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爽
開封市中醫院腫瘤科,河南 開封 475000
胃癌是指在胃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其發病具有顯著的地域性差異,其誘發原因主要受地域環境、膳食攝入、癌癥病變等因素的影響,在我國發病率位居多種腫瘤的首位。患者腫瘤體積持續增大,會致使患者胃黏膜出現嚴重損害,引發連續性的胃部疼痛、外周血供異常、潰爛及穿孔等癥狀,嚴重危害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機體健康[1-2]。中醫整體護理是指在中醫整體辨證觀念的指導下實施的護理干預,其思想貫穿于整個護理過程,能夠利用中醫理論為中心,在整體護理的角度實施護理干預,能夠在疾病的初期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幫助患者更好的接受治療,還可以有效幫助患者完成術后恢復的目的,提高了治療效果[3]。本研究選取樣本醫院的100例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研究中醫整體護理方案在臨床的應用價值。
選取2017 年1 月—2020 年12 月開封市中醫院收治的100 例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常規組50例和中醫組50例。常規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23~54 歲,平均年齡(38.14±3.82)歲,病程3~24 月,平均病程(13.48±1.35)月。中醫組中男25 例,女25 例,年齡23~54 歲,平均年齡(38.54±3.85)歲,病程3~24月,平均病程(13.57±1.36)月。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經X 線鋇餐或纖維胃鏡檢查被確診為胃癌,未見明顯化療禁忌證,知情并簽署同意書,能夠配合完成整個治療。排除標準:伴有心、肝、腎等惡性腫瘤,合并凝血功能異常,伴有嚴重臟器功能不全,伴有其他腎臟疾病。
1.3.1 常規組 采用常規護理干預,首先患者需在入院后進行方案模擬,為患者講解有關疾病的基本情況,指導患者有關疼痛緩解、用藥管理、膳食攝入等方面需注意的情況,并定期開展健康知識講座,為患者解答疑問,同時護士還應對病房進行每日的打掃清潔,進一步提高護理干預的有效性與全面性。
1.3.2 中醫組 在常規組的基礎上使用中醫整體護理方案。(1)情志干預。首先實施展開情志干預,加強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特別是老年患者及情緒起伏較大患者,為患者講解有關中醫護理的優點,使患者的負性情緒逐漸消失,同時建議患者與同房的病友進行溝通,觀看相關娛樂節目,使患者情緒上更加放松,護理人員還需對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備注,如發生異常情況需及時向醫生進行報告。(2)針灸干預。首先利用穴位刺激來控制病情,若患者發生反酸、疼痛的狀況,則在患者內關穴、足三里穴等穴位進行針灸,以此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感;若患者發生胃部寒冷的狀況,則在患者氣海、胃腧等穴位進行針灸;若患者發生氣滯的狀況,則在患者膈腧穴道進行針灸;若患者發生咳嗽的狀況,則在患者豐隆穴道進行針灸,10~20 min/次,如患者癥狀未發生改善,結合患者的情況進行延長。(3)用藥干預。根據患者的實際狀況、病情發展、發病原因等因素給予不同的中藥藥方,配合專業醫生的建議進行藥方擬定,對于氣滯血瘀情況的患者使用仙鶴草30 g、生白術10 g、黨參15 g、蛇舌草30 g、石見穿20 g、白英30 g,取200 mL 的水煎煮,2 次/d,1 劑/d。(4)延伸干預。首先告知患者膳食攝入、復健指導等方式的重要性,因患者腸胃系統損害,醫護人員禁止患者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動物脂肪等食物的攝入,患者的食物以流質及半流質為主要,患者還需適當的補充維生素100~150 g 或蛋白質50~100 g,并用中醫“緩慢調理”的理論,來輔助患者身體機能康復;復健指導主要是指有關運動,護理需建議患者進行每日的有氧運動,不宜運動過量,且需嚴禁在餐后進行運動,運動時間不超過30 min。
