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蔬菜生產是設施農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生產過程中人為改變了溫室大棚內的環境條件,在提高產量的同時也增加了蔬菜病蟲害發生概率。設施蔬菜病蟲害防控技術已經較為成熟,只有嚴格按照要求組織生產和管理,通過物理、生態、生物等技術手段完全可以達到綠色AA標準或有機標準生產要求。
中國設施蔬菜生產分為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綠色AA食品和有機食品等級。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國家管控力度的增大,群眾對食品安全要求越來越高,因此,以綠色蔬菜和有機蔬菜為主的設施蔬菜種植行業發展迅速。綠色蔬菜和有機蔬菜生產均需要嚴格管控農藥、肥料和轉基因技術的應用,加強設施蔬菜生產全過程的病蟲害綠色防控是滿足蔬菜質量管控的重要途徑。
目前,設施蔬菜以高端綠色或有機生產方式為主,因此,主要選擇有機肥料及符合綠色或有機生產要求的其他肥料。適宜的肥料可以增加土地肥力,并且防控蔬菜病蟲害。有機肥以人畜糞便、工業生產廢棄物和漚肥為主,在處理過程中,首先需進行無害化處理,通過消毒工藝殺死肥料中的蟲卵、雜草等有害生物和病菌,降低蔬菜病蟲害發生率,然后通過堆肥使其發酵催熟,降解有機污染物和生物污染源,形成有機肥料。有機肥料可以為蔬菜提供氮磷鉀等各類養分,并改良土壤,為設施蔬菜種植提供優質土地資源。
需要注意的是,有機肥料能夠為蔬菜生長提供的各類養分有限,因此,僅僅依靠有機肥料很難實現蔬菜高產,還需施加適量化學肥料或生物肥料,應嚴格按照產品說明書使用,避免盲目追求產量而影響土地性能和蔬菜質量。尤其是在有機種植方式下,任何不符合要求的肥料都可能影響蔬菜有機品質認定,甚至影響到生產企業的綠色或有機認證,因此,必須科學選擇肥料以適應設施蔬菜生產管理的不同要求。
近年來,中國生物肥料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以蔬菜生長所需氮元素為例,一般的種植技術均需要通過有機肥和無機肥共同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氮元素,但是豆科植物所具備的固氮功能使其可以直接從空氣中固氮,減少了對氮元素的需求。根據這一特點,開發了活性固氮生物肥料,在施用后非豆科植物也具備了直接從空氣中固氮的能力,降低了蔬菜生長過程中對土壤內氮元素的需求,可完全替代化學肥料所提供氮源,是非常好的設施蔬菜生產肥料。
受銷售因素影響,設施蔬菜在提高產量的同時難以規避復種率高的問題,經常在同一溫室內反復種植同一品種蔬菜,造成部分土地元素缺失,長期種植則會改變土壤理化性能,導致蔬菜生長慢或發生病害,之后以化肥增效的方式強行提高部分營養元素含量,降低了農產品品質,長期生產還會讓土壤板結,破壞土壤菌群平衡,對土壤形成不可逆的破壞。因此,除了合理選擇肥料施用技術外,還應對蔬菜品種進行合理規劃,通過輪種滿足不同類型蔬菜對營養成分的需要,并保持地力穩定。
不同蔬菜對生長環境溫度、濕度有著不同要求,例如茄果類蔬菜對溫度要求較高。若沒有維護溫室溫度、濕度,則植物難以掛果,還可能發生黃瓜霜霉病、灰礦霉病等不同類型病害,甚至發生枯萎、爛根等嚴重病害,輕則影響蔬菜產量,重則出現蔬菜大范圍病死,造成減產或絕收,因此,持續控制溫室內部溫濕度是實現蔬菜綠色病害防控的關鍵技術之一,生產過程中應以科學手段合理控溫控濕,為蔬菜生長營造良好的環境。
在蔬菜生長過程中,除了有效控制病蟲害風險外,生產者還需對蔬菜常見病、易發病進行深入了解,掌握其發病癥狀和治療方案。蔬菜發病原因可能與環境、菌群、營養缺乏等因素相關,生產者需充分掌握溫室大棚數據及其變化對蔬菜生長的影響,調整濕度和溫度,認真觀察記錄以掌握長期規律。在發現植物生長出現不正常情況時,及時分析判斷病癥及誘因,在符合種植規范的前提下制訂防治預案,通過改善環境、增加營養或其他各種方式進行病害管控。若必須使用化學藥品,應根據蔬菜生長不同時期決定用藥品種和用藥量。對于重大病害,則應在必要時果斷結束生產過程,清除患病植株,改種其他品種蔬菜,將損失降到最低。
溫室大棚中跨季節性蔬菜種植讓蟲類同樣具備了跨季節傳播能力,并通過幼蟲、成蟲、蟲卵等方式從上一茬蔬菜直接傳遞到下一茬蔬菜,持續影響蔬菜生長。因此,除了輪種要求外,還需加強應用物理防控手段,通過在通風部位設置防蟲網以防止害蟲進入,在溫室大棚內部設置不同類型的殺蟲燈和黃板藍板等常見手段防治害蟲。物理防蟲方式主要利用昆蟲趨光趨色性,對成蟲進行誘殺以實現防控蟲害的目的。例如利用害蟲趨色特點,利用黃色紙板誘殺白粉虱等多害蟲成蟲,效果較好。物理防蟲技術不會對蔬菜質量產生影響,也不影響綠色產品或有機產品標準,技術成熟且簡單易行,是目前廣泛應用的措施之一。
在設施蔬菜生產過程中。可以利用生物習性特點,通過釋放或引進對害蟲具有捕食性的天敵實現對蟲害的防治,例如利用七星瓢蟲等防治蚜蟲。由于捕食性天敵是在自然界中形成的食物鏈體系,不會對農作物產生任何不良影響,通過合理布置天敵投放時間和密度,可以控制蔬菜多種蟲害,保障蔬菜外觀和質量。
生物農藥是利用生態因子提高植物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蟲害能力,另外通過干擾蟲類發育及新陳代謝功能阻礙其繁殖和生長,從而殺死害蟲或降低蟲害發生概率,提高設施蔬菜產量和質量。性誘技術是通過高科技手段生產雌性蟲類性信息素并在特定區域內釋放,以誘捕雄蟲后通過物理方法將其殺死,破壞蟲類交配而實現防治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生物防蟲技術盡管已經非常成熟,但是在設施蔬菜種植中需慎重使用,因為在綠色AA級別或有機方法種植要求下,部分生物制劑可能會違反相關規定而影響蔬菜質量評定。
在收獲后和下次播種前,可以通過日曬、烘土、熱水澆灌等方式消毒土壤,在播種前通過風選、水洗等方式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并去除混在種子中的雜物,可以有效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及抑制雜草生長,提高蔬菜種子成活率。
化學農藥殘留會帶來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設施農業生產技術可以不使用或少使用農藥,實現蔬菜生產無農藥殘留的作業要求。化學防蟲技術作用明顯,但由于國家對蔬菜化學成分殘留等均有嚴格規定,因此,需科學使用化學防蟲技術,嚴格控制使用范圍、用量及濃度等,并優先選擇低殘留、低污染的化學農藥。對于使用過化學防治技術的蔬菜,需降低產品等級并進行標注,在產出后的流通、銷售等環節進行必要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