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聯合國維和行動中服役的大多數警官被編為建制警察部隊(FPU,以下簡稱“警察部隊”)。一個建制部隊由大約140名警官組成。經過培訓,他們可以作為一個有凝聚力的團隊完成警官無法單獨完成的警務工作。警察部隊具有三項核心職責:公共秩序管理、保護聯合國人員和設施,以及支持需要協調一致但不參與軍事威脅的警察行動。
為了讓警察部隊的工作符合聯合國相關規定,與聯合國安全和安保部密切合作,聯合國在2015年發布了《要人安保基本策略》,作為警察部隊安保行動標準。本文為其主要內容。
要人安保任務分為三類:直接安保、車隊隨行安保和靜態安保。接到安保任務后,首先要做安保規劃,目標是通過恰當的計劃安排最大限度地減少要人暴露的風險。聯合國各國代表的安全主要由本國安保團隊負責。警察部隊有責任提供必要支援。安保規劃需要定期重新審視風險,以確保最初的方案仍然合理有效。風險評估是一個需要不斷修正的動態過程。
安保規劃應考慮以下方面:
與成員國或東道國的溝通和商討;
確保成員國和東道國對要人可能受到的威脅和風險有準確認識;
利用情報和威脅評估為安保方案提供依據;
采用與威脅等級相匹配的安全措施為要人提供保護;
要人安保團隊與成員國或東道國及時溝通,將風險最小化;
向要人簡要介紹潛在威脅,做到實時情報更新。
當前所受威脅等級、情報掌握情況及安保條件可能影響方案的制定,如:
車輛數量和車型;
受雇司機的駕駛技術;
出發和到達活動場地的時間,到達時間是否要求分秒不差;
指定醫院的具體信息;
要人的醫療救治相關情況,如是否對醫院條件有特定要求;
合適的休息場所和避險處。
警察部隊安保小組組長根據以上情況評估護送風險,并考慮以下方面:
所需摩托車的數量和護送人員的經驗水平;
決定是否部署有聯合國(UN)標識的引導車和/或尾車,是否需要部署四輪驅動車輛;
行進路線,包括替代路線;
預估出行時間段的交通路況;
已知的可能影響安保隨行的危險;
出發和到達時的戰術使用;
天氣預報;
社會治安問題;
需要采取進一步管控措施的其他環境因素;
由要人安保車隊提供給警察部隊指揮官的路線和代碼信息。
要人乘車出行并不總是需要警察部隊護送。出于低調、謹慎、隱蔽的考慮,也許只由貼身保鏢陪同更為恰當。當處于高風險中的要人需要低調出行的時候,為他/她提供安全級別高而又低調的安保措施就更為合適。不需要封路或其他高調的安保措施,警察部隊派出武裝摩托車手,或者一支秘密安保小組一路陪同是最為有效的做法。
在安全級別高、高調的安保任務中,需要一支精心安排、協調合作的護送小組,包括多名摩托車手、多名攜帶威力強大武器的警員坐在車內隨行,還需要有著裝或便衣反恐突擊隊員參與護送。必要的話,還可以安排備用車作為誘餌,遇襲時掩護要人安全撤離。
1.地圖和計劃。活動場地平面圖及其周圍環境的地圖必須詳細、清晰準確、比例尺恰當,包括該區域的下水道、排水系統等地下結構的平面圖。要使用最新版本。
2.保護策略。聯合國和東道國安保機構共同主持安保方案商討會,并邀請相關專家參加。明確安保目標,例如,本次安保任務是單純的某一位要人安保,還是要人安保任務是安保行動的一部分。如果是后者,應制定單獨的要人靜態安保方案。安保方案商討會將協助所有相關安保人員確定安保任務的目標,并為協同實施方案奠定基礎。盡管要人安保方案是單獨制定的,但必須(或至少考慮)與整體安保戰略協調一致,避免目標沖突。
3.方案與任務分配會。會議通常由安全和安保部高級安全顧問主持。由安保協調官制定安保方案并給安保小隊分配任務,要求各位隊員在任務中依照戰術計劃行事,實現戰術目標。安保協調官要充分了解要人情況。如果涉及多名要人的安保團隊,協調官應參與各安保團隊之間的協調工作。
4.簡報。簡報是安保方案制定者和執行者之間重要的溝通渠道。簡報需要提供行動背景、人員構成情況,還應包括依據現有情報盡可能詳細的威脅評估。充分了解要人可能受到的安全威脅,能夠使安保人員更有效、更適當地處置現場情況。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考慮進行現場簡報。這將使安保人員在活動現場對任務和行動策略有充分的理解。如果無法做到這一點,則可以使用高像素的照片(包括航拍)和清晰準確的地圖作為替代。
特別提醒一點:在簡報中應提醒隊員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在突發狀況下可采取何種合法手段。
要人自帶的安保團隊全程步行,按照不同的隨行陣型,通過直接干預向要人提供直接保護。行動指揮根據威脅等級、安保人員數量,以及所需的視覺效果選擇使用哪一種陣型。沒有完美的陣型,但所有陣型都應包含“分層”防御思想,以同心環的形式,由貼身保鏢形成的最內圈向外擴展。隨行安保陣型包括:箱形、菱形和 V字形。安保團隊至少由4名安保人員組成:1名貼身保鏢和3名護送人員(在下列步行安保陣型中,安保團隊人員設置為5名)。
1.箱形陣型

