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然荻
“十四五”期間,中核匯能將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清潔能源產業,為實現 “雙碳”目標與鄉村振興戰略落地作出積極貢獻。
今年1月6日,國家能源局、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發布《加快農村能源轉型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意見指出,要將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和動力。
作為中核集團、中國核電在新能源領域的“主力軍”,中核匯能有限公司(下稱“中核匯能”)始終堅持清潔能源開發、建設、運營專業化平臺的企業定位,在積極推動企業發展的同時,不忘初心使命,以實際行動履行中央企業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依托中核集團、中國核電的品牌影響力和大力支持,中核匯能在寧夏同心縣、河北臨城縣、湖南桂東縣等地,不斷探索新能源產業發展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有效融合的新路子,形成了有特色、有實效的產業幫扶模式,為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了“中核方案”,貢獻了“中核力量”。

在中核集團定點幫扶的寧夏同心縣,中核匯能累計投資21億元建設風電、光伏和儲能項目。目前,自主開發建設的10萬千瓦光伏項目、10萬千瓦風電項目已經投產。其中,同心10萬千瓦光伏項目是中核集團在定點扶貧縣內的首個新能源項目,奪取了寧夏2019年競價光伏并網的頭名,創造了光伏項目建設的新標桿。此外,還有17萬千瓦光伏項目和100MW/200MWh儲能項目正在建設。其中,儲能項目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首批電網側儲能項目,有望成為全區首個儲能并網項目。
一系列風光儲項目的投資,有效促進了當地招商引資,帶動了當地建材、鋼鐵、物流、電力等產業發展,促進了當地產業鏈的延鏈補鏈強鏈,解決了當地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
先筑巢,再引鳳。除產業直接投資外,中核匯能還投資6000萬元援建同心(中核)清潔能源產業園區,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整合能力,積極引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入駐同心。
走進同心(中核)清潔能源產業園,整齊明亮的廠房里,先進的光伏組件生產線有序運轉,工作人員一絲不茍地注視著生產信息屏幕……
“這里原本是一片普通的黃土地。”據中核匯能扶貧干部王義偉介紹,如今,園區鋪了柏油路,建起了現代化廠房,“生機煥發”。
據統計,園區已吸引11家企業入駐。2020年以來,中核匯能先后引進了上能電氣、英利能源等合作伙伴入駐園區。2021年7月,上能電氣10GW高效智能逆變器項目一期生產線正式投產;2022年7月,英利能源2GW高效光伏組件智能制造項目投產。兩個項目投資近5億元,年產值約20億元,帶動就業300人左右,對當地居民增收、教育文化事業及相關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創新打造了以產業引領+戰略合作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同心模式”。
為了全力支持同心縣清潔能源產業鏈做強做大,在當地持續加大投資力度的同時,中核匯能還優先與投資落戶同心縣的企業合作,側重向入駐產業園區的合作伙伴采購設備組件。僅2021年以來,采購設備合同額就近20億元,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培育產業體系、助力鄉村振興,為同心縣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中核力量。

“十四五”期間,中核匯能將持續打造并復制推廣以產業引領+戰略合作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同心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清潔能源產業的同時,為實現 “雙碳”目標與鄉村振興戰略落地作出積極貢獻。
據了解,中核匯能清潔能源產業幫扶項目主要分布在寧夏、河北、湖南、廣東等地,產業投資總額超過30億元,在運、在建多個風電、光伏和儲能項目,有力帶動了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在河北省臨城縣,中核匯能投資1億元,開發建設了臨城晶澳土寨20MW光伏扶貧項目。自2018年建成并網,該項目每年從電站收益中向每戶貧困戶支付3000元扶貧款,幫扶貧困戶667戶,預計項目全生命周期可累計為他們增收超過4000萬元。同時,光伏板清洗、場區除草等服務也為臨城縣帶來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中核匯能優先選用項目所在地村鎮成立的服務公司,年合同額約200萬元。據測算,僅此一個項目,20年內便可為當地貢獻收入共計8000萬元。
在湖南桂東縣,中核匯能投資建設了中核集團首個風電扶貧項目——湖南桂東縣牛郎山4.8萬千瓦風電項目,由當地政府投資成立的扶貧公司作為投資人以增資擴股的形式入股項目公司,使扶貧戶間接成為項目的股東,確保實現貧困戶穩定以及優先分紅,由此形成20年的長效扶貧機制,惠及當地5125戶家庭。
2020年9月,寧夏同心光伏項目、河北臨城光伏項目同時入選中國能源產業年會“脫貧攻堅·能源扶貧百項特色案例”,為新能源行業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提供了可資參考的范本。
中核匯能相關負責人表示,中核匯能將深入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決策部署,在中核集團、中國核電的領導下,充分發揮新能源企業優勢特色,加快布局廣大農村地區,以清潔能源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農村地區能源轉型發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貢獻力量。


2022年1月,同心縣旱天嶺村的室外寒風料峭,來自中核匯能的駐村第一書記成思新正和公司派來的工作人員,為即將開始試運行的一項清潔供暖項目而忙碌。
地處寧夏吳忠市同心縣河西鎮的旱天嶺村,是個生態移民村,自然生態脆弱,農業基礎薄弱。據新華網報道顯示,這里貧困發生率曾一度達到45.5%。由于冬季氣溫較低、取暖設備有限,當地村民多采用傳統的煤爐燃燒散煤的方式取暖。然而,這一傳統取暖方式的弊端也現于諸端——制熱效果不佳、成本高,甚至室內留存的有害氣體還有致人中毒的風險。
2021年,中核集團和同心縣政府簽訂了《共建旱天嶺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示范村備忘錄》。中核匯能根據備忘錄精神,結合旱天嶺村實際,積極推動包括清潔供暖項目在內的“十大項目”,建成國內首個地熱+PVT熱電冷零碳三聯供實驗項目。
當年,中核匯能發揮中核集團技術和產業優勢,投入科研資金70萬元,開展科研攻關。經過努力,2022年1月,該項目成功實現供暖、并網發電,年發電量可達到4萬千瓦時。該項目的成功實施,是通過利用太陽能和地熱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零碳排放清潔能源“供熱制冷”的有益實踐,使當地百姓徹底告別燒煤炭燒秸稈取暖歷史的同時,在夏天也能享受清潔能源帶來的清涼。用該公司駐村第一書記成思新的話來說,“全靠光能和地熱,取天地之能量,純綠色無污染”。
為確保項目的穩定性、經濟性和可行性,經綜合評估后進一步對技術路線進行了改造提升,實現無人值守、自動化運行、少人維護、零碳排放、使用安全可靠,年取暖費用較傳統方式節約三分之一左右,特別適合在北方鄉村推廣使用。同時,系統的設計使用壽命可達20年。目前該技術已取得多個專利。
2022年,中核匯能將與縣政府聯合投資350萬元,由中核集團提供技術支持和項目援建,為全村100戶移民約7000平方米住房供暖。同時,開發設計適用于單戶的供暖方案供當地居民選擇。根據自治區安排,今年還將同步在固原市原州區建設示范項目,綜合評估后2023年在更大范圍推廣,并帶動相關配套產業發展。
“未來,中核匯能將持續加大科研投入,以清潔能源先進技術引領企業發展,服務國家戰略目標。”中核匯能相關負責人表示,“同時,在推進更多鄉村清潔供暖項目過程中,中核匯能還將配套建設整村分布式光伏或集中式光伏,不斷探索拓展光伏應用新模式,保障清潔供暖項目穩定運行,助力增加村集體經濟收益,持續以清潔能源發展助力‘雙碳’目標和鄉村振興,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中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