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市靜寧縣位于甘肅省中部,經濟發展落后,農業是當地創收重要來源。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平涼市靜寧縣基本實現了農業生產現代化,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農藝技術與農機田間作業融合較差的問題。這一問題如不及時解決,不僅會影響農機、農藝技術的效果,還會阻礙當地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升,而這對于平涼市靜寧縣農業持續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在當前背景下以平涼市靜寧縣為例對農機田間作業的農藝技術要求展開探討,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農藝是指農業生產中的操作技術及工藝過程,而農機是指實現這些操作技術及工藝過程的設備、用具,將農機、農藝有機結合是實現農業高產穩產的必要條件。農機的深層涵義是機械技術與原理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而農藝的深層內涵是指生物學實踐及理論,只有將農藝技術與農機有機結合起來,才能使農藝技術充分發揮其作用,得到大面積推廣普及。例如,土地深施技術就是在化肥犁、深施機、分層施肥機發明后才得到廣泛應用。如果沒有依靠農業機械,僅僅依靠犁耙、畜力、人力等傳統農業生產技術則很難達到規范化深施效果。
在機耕作業過程中,為了確保機耕效果,必須對機耕時間、機耕深度加以合理控制。一是機耕時間,要根據播種地點氣候條件,選擇恰當的時間開展機耕作業,以平涼市靜寧縣為例,機耕時間一般為每年3月下旬或9月上旬。二是機耕深度。機耕深度會對作業效果、作業成本及作業質量產生直接影響,所以在機耕作業時必須對機耕深度加以合理選擇。要根據種植作物控制機耕深度。以小麥為例,小麥為須根類作物,機耕深度控制在18~22 cm即可。若為重茬小麥,機耕深度要相對較深,要控制在22 cm以上。此外,要根據種植地情況對機耕深度加以合理選擇,若種植地土質較好、土層較厚,可以適當降低犁耕深度,以此提高土地保墑蓄水能力。反之,若種植地土地較差、土層較薄,則要適當增加犁耕深度。但是在增加犁耕深度的過程中,必須遵循循序漸進原則,不能一次性加深過多,防止死土上翻過厚對作物產量造成不良影響。另外,在機耕作業過程中,要確保犁耕均勻,不存在漏耕、重耕的現象,同時在犁耕后確保地塊平整,不留三角地頭。
在開展機耙作業時,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在對旱地機耙時,要確保表土細碎、地面覆蓋豐富的細土;在對水田機耙時,要確保上糊下松,表面泥土稀爛如泥;二是要做到不重耙、不漏耙,田地表面無壟溝、無雜物,干凈平整。與此同時,在耙地過程中可以根據土地肥力情況施加適量基肥,改善土質。在施加基肥時,要采用平衡施肥技術,磷氮比要控制在0.7∶1;在耙地后可在地表覆蓋1層雜草,防止水分、肥料散發。
在開展機播種作業時,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耕整田地,確保田地中無雜草、殘茬等,土壤不能過于板結,也不能過于松軟,以防播種機械陷入土壤中無法正常作業;二是要根據農作物品種、土壤肥力、氣候條件等,確定播種量。在選擇農作物品種時,要以本地品種為主,不要盲目引進新的品系或品種,以免對農作物產量造成不利影響。同時種子品質必須高于三級標準,即種子發芽率、凈度、純度要高于93%。在此基礎上,土壤肥沃、氣候溫暖的地區播種量可以相對較大;反之,土壤貧瘠、氣候寒冷的地區播種密度要相對較小。以平涼市靜寧縣為例,小麥播種密度最好控制在20~24 kg/667m。通過這種方式,即可有效保障種子成活率,也可減少土地資源浪費,提高農作物產量;三是要合理控制播種深度、播種行距,以小麥為例,播種深度最好控制在3~5 cm,最深也不能超過7 cm,若播種深度過深會對種子萌發造成不利影響。播種行距受氣溫、地質、品種等因素影響,以平涼市靜寧縣為例,小麥播種行距最好控制在15~20 cm;若為插秧作物,必須控制秧苗品質,最好選擇育苗期為15~20 d、苗高為10~20 cm的帶土秧苗,同時要確保土塊不松散,跟盤完整,以此確保秧苗存活率。
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一旦發生病蟲害,勢必會對農作物品質及產量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種植人員必須根據農作物種類,結合病蟲害發生情況,積極引用農機設備、農藝技術,切實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一是在選擇農藥時,應盡量選擇低毒廣譜農藥,同時根據使用說明合理配置使用,以此確保農藥效力,減少農藥用量;二是要積極應用新型病蟲害防治措施,除了采用傳統的化學防治方式外,還要積極運用生物防治措施,如天敵防治、性激素防治,物理防治措施如燈光防治、焚燒,農業防治措施如施肥、除草等,以此來降低病蟲害防治對周邊環境的危害,切實保障農作物質量安全;三是在農田發生病蟲害后,根據病蟲害種類,選擇適宜的化學藥劑,以此確保病蟲害防治效力,以防病蟲害蔓延擴散,造成更為嚴重的損失。
機械收獲作業主要可以分為割曬機作業、脫粒作業、聯合收割作業。一是割曬機作業。在割曬機作業過程中,首先要做到不漏割,收割干凈,收割損失率要控制在2%以內。其次將割茬控制在5~8 cm。最后將割倒的作物按照一定次序擺放整齊;二是脫粒機作業。在脫粒機作業過程中,首先要確保脫粒干凈,脫粒率要控制在99%以上。其次要確保脫粒清潔度高于98%。最后要確保脫粒破損率小于1.5%;三是聯合收割機作業。在聯合收割機作業過程中,首先要確保收割脫粒干凈,清潔度高于95%,破損率低于2%,總損失率低于3%。若為半自動聯合收割機,清潔度、破損率、總損失率均要高于這一標準。其次要確保割茬處于5~10 cm,田邊地頭不存在漏割現象。
要想促進農機與農業有效結合,充分發揮二者效力,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轉變生產觀念,將農藝與農機作為一個整體,主動尋求農藝與農機連接點,促進農機與農藝結合;二是在農機和農藝推廣過程中,可以加強推廣人員交流溝通,從而為農藝、農機結合培養相應的人才;三是要做好宣傳推廣。可以通過網絡、報刊、實地推廣等渠道對農機、農藝配套技術加強宣傳,使廣大農民能夠對農機、農機配套技術加強了解,并實際應用到農業生產當中,為農業生產服務,切實提高農業生產質量及效率。
綜上所述,隨著農業機械的日益成熟,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日益提高,農機田間作業日益廣泛。在農機田間作業過程中,合理運用機耕、機耙、病蟲害防治、機械收割等農藝技術,可以切實提高農業生產質量,確保農業生產效率,助推當地農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