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科技職業學院關工委 文/圖
2021年5月28日,一位90 多歲的老人在兩位青年學生的攙扶下,走過216 級臺階。在5月燦爛的陽光里,老人和20 多位入黨積極分子代表一起,參加棗莊科技職業學院關工委組織的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向位于山東棗莊滕州市大塢鎮洪山口的魯南人民抗日武裝起義紀念碑敬獻鮮花。
老人和青年們一起抬頭仰望著英雄的紀念碑。陽光下,青年們臉上滿是肅穆和崇敬,而老人一頭銀發閃耀,似乎在與逝去的英靈對話。
老人名叫夏日光,今年93 歲。從1990年離休之后,他作紅色宣講已有32年了。


每次宣講,夏老都把自己整理得板板正正
“那時候,戰士們吃得很清苦,菜里一滴油都沒有,就是用清水煮的。十五六個人圍著一盆菜啃煎餅。菜沒了,就蘸著菜水吃,菜水也沒了,就往盆里倒點水,到伙房抓把鹽撒到水里,就這樣吃。我當偵察兵,一天不吃不喝是常態,把胃傷了,得了很嚴重的胃病,直到現在還沒好?!薄拔覀儸F在的生活跟那時候比,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現在的生活跟泡在蜜里一樣甜。我們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時,一定要記得是誰帶給我們的好日子,要記得是老一輩革命者浴血奮戰才有了我們的今天。日子雖然好了,但是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革命作風不能丟!”
夏日光就像一支隨時播放紅色故事的“活話筒”,他在哪里,“紅色課堂”就在哪里。
知道現在的孩子們都不喜歡枯燥、單調的宣講,夏日光就把“紅色課堂”搬到室外。
他與學生們一起到烈士陵園向先烈獻花,致敬他們為新中國奉獻的青春和熱血。在烈士紀念館,他眼里泛著淚光,指著墻上犧牲小戰士的照片對孩子們說:“這個戰士犧牲時,比我參軍時的年紀還要小。”他帶領青年教師與學生們一起參觀國防科技教育城,繪聲繪色地講述他曾經怎樣從一名俘虜那里學會了操作火炮的技巧??粗构窭镪惲械牟菪?,他追憶起那段艱苦的歲月,向孩子們講起當年戰士們是怎樣在缺吃少穿、忍饑挨餓、沒有鞋穿、赤腳行軍的情況下,取得了一場又一場的勝利。他撫摸著自己腿上的傷疤,向青年學子們講述親身經歷的艱苦卓絕的戰斗故事,傾訴著痛失戰友的悲傷。
夏老總能以他獨有的方式讓那段崢嶸歲月撥開時間的迷霧,鮮活地展現在青少年的面前。從夏爺爺的講述中,孩子們明白了,“英雄”不僅僅是印在課本上的一個個名字,更是一個個跟他們年紀相仿,甚至比他們還要年幼的、愛玩愛鬧、有血有肉的少年,只是在民族的苦難面前,他們選擇用熱忱和鮮血捍衛祖國和人民的尊嚴。
隨著年事漸高,夏日光也會把“紅色課堂”設在家中,把自己家里十多個平方的小客廳當作講堂。每次宣講,夏老都很重視。他會提前洗澡、刮臉、理發,穿上板正的白襯衫、西裝,戴上紀念章,打理好自己,坐姿端正地向青少年講述黨的歷史。
他用回憶帶領聽眾回望戰火紛飛的征程,引導聽眾感悟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說到一次激烈的戰斗結束后,全營的戰士只剩下十個人,夏老幾度落淚,哽咽著對聽眾們說:“說是十個,實際上是九個半人,營長的一個眼球被炸飛了……”在場的學生都與他一起流下眼淚。講到全國解放,夏日光情緒高昂,神情激動,帶動著現場的聽眾也跟著他一起心潮澎湃,爆發熱烈掌聲。
夏日光常對聽他講座的年輕人說:“比起那些犧牲的戰士,我還活著,就已經很知足了。你看看我們現在的日子有多好!人們都富裕了、有錢了,想吃什么都有,想玩什么也都有。在以前,這樣的日子,我想都不敢想,這都是黨和國家帶來的。所以啊,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這是無數革命先輩前赴后繼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時刻牢記黨的恩情,沒有黨,就沒有我們的今天?!?/p>
夏日光小時家中赤貧,依靠租種地主的田過活。他兄弟姊妹眾多,但全家只有兩間房。晚上,大哥、二哥只能睡地主家的牛棚或睡在高粱地里。夏日光的父親去世時,家中沒地安葬。最后,是夏日光和本家兄弟們一起跪下懇求,鄰居才勉強同意借出一塊地安葬他的父親。12 歲開始,他就給地主放牛,吃不飽、穿不暖,還時常莫名其妙挨一頓打。
17 歲時,解放軍來到了他的家鄉,他參了軍。夏日光回憶:“從當兵那天起,我渾身就有使不完的勁,哪里危險我上哪里去,什么我都不怕!因為過去家里太窮了,當兵以后,跟著共產黨,咱老百姓有地了,也有房了,日子越過越好,越來越有盼頭。黨對我們這么好,我們就要英勇戰斗,保家衛國!”
