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李元壘,郭珊,荊桃芬,許娜
1感染預防與控制科,2重癥醫學科,3檢驗科,新鄉市中心醫院,新鄉醫學院第四臨床學院,新鄉 453000
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為病情嚴重、危急患者提供緊急綜合救治、護理服務的特殊場所[1],ICU患者通常對外界病原菌的防御能力較差、免疫功能低下,且病情復雜多樣,常需接受靜脈留置導管、插管、輸血等治療,因此比普通患者更易受病原菌侵襲感染,ICU也成為院內發生重癥感染的主要場所[2]。若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治療重癥感染,則會引發多種并發癥,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3]。現階段臨床以抗菌藥物為主要治療手段[4],但病原菌種類繁多,在不明確具體感染菌種的情況下,臨床醫師在藥物選擇上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導致治療效果不理想、延誤最佳治療時機。因此,分析ICU重癥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況至關重要[5]。此外,抗菌藥物濫用或用量不合理均會增強病原菌的耐藥性、加大治療難度。臨床實踐研究表明[6~7],亞胺培南對大多數病原菌均表現出較好的抗菌活性,但其對ICU重癥感染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仍有待考察。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本院ICU重癥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況,并探究了延長亞胺培南輸注時間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本院ICU收治的96例重癥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入院建檔單雙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48例。對照組: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齡33~67歲,平均年齡(50.36±8.49)歲;感染類型為呼吸道感染4例,婦科感染11例,泌尿系統感染15例,腹腔內感染12例,其他6例。觀察組: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齡35~69歲,平均(51.23±9.07)歲;感染類型為呼吸道感染6例,婦科感染8例,泌尿系統感染13例,腹腔內感染11例,其他10例。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倫理批號:xxszxyy202103059)。
納入標準:①符合《急診臨床診療指南》(第3版)[8]中急重癥感染的相關診斷標準者。②年齡在18歲以上、70歲以下者。③入住ICU治療者。④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①患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②患精神疾病者。③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婦女。④對亞胺培南過敏者。
1.2.1 標本采集及菌株鑒定
無菌條件下,根據患者的不同感染部位分別采集外周靜脈血、中段潔凈尿、深部痰液、膿液等標本,并于2h內送檢。
依據《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4版)[9]進行細菌培養和分離,以DL~96A型細菌鑒定儀(廣州展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病原菌的鑒定,所有操作均按照設備及配套試劑的操作說明進行。質控菌株為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大腸埃希菌ATCC25922、糞腸球菌ATCC29212、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9213、肺炎鏈球菌ATCC49619,均購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
1.2.2 治療方法
兩組均予以注射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JW Pharmaceutical Corporation,國藥準字HJ20160502,規格1.0g(亞胺培南無水物0.5g與西司他丁0.5g)]1g,采用100ml 氯化鈉注射液(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1021157,規格250ml∶2.25g)溶解稀釋,混合均勻后靜脈輸注。對照組輸注時間為30min,觀察組輸注時間為3h,兩組均持續用藥1周。
①炎癥因子指標。于治療前后的清晨采集兩組空腹靜脈血約3ml,采用LT53低速臺式離心機[拓赫機電科技(上海)有限公司,r=10cm],以2500r/min離心10min,分離上清液,~80℃保存備用。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對血清中白細胞介素 ~6(interleukin~6,IL~6)、 降 鈣 原 素(procalcitonin,PCT)、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進行檢測。IL~6試劑盒購買于上海喬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QY~KJ0049),PCT試劑盒購買于上海樊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FK~ES0812),TNF~α試劑盒購買于上海廣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R~1389)。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試劑及儀器操作說明書進行。②主要病原菌清除率。測定兩組治療前后的主要病原菌株數,計算主要病原菌清除率。③臨床療效[10]。顯效:治療后癥狀基本消失,病原菌檢查結果均為陰性;有效:治療后癥狀有所改善,部分病原菌檢查結果為陰性;無效:治療后癥狀無改善,病原菌未減少甚至增多。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④不良反應發生率。統計兩組治療過程中皮疹、消化道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運用SPSS 22.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具有統計學差異。
96例ICU重癥感染患者中,共檢出病原菌126株。其中,呼吸道感染患者10例,共檢出病原菌14株;婦科感染患者19例,共檢出病原菌25株;泌尿系統感染患者28例,共檢出病原菌38株;腹腔內感染患者23例,共檢出病原菌30株;其他感染類型患者16例,共檢出病原菌19株。不同感染類型患者菌種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6株病原菌包括革蘭陰性菌81株(64.29%)、革蘭陽性菌41株(32.54%)、真菌4株(3.17%)。其中,革蘭陰性菌以銅綠假單胞菌(23株,18.25%)、肺炎克雷伯菌(21株,16.67%)、鮑曼不動桿菌(18株,14.29%)為主,革蘭陽性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17株,13.49%)、腸球菌屬(12株,9.52%)占比最高,真菌以白假絲酵母菌(4株,3.17%)為主。詳見表1。

表1 ICU重癥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況
治療前兩組血清IL~6、PCT、TNF~α水平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各指標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指標水平比較 n=48,±s
觀察組的主要病原菌總清除率(93.18%)高于對照組(46.81%,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主要病原菌清除率比較 n=48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93.75%)高于對照組(72.92%,χ2=7.500,P<0.05)。見表4。

表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n=48,n(%)
觀察組2例出現皮疹、2例出現胃腸道反應;對照組1例出現皮疹、4例出現胃腸道反應、1例出現腸炎。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8.33%)與對照組(12.50%)比較無統計學差異(χ2=0.447,P>0.05),且兩組不良反應情況均較輕微,經對癥處理后均好轉。
ICU是救治危重癥患者的重要場所。受多種因素的影響,ICU患者易出現院內感染,多重病原菌感染風險較高且易產生多重耐藥性,極大地增加了臨床治療的難度[11]。ICU患者病情嚴重,感染類型復雜,現階段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需依靠病原菌的分離、鑒定結果。本研究中,98例ICU重癥感染患者共分離出病原菌126株,包括革蘭陰性菌81株(64.29%)、革蘭陽性菌41株(32.54%),與黃旭軍等[12]的研究結果相近,但革蘭陰性菌的占比與高姍[13]的研究結果有一定差異,原因可能在于該研究組的病原菌總體檢出率高于本研究組。
亞胺培南對大多數病原菌均表現出極好的抗菌活性,因其療效確切而成為臨床抗感染治療的主要藥物。亞胺培南常規輸注時間為30min,但近年來有研究指出延長亞胺培南輸注時間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治療效果[14~15],因此本研究探討了延長亞胺培南輸注時間對ICU重癥感染患者的療效。IL~6和TNF~α均為促炎因子,可直接參與炎癥反應,影響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PCT也是反映機體感染的重要指標。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的IL~6、PCT、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延長亞胺培南輸注時間有助于改善機體炎癥感染狀態。張炎[16]的研究表明,延長亞胺培南輸注時間可有效縮短ICU重癥感染患者的治療時間、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本研究中,觀察組的主要病原菌清除率和治療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表明延長亞胺培南的輸注時間能夠有效提高病原菌的清除效果,臨床療效更佳,推測可能是通過維持藥物在血液中的持續作用、延長藥物達到有效濃度的時間等方式增強療效。此外,觀察組的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但不良反應發生率并未增加,提示延長亞胺培南輸注時間在提高療效的同時安全性也較高。
綜上所述,本研究中ICU重癥感染患者主要以革蘭陰性菌、革蘭陽性菌感染為主,真菌感染較少,延長亞胺培南的輸注時間有利于改善患者炎癥反應,提高病原菌清除率,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