(1)恢復情況。記錄對照兩組患者住院天數、肛門排氣時間變化。(2)記錄對照兩組患者疼痛程度、腸胃功能、中醫癥狀積分變化。疼痛程度: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進行檢查,共10 分,0~1 分表示無疼痛,2~4 分表示輕微疼痛,5~6 分表示明顯疼痛,7 分以上為強烈疼痛。腸胃能力評分:使用胃腸道癥狀評定量表,共分為7 級,分數越高患者胃腸功能越差。中醫癥狀積分:按照程度進行評分,分別計為6、4、2、0。(3)自護能力。記錄對照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健康水平、自我概念及自我責任變化。健康水平:共14個項目,總分56分,自我責任感:共8個項目,總分32分。自我概念:共8個項目,總分36分。(4)健康行為。記錄對照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壓力管理、健康責任意識及飲食營養狀況變化。使用健康生活方式評分表,共6個項目,52個問題,分值為0~4分,分數越高健康行為越高。(5)健康狀態。記錄對照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體質量、總蛋白濃度變化。(6)并發癥發生率。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中醫組住院天數和肛門排氣時間比常規組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恢復情況(±s) d

表1 兩組患者恢復情況(±s) d
組別中醫組(n=50)常規組(n=50)t值P值住院天數15.17±1.52 18.23±1.82 9.125<0.05肛門排氣時間3.48±0.35 6.58±0.66 29.342<0.05
中醫組中醫癥狀積分、疼痛程度及腸胃功能分值比常規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中醫癥狀積分、疼痛程度、腸胃功能情況(±s) d

表2 兩組患者中醫癥狀積分、疼痛程度、腸胃功能情況(±s) d
組別中醫組(n=50)常規組(n=50)t值P值中醫癥狀積分1.12±0.03 1.41±0.07 26.926<0.05疼痛程度1.17±0.12 2.58±0.26 34.818<0.05腸胃功能1.13±0.11 3.12±0.31 42.778<0.05
干預后中醫組的健康水平、自我責任及自我概念分值比常規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護能力情況(±s) 分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護能力情況(±s) 分
組別干預前中醫組(n=50)常規組(n=50)t值P值干預后中醫組(n=50)常規組(n=50)t值P值健康水平自我責任自我概念37.12±3.71 37.46±3.74 0.456 0.649 19.15±1.92 19.54±1.95 1.008 0.316 20.34±2.03 20.12±2.01 0.546 0.587 47.17±4.32 40.63±4.06 7.801<0.05 26.17±2.62 21.34±2.13 10.115<0.05 29.13±3.01 22.61±2.26 12.249<0.05
干預后中醫組的壓力管理、健康責任意識、飲食營養狀況分值比常規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健康行為情況(±s) 分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健康行為情況(±s) 分
組別干預前中醫組(n=50)常規組(n=50)t值P值干預后中醫組(n=50)常規組(n=50)t值P值壓力管理健康責任意識飲食營養狀況21.74±2.17 22.23±2.22 1.115 0.267 16.34±1.63 16.57±1.65 0.701 0.485 13.07±1.31 12.84±1.28 0.888 0.377 30.42±3.04 24.67±2.46 10.397<0.05 24.65±2.46 20.08±2.01 10.172<0.05 22.45±2.25 17.63±1.76 11.931<0.05
干預后中醫組干預后體質量、總蛋白濃度分值比常規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健康狀態情況(±s)

表5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健康狀態情況(±s)
組別中醫組(n=50)常規組(n=50)t值P值體質量(kg)干預前51.14±5.11 51.46±5.15 0.312 0.756干預后63.16±6.32 57.62±5.76 4.581<0.05總蛋白濃度(g/L)干預前15.32±1.53 15.54±1.55 0.714 0.477干預后27.12±2.71 22.36±2.24 9.573<0.05
