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福生 蔡宵明
一個點、一條直線、一組數據,14年簡單枯燥的工作,他用精準測量為礦井護航;百米井下、毫厘之間,他以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彰顯著一名測量人對工作的執著和對企業的奉獻與熱愛。他就是河南能源焦煤集團九里山礦地測科李明,一名在經緯之間守護礦山的測量技術人員。2022年5月,李明更是被河南省總工會授予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
人們說:“測量工作就像煤礦安全生產的眼睛,只有把眼睛擦亮了,礦井安全發展的路才能走好走穩?!崩蠲髟谌粘9ぷ髦?,十年如一日地扮演好了“探路者”的角色。
2008年7月從河南工程學院工程測量專業畢業的他,選擇扎根礦山,一干就是14年。在這14年里,為了及時給礦井的安全生產提供精準的數據保障,他每天背負30斤重的測量儀器全站儀穿梭于井下巷道之間和各個工作頭面,一天最少也要走上十幾公里,一干就是七八個小時,為了確保觀測條件,在遮擋物較多的巷道內,他經常是蹲著甚至跪在地面上進行觀測,放中腰線、定方向、核準坡度、填圖,測量工作一氣呵成,用心用責當好礦井的“探路者”。
“身為煤礦測量人,煤礦測量的精度要求是比較高的,測量專業人員技能有三個方面:讀圖、計算和測量。一個小小的誤差就會導致測量的偏差,都會影響巷道的貫穿,對礦井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這些問題在工作中是絕對不允許的,所以我在工作中時刻保持細心、謹慎、心平氣和、不厭其煩地計算?!闭劶皽y量工作,李明目光堅定地說。
去年11月,李明帶領同事到礦井14煤柱運煤聯絡巷進行復測,由于年久失修,巷道內部分地段積水嚴重,大家都說等巷道內排水結束后再來測量,為了及早獲得測繪數據,緩解礦井工作面接替的壓力,李明不敢耽誤,帶頭趟進齊腰深的水中進行測量,兩三個小時下來,他的腿都凍麻了……“這么大的礦井一天不生產就損失巨大,跟礦井的發展相比這算什么?”談到這些李明笑著說。
2008年參加工作以來,他先后參與百余條巷道的線路復測、工程精測工作,精準貫通69條巷道。
九里山礦作為煤與瓦斯高突出礦井,礦井水文地質類型為極復雜型,是“享譽”全國的高瓦斯突出礦井,而在實際安全生產中,地質測量的精準性直接決定了巷道在哪兒開挖,走向如何把握,雙向開挖的巷道能否無縫對接,這都必須靠精準的數據說話,每一毫米都事關工程的順利推進與礦井后期的安全運行。
井下條件不比地面,為了更好地貼合現場實際,他還自制場景,找一間采光不好的房間,拉上窗簾還原井下幽暗的環境,在地面隨機放幾塊磚模擬井下凹凸不平的底板……對各個測量流程他都以秒計時,一直練到信手拈來就能準確無誤,真正把技能變成了“本能”。
“測量工作是要服務礦井安全生產的,不能因為我們的操作水平不夠高而讓大家遷就我們,這樣就本末倒置了,我們要苦練技能為大家更好地服務?!崩蠲魇沁@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多年的練習也成就了李明的一手絕活,普通測量人員五六分鐘才能完成儀器安設,對他來說只需要一分鐘便可輕松完成。
2020年,焦作市職工技能比武的賽場上,技藝精湛的李明更以理論成績滿分,實操測量全程時長9分12秒,閉合誤差±3秒的成績一舉打破賽事記錄,力壓群雄摘得桂冠,憑借著優異表現,他也被焦作市勞動競賽委員會評為“技術標兵”。一時間“測量大拿”的稱號也傳遍礦山,由于工作突出,李明還先后榮獲了焦作市“五一”勞動獎章、焦煤集團勞動模范、焦煤集團大工匠、焦煤集團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稱號,出色的技能水平得到了行業的充分肯定,也增強了他不斷進行技術突破、更好服務礦井安全發展的信心。
“把重復的工作做精,把新出現的任務做好,不斷創新提高業務水平。”這是李明工作中的一句口頭禪。
道雖通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對于李明來說,每次下井工作,他都要求自己用心去做、認真去干,做到事小用心不少,事小標準不低。14年里,從經緯儀、全站儀、GPS到RTK,隨著技術、工具的不斷發展,李明學習、創新的空間也越來越大。
“科里的各種儀器,李明永遠是第一個會使用的,而且也是用得最好的。”談及李明的工作,地測科科長李雷說到。
前段時間,地測科來了一名“新成員”——一臺進口的拓普康全站儀,但看著這個“洋朋友”大家卻喜憂參半,喜的是這臺儀器先進、智能、精確,對今后的工作大有幫助,憂的是從里到外的洋字碼,讓大家望而卻步。眼看著這么好的儀器,就只能當擺設,李明不甘心,為了搞懂它,李明硬是對照著英文詞典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把一百多頁的全英文說明書給吃透了,不僅自己搞懂,他還將儀器使用方法分享給同事,真正讓這臺儀器由“入列”轉為“入伍”。除此之外,RTK、華測GNSS接收機、LANDSTAR軟件操作系統等一批先進儀器和工程測量軟件也都是由他率先摸索、使用、推廣。2022年3月,李明還將各類儀器的操作方法制作成教學視頻上傳至企業微信平臺并附以使用心得,真正讓更多的測量人員熟悉和掌握各類儀器及軟件。
“善于把學習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崩蠲鞑粷M足于只當一名使用工具的好手,在工作方法創新方面,他也投入了很大精力。隨著煤礦機械化、智能化掘進方法的大力普及,快速綜合機械化掘進已成為煤礦巷道掘進的主流,大型的綜合機械化設備雖然有力保證了巷道掘進的速度,但大型設備占用大量巷道空間,導致導線點間通視情況差,測繪時布設導線困難,直接影響施測速度。由于支導線的精度與測站數息息相關,為了解決此問題,李明通過不斷實測摸索,總結出一種虛擬后視點延長導線的方法,在兩導線點之間補設一個導線點,該點不參與導線計算,僅用于作為后視點,不僅保證了測量速度,且不影響導線精度,有效保證了機械化巷道掘進的施測能力,并在全礦進行推廣。
也正是對測量工作的孜孜以求,在井下測量方面,為了更適用導線點布設于巷頂的情況,在使用激光全站儀測量時,他推廣使用懸掛棱鏡法,大大提高了導線測量的精度;在地面測量方面,為了提高礦區沉降監測、地籍測量工作的準確度,他積極引入不受時間限制的衛星導航定位測量(GNSS測量),測量精度實現了由分米級向厘米級的飛躍,極大提高了礦井地面監測水平。
“弘揚工匠精神、筑夢精測人生”是對李明十幾年如一日的測量工作最真實的寫照。如今已過而立之年的李明,依然扎根在煤海一線,為礦井生產和工友安全提供精準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