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可 劉皓然 劉洋
美國《紐約時報》12日報道稱,最新調查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美國勞動力市場損失至少50萬人,新冠肺炎病毒變種的高傳播率、患者染病后的低復工率是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專家預計,如果美國新冠肺炎的感染率無法得到有效遏制,那么用工缺口恐怕會長期存在。
《紐約時報》稱,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顯而易見:疫情期間,100萬美國人不幸喪生,而其中的26萬人沒有達到退休年齡。不僅如此,數百萬美國人或提前退休,或為了照顧家人和孩子被迫離開工作崗位。如今,雖然各企業已經逐漸恢復生產與經營,但數據顯示美國人的整體工作意愿仍然比不上疫情之前。今年8月,已經供職或正在求職的美國人占人口總數的62.4%,比疫情暴發前低了1個百分點。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經濟政策中心負責人埃德爾伯格表示:“招聘市場現在特別火熱,但是卻很少有人問津……(工作崗位的)需求上去了,(勞動力的)供給卻沒有跟上。”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12日發布的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對美國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這也是造成勞動力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人員以美國雇員的考勤狀況為切入點,發現在2020年至2021年期間,平均每千名工人中約有10人因健康原因缺勤一周,高于大流行前十牟的平均每于人6人。而且,請病假一周及以上的雇員,一年后仍然在崗的概率要比其他未請過病假的健康員工群體低7%。經計算,這類“從病假到離職”的人員約有50萬。這意味著美國勞動力參與率(成年人擁有或尋找工作)的比例下降了0.2個百分點,今年8月(62.4%)就比2020年2月下降1個百分點。雖然W.E.Upjohn就業研究所經濟學家亞倫?索杰納表示,該數據較為可靠,但《紐約時報》稱,該數字是保守估計,因為它不包括那些在調查開始時沒有工作,但后面因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而未能被雇用的人、因照顧家人等理由未能參與每月調查的人以及其,間死于新冠肺炎的人。考慮到這些因素,經濟學家估計,美國勞動力減少約75萬人,相當于勞動力市場參與率減少約000個百分點。此外,根據摩根大通經濟學家的計算,相較于2017年之前的情況, 由于美國移民政策的緊急收緊,潛在勞動力減少了320萬人左右。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稱,新冠筋炎疫情期間,數百萬美國人由于各種原因(包括退休、缺乏兒童保育和對大流行的恐懼)離開了勞動力市場。雖然今年8月份美國勞動力總規模達到1.647億,首次超過疫情前水平,但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家戈達和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索爾塔斯表示,如果沒有疫情影響,一勞動力總人數預計將比疫情前增加50萬人。若美國持續保持當下新冠感染水平,預計將損失更多勞動力。布魯金斯學會今年早些時候曾表示,美國約160萬勞動力有可能會因為新冠肺炎的嚴董后遺癥——即人們所熟知的“長新冠”而遠離勞動力市場。“長新冠”患者常見的癥狀有身體疲勞、胸痛氣短、關節肌肉疼痛、咳嗽以及焦慮等。
該報舉例稱,62歲的史密斯感染新冠后一直無法擺脫病痛困擾。他表示,在家中爬個樓梯都要休息5到10分鐘。在感染后,史密斯的公司也被迫做出調整,專門雇人為他記錄會議筆記和撰寫總結。即便如此,2021年10月史密斯決定離開職場。史密斯表示,自己很喜歡這份工作,原本打算工作到70歲,但現在顯然已經不具備這個條件。25歲的亞斯敏原本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工作,今年1月感染新冠后她只有輕微癥狀。但沒想到,新冠的后遺癥讓她感到疲勞不已,年紀輕輕就不得不辭去工作,專心回家養身體。她認為,這類癥狀恐怕在未來數十年都會困擾著美國的打工人。
《華爾街日報》稱,在不少經濟學家看來,用工問題是美國經濟當前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各行業人手不足,很多企業無法提供足夠的商品與服務。長遠來看,國家經濟的增長依賴于勞動力的增加和生產力的提高。如果勞動力市場遲遲無法恢復元氣,月艮務業和制造業必然受阻,經濟也難以增長。在當前美國物價飆升的背景下,經濟學家表示,解決這種用工問題上的不平衡對于降低高通貨膨脹率至關重要。
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截至北京時間9月13日5時21分,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達到95303170例,累計死亡1050507例。▲
環球時報2022-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