中醫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6.00%(8/50),低于常規組的24.00%(12/5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情況 例(%)
我國是胃癌的高發國家之一,該疾病轉移的幾率較大,會蔓延至患者周圍的胰腺、肝臟等,其發病原因與幽門螺桿菌、癌癥病變、家族遺傳等密切相關,臨床主要特征為惡心、嘔吐、體重減輕等。患病之后,病情惡化十分迅速,若周圍組織供血不足,極易引起患者潰瘍,如不及時治療會導致患者全身器官衰竭,增加死亡風險,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4-5]。
中醫整體護理不僅注重患者病情改善,更關注患者生理心理等全面健康狀態,可以從多個方面對患者進行有效護理,逐步實施有序的護理,從而提高護理質量,避免出現護理過程中的失誤或紕漏,影響到患者的恢復。可通過有效心理干預使患者保持著良好的心態,提高治療積極性和臨床干預配合度,對改善機體營養狀況和促進機體恢復有積極意義[6-7]。本研究對于胃癌患者采取中醫整體護理,結果表示,與常規組比較,中醫組住院天數、肛門排氣時間短,顯示該方法能夠加快機體恢復進程。分析原因在于,該方案除了能夠加強患者的基礎護理外,還能夠從多方面進行護理干預,且在術前進行健康知識宣教,配合進行營養支持,能全面改善機體狀態,進一步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加快患者的恢復。經進一步研究表示,與常規組比較,中醫組干預后中醫癥狀積分、疼痛程度、腸胃功能分值低,顯示該方法能夠降低中醫癥狀積分,緩解疼痛、改善腸胃功能。分析原因在于,該方法通過情志干預、針灸干預、用藥干預、延伸干預,能夠有效舒氣順理、解郁順理,還能夠通過飲食與健康知識等方式的指導,進而加強患者的免疫能力,且可以減少腸胃功能的障礙,而中藥方劑能夠緩解患者的不良反應,進而改善患者的食欲,達到加快患者恢復的功效。本研究數據表示,與常規組比較,中醫組干預后健康水平、自我責任、自我概念分值高,提示該方法可以提高自護能力。分析原因在于,該方案可以通過多種方法有效幫助患者進行疾病知識的普及,還可以通過與病友的溝通交換護理的經驗,以此來拓寬患者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責任感,并通過各類疾病知識的學習,來加強對疾病預防的掌握,隨著治療過程的展開,患者的自我護理功能也能夠得到加強,還可以通過專門的醫護人員進行專門的護理知識講解,加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8]。本研究數據表示,與常規組比較,中醫組干預后壓力管理、健康責任意識、飲食營養狀況分值高,提示該方法可以糾正健康行為。分析原因在于,該方案具有較強的目的性,能夠從各個方面對患者的行為進行有效幫助,增強患者的膳食營養攝入,且其利用多種方式生動、直觀的顯示護理的專業知識,能夠使患者積極參與到臨床治療的工作過程中,其利用專業的指導能夠加強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讓患者主動糾正自己的不良習慣,保證自身的健康行為,且以此來輔助患者恢復正常情緒,積極加入治療,從而提高治療的順利程度。本研究數據還表示,與常規組比較,中醫組干預后體質量、總蛋白濃度分值高,提示該方案可以改善健康狀態。分析原因在于,該方法可以結合患者的康復狀態,適當調整患者的膳食攝入量和飲水量,保證患者脂肪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使用,保證患者具有健康的體質,且該方案可以糾正患者的健康行為,讓患者機體內的蛋白濃度維持穩定來加快患者的康復[9-11]。本研究數據還表示,中醫組并發癥發生率與常規組比較無顯著差異,顯示該方法能夠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分析原因在于,該方法能夠通過按摩穴位來順暢經絡、調整肺腑、益氣養血,進一步有效促進腸胃的蠕動,且中藥方劑能夠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藥材的加減,進一步減少患者的不良反應,有效地減少了患者體內的毒副反應,且護士能夠對患者實時查看,如發生并發癥也可及時干預處理[12-15]。
綜上所述,中醫整體護理方案應用于胃癌患者中,可改善臨床癥狀和胃腸功能,減輕疼痛度,預防并發癥,加快患者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