”。當問到為何要當“志愿者”,她這樣說:“在大災大難面前,想為社會盡點自己的微薄之力,為抗洪救災出點力做點事。”
2021年7月24日,當她得知鶴壁市糧食儲備庫抗洪救災物資存放點需要志愿者,她就馬上來到該物資存放點,幫助卸、搬抗洪救災物資,她看到現場物資多,人員少,就向好友董芳求助,董芳帶著弟弟董豪來到鶴壁市糧食儲備庫抗洪救災物資存放點當志愿者。她們從上午8點多一直干到下午7點多,連續奮戰了11個小時,汗水濕透了她的衣服,她雖然累得筋疲力盡,但她的心里卻是甜的,因為她覺得自己做了件有意義的事。另外,她還自費500元購買礦泉水、方便面捐獻給鶴壁市糧食儲備庫抗洪救災物資存放點,為災民獻出自己的愛心。
7月31日下午6點半,她又一次組織同事朋友10余人,到鶴壁市科達學校救災物資儲備點當志愿者,在搬運救災物資中,突然下起了暴雨,但絲毫沒有影響她們搬運的勁頭,雨水和汗水浸透了她們的衣服,但她們全然不顧,依然忙碌著搬運和保護物資,直到把10余噸的救災物資搬運完,她們才松了一口氣。她們從晚上6點半干到近10點,連續工作近4個小時,為抗洪救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那段時間,她每天下班后都要到周邊救援物資儲備點參加志愿者活動,以實際行動詮釋不畏艱險的巾幗精神。
“我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哪怕少買一件衣服,也要為災區人民獻出自己的一片愛心,展現煤礦女工的風采,詮釋出人間的無私大愛。”當筆者問楊建美為啥要向災區人民捐款時,她這樣爽快地回答說。
同年7月,在該礦開展的“人間有愛‘豫’你同行”捐款活動中,楊建美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主動拿出300元作為捐款,超出礦上規定的2倍,成為該礦中層干部捐款最多者,為大家帶了好頭,為災區人民獻出了自己的一片愛心。彰顯了洪水無情人有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情懷,譜寫出了一曲愛的贊歌。在她的積極帶動和感召鼓勵下,該礦廣大職工踴躍捐款,爭獻愛心,該礦調度室職工黃鳳斌心系災區,奉獻大愛,為災區人民捐款200元;該礦機電二隊的趙亮、李敏、王利民等不少職工都為災區人民捐款100元。該礦還有許多職工為災區人民進行二次捐款,再次表達對災區人民的關心與關愛。兩天時間,該礦就有41個單位、科室為災區人民捐款獻愛心,全礦干部職工共為災區人民捐款118470元,還有不少干部職工為災區人民捐獻物資等,大家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一份愛心。
她不僅積極主動捐款,而且想方設法為災區人民做好事、做善事。7月29日,她組織同事、朋友到浚縣衛溪街道西長村捐贈編織袋5000個,幫助受災群眾裝沙袋。當她了解到受災群眾急需物資時,在她的積極宣傳發動下,鶴壁市福源精煤公司及時向災區捐贈編制袋14000個、手套1200副、鐵鍬70把,受到了災區人民的好評。她在抗洪搶險救災中以行動詮釋出了女黨員的風采與靚麗。
2021年7月30日夜里10點半,當楊建美得知鶴壁浚縣西陳村段水位上漲,已超過警戒水位,隨時都有決堤危險時,她就馬上聯系同事,第一時間加入了救援隊,隨后一同前往救援地點。在救援現場,她巾幗不讓須眉,積極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現場部分路段積水嚴重,最深處達3米,她和搶險隊員一樣趟著渾濁的泥水,前往最前線去采訪和拍攝防汛故事和搶險救災感人的場面,用鏡頭忠實地記錄下大家眾志成城戰汛情的動人畫面。救援隊從當天晚上11點半一直干到第二天的下午1點半,連續在抗洪救災現場奮戰了14個小時,不僅受到災區人民的好評,而且迅速加固了河堤,消除了隱患,確保了災區人民的安全。
楊建美是名黨員,更是家里的半邊天,身為母親和兒媳的她為了支援災區,讓災區人民早日重建家園,都顧不上照顧年過八旬的癱瘓公公和未成年的孩子。在第一時間就主動請纓到抗洪一線做志愿服務,在抗洪救災第一線,她不僅是巾幗英雄,更是女中豪杰。
“誰說女子不如男,女子能頂半邊天。”在抗洪搶險中,她不怕苦、不怕累的堅韌斗志以及頑強拼搏勇于擔當的大局意識,譜寫了一曲抗洪救災的奮進之歌。在危急時刻,她巾幗不讓須眉,多次堅守在防汛第一線。經過那段時間的持續奮戰,她黑了不少,瘦了許多,但她心里卻是幸福的、開心的、快樂的。
“楊建美雖說是名女同志,但她更是名女‘英雄’,她不僅心系災區,情系災區,而且她用實際行動為抗洪救災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把無私的大愛獻給災區人民。她不僅是我們身邊的榜樣,更是大家學習的楷模。”該礦黨委書記柴天凱如此評價楊建美。

楊建美(中)當志愿者裝沙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