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開軍,焦 林,文富聰
(1.畢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能源大規模物理儲能技術研發中心,貴州畢節 551700 2.貴州省特種設備檢驗檢測院,貴州貴陽 550016)
實驗室作為科研單位、高校等科研院所進行科學實驗與研究的主要實驗基地。因此,在實驗室建設初期重點圍繞實驗室建設工作開展各種安全教育,將安全隱患杜絕在萌芽階段,為后期開展實驗研究提供堅實的保障,也可有效杜絕安全隱患事故,降低實驗室安全風險[1]。因此,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在實驗室安全管理過程是重要的一環,特種設備是指對人身和財產安全有較大危險性的設備,其中實驗室里常見的特種設備主要是壓力容器與壓力管道。
近年來,因特種設備管理不規范而導致的特種設備事故常有發生,為有效保障科學實驗與研究順利開展,加強對實驗室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非常必要。實驗室特種設備安全管理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安全運行與保證科研順利開展。做好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在實驗室安全管理中至關重要;其安裝、調試、驗收以及投入運行等是特種設備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2]。主要針對目前特種設備安管理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情況從安裝、投入運行、使用過程中特種設備管理的探索,并采取一系列相應的措施降低安全風險。
(1)部分實驗室對特種設備的安裝管理不嚴格,未按特種設備相關規定讓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從事特種設備安裝工作[3]。
(2)因部分實驗室未配備專門的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員,而其余人員不夠深入掌握特種設備知識,未按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告知使用地的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
(3)對特種設備存在重大改造與修理的,未按規定請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進行改造與修理,并且在改造與修理完成后,未按規定辦理監督、檢驗手續。
(1)實驗室特種設備管理制度缺失,存在采購不符合國家標準和規范要求,導致特種設備存在安全隱患[4-6]。
(2)實驗室針對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教育培訓不夠,操作人員在使用過程安全意識不強、安全警惕性不高,對特種設備的部分隱患存在僥幸心理。
(3)實驗室安全防護措施不完善,特種設備應急疏散演練方案和操作規程未進行合理性、可行性驗證,實驗室存在超溫、超壓及帶壓違規操作行為。
(4)特種設備未按規范要求進行維護、保養,對特種設備的部分隱患存在擅自修理、改造等情況。
(5)特種設備檔案資料管理不規范,運行記錄存在不按規定填寫,對存在的部分隱患瞞報、誤報等情況。
特種設備的定期檢驗是指根據國家法律法規所要求對特種設備進行一次全面性的檢查,排查特種設備的安全隱患,對存在的隱患進行及時整改,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但是部分實驗室未按規定辦理定期檢驗手續,并且不重視特種設備的定期檢驗,甚至有些實驗室未按規定辦理特種設備的使用登記,給實驗室運行造成重大安全隱患[4]。
特種設備的安全附件主要有安全閥、爆破片、安全聯鎖裝置和緊急切斷閥等;儀表主要有溫度計、壓力表、液位計等。部分實驗室對安全附件管理不規范,未按規定進行定期檢驗,未進行日常維護保養,導致部分安全附件年久失修導致失效。
根據相關文獻研究可得知,目前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問題[5]:
(1)特種設備主體責任不明確,管理機構薄弱,針對新的特種設備管理規范未組織人員培訓,特種設備的相關規范理解不夠深入。
(2)特種設備的相關人員未經過具有資質的培訓機構培訓并取得合格證書,導致對特種設備安全知識掌握不夠細致。
(3)特種設備技術資料管理不規范,未按照相關規范整理特種設備技術資料,導致技術資料缺失。
(4)特種設備安裝前未按照規定辦理手續,導致辦理特種設備注冊使用登記證時資料不全。
(5)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未將檢驗合格等標記按規定懸掛于設備的明顯位置。
(6)對特種設備主要受壓元件進行改造與修理未按照規定辦理登記備案手續,特種設備改造與修理后未進行監督檢驗,導致特種設備存在安全隱患。
(7)特種設備報廢時未向特種設備監督管理部門辦理注銷登記手續,報廢后未及時更新臺賬,未按規范進行處理。
(8)使用單位未按規范規定對特種設備進行年度自檢,單位領導對特種設備的管理重視程度不夠。
(9)使用單位僅以特種設備檢驗機構的檢驗結果為準,忽略特種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工作。
(10)未對特種設備的作業人員定期進行安全教育培訓,作業人員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不扎實。
(11)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流動性大,人員交接工時遺留問題多,導致特種設備管理監管處于盲區,給實驗室安全造成較大的隱患。
逐步建立健全實驗室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規章制度,為實驗室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提供基本依據,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為基礎,制定“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規定”。結合單位實際情況、“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規定”、TSG 08—2017《特種設備使用管理規則》、TSG 21—2016《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 D7005—2018《壓力管道定期檢驗規則工業管道》等相關規定,制定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相關的操作規程、特種設備應急救援預案、壓力容器年度檢驗方案、壓力管道年度檢驗方案等。健全崗位責任體系,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單位、部門、實驗室”的三級特種設備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將特種設備安全責任落實到人,做到“定人、定機”原則[7]。
根據特種設備的風險等級實行實驗室特種設備分類管理,逐步形成特種設備全方面、全過程控制管理模式,重點應集中在易燃易爆、高溫高壓及對人生命存在較大危險的特種設備進行重點防控管理,不同實驗室根據自身特種設備的使用狀況進行分類,實行科學有效的差異化管理,主要針對特種設備(壓力容器)進行分類見表1。按壓力等級劃分是所裝介質無毒無害、不易燃易爆的氣體或液體劃分,若介質為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介質需根據介質的危險性確定壓力等級劃分范圍。

表1 壓力容器分類
根據特種設備安全事故原因文獻調研調查結果表明,設備管理不當、違規操作等人為因素是特種設備安全事故的常見因素[8],實驗室操作人員未事先對實驗進行充分有效的風險評估,未根據可能發生事故做好有效的防護措施也是導致事故發生誘因。因此,實驗室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主抓因素是“人”,應保證對實驗室工作人員每年至少兩次以上的特種設備安全知識培訓,提高員工安全責任意識,掌握更多有效防范事故措施,將事故遏制在萌芽階。安排專職人員負責管理特種安全設備,并定期開展特種設備培訓。
根據單位特種設備種類與數量,建立特種設備臺賬,根據特種設備使用狀況及定期檢驗情況,及時更新特種設備相關信息,并做好相關防控措施。
根據特種設備年度檢驗方案,由單位專職人員對特種設備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年度檢查,對存在的問題,嚴格制定整改措施、定整改責任人、整改完成人、整改驗收人、整改完成時間等。
加強對特種設備的維護保養工作,及時更換達不到質量標準的零部件,對特種設備的安全閥、壓力表等安全附件按規定定期進行檢驗,其中安全閥按規定一年至少檢驗一次,一般壓力表按規定半年至少檢驗一次。若特種設備達到設計使用年限后需繼續使用,應經檢驗檢測機構檢驗合格后方可繼續使用。
特種設備是多數實驗室常見的設備,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需納入實驗室安全管理中重要的環節,須對其進行全方面、全過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根據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分析,結合實際情況,從安裝、改造與修理、使用管理、定期檢驗、安全附件及儀表等方面闡述實驗室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現狀與體系建設、風險評估等方面探討特種設備管理方法,促進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強有力的基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