19 歲那年,夏日光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堅定的信仰使他在戰斗中更加英勇?!坝幸淮卧谕鈧刹闀r,我發現兩個騎馬的敵軍迎面走來。當時,騎馬的都是當官的,于是我隱蔽起來,出其不意,一槍一個把他們都擊斃了?!毕睦舷群髤⒓哟笮鸲窡o數次,更是親歷過白塔埠、萊蕪、孟良崮、淮海、渡江、海南等重大戰役。他奮勇殺敵,每次沖鋒都沖在前面。因為表現英勇,他先后立過三等功四次,二等功兩次。朝鮮戰爭爆發后,他申請參戰,連遺書都寫好了。但因上級安排他教授“六棱炮”發射技術,最終沒能成行。沒能參加抗美援朝,夏老遺憾至今。
離開戰場的夏日光不改英雄本色。1953年,時任山東省第七康復醫院政治干事的他,在散步途中遇到一名精神病人意外掉入井中。圍觀群眾因顧忌落水者有強烈的暴力傾向,沒有人敢下井救援。夏日光毫不猶豫地跳下井救人。第一次施救中,他被精神病發的落水者死死掐住脖子,施救失敗。短暫休息后,他再次下水,用盡九牛二虎之力將落水者制服后救了上來。救援成功后,夏日光昏迷了好幾天。這次見義勇,夏日光又立下了三等功。
夏老轉業來到棗莊市第二衛生學校后,身兼團委書記、學生科長、保衛科長等多個職務。他帶領學生響應國家號召,搞生產,建食堂、壘雞窩,轟轟烈烈地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他對學生關心愛護,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與每一屆學生的合影,夏老都精心保存著。
夏日光一心想讓革命先烈的英雄精神和黨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讓紅色血脈代代相傳。給孩子們講故事是他最愛做的事。
他有豐富的親身經歷,更有自身的政治優勢。但夏日光知道,想要這種優勢發揮出來,關鍵還得在宣講中切中青少年的思想脈搏,使孩子們聽得進、樂意聽、有所思、有所想、有所行。
每次講課前,夏老一定自己先“備課”。捋清思路,斟酌用詞,常常放棄休息,一琢磨就是大半天。不論身體狀態如何,只要一開講,他立刻精神抖擻,充滿力量。兩個小時的講述,中間他連水都不喝,生怕影響了學生們的注意力。
夏老說任何事情都沒有“老本”可吃,想要把紅色故事講好,必須?!把a鈣”、常“充電”。眼睛看不清了,他就“聽”——“聽”書、“聽”報、“聽”新聞。他還努力學習各種新鮮事物,跟青少年思想接軌。他說,要讓孩子們喜歡聽,就要說孩子們愛聽的,聽孩子們想說的,一定不能穿靴戴帽,脫離實際。
為了拉近和青少年的心靈距離,夏老經常找孩子們聊天,琢磨他們在想什么,喜歡什么,用孩子們喜愛的方式,為青少年“量身定制”聽得懂、喜歡聽的紅色故事。
在講為什么共產黨能取得最后勝利時,夏老沒跟孩子們講大道理,而是講起了他親身經歷的淮海戰役:“當時,國民黨兵力有八十多萬,咱們才六十多萬,以少敵多卻能取得最后的勝利,為什么?那是因為,咱打仗啊,有那么多的老百姓都推著小車,擔的擔,扛的扛,熱包子、熱饅頭都能給送到戰壕里。哎呀,那個多喲!他國民黨誰給他送?就指望著從飛機上往下丟點糧食,還都丟在咱這邊了!”夏老詼諧的語言讓學生們在歡聲笑語間理解了“淮海戰役的勝利是山東的老百姓用小推車推出來的”這句話,懂得了為什么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我的想法很簡單,黨對咱好,咱就要對得起黨員的稱號?!边@是夏老常說的話。夏日光還說:“孩子們愛聽,就是我最大的樂趣和成就。只要我活著一天,我就講一天,直到講不動為止。余下的歲月,我要把親歷的故事講出來,把老一輩革命家的精神講出來,讓紅色精神有傳承,不斷代,這樣我才沒有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