在箱形陣型中,1名貼身保鏢緊貼要人,4名安保人員就位于外圍正方形的四角。如果遇到襲擊或其他危險,4名安保人員立即作出應對,為貼身保鏢帶要人撤離危險區域提供時間。貼身保鏢不應擔任其他角色,以免分散注意力。作為最后一道防御,貼身保鏢始終與要人在一起。
在箱形陣型中,“箱子”四角的安保人員與貼身保鏢始終保持目光和語言交流。在此陣型中,要人可以有一個清晰的視野。
2.菱形陣型

在菱形陣型中,1名貼身保鏢緊貼要人,4名安保人員在菱形的四角就位。在公眾看來,菱形陣型更具進攻性。
3.“V”字陣型

在“V”字陣型中,1名貼身保鏢緊貼要人,4名安保人員在依次“V”字的兩條邊就位。“V”字陣型在要人穿行人群時被經常使用。
4.低調陣型
在低調陣型中,1名貼身保鏢緊貼受保護人,外圍安保人員可以是1名、2名或3名。



5.加強陣型
在敏感地區或發生騷亂的地區,警察部隊或所在國的快速反應部隊可以為要人提供額外的安保服務。可以組成以下加強陣型:




在步行安保任務中,警察部隊就位于道路兩側、要人安保團隊之外。此陣型常用于道路兩邊有人群聚集的情形。
是指安保人員使用多種應對措施,保障要人乘坐車輛行進期間的安全,包括減輕可能發生的威脅或實際發生的威脅造成的影響。這些威脅可能來自恐怖分子、罪犯、政治上的反對派、頑固分子等。
現今,越來越多國家的安保團隊在本國要人乘車出行時申請聯合國警察部隊的支援。警察部隊需要與各國安保人員進行順暢地合作。之前也曾多次出現大批要人同時到達的情況,這為警察部隊的安保服務提出了更多考驗。
1.要人安保車隊組成。
要人車輛在行進中可能面對恐怖分子或犯罪分子的攻擊。所有隨隊護送車輛的駕駛員須接受“防御性駕駛技術”的培訓,否則不能上崗執行任務。要人的安全、公眾的安全、安保人員的安全必須放在第一位。
原則上,要人車隊的車輛不應超過5輛,否則會顯得笨重,影響車隊行動的靈活性。大多數車隊不超過4輛車,分別為開道車、引導車、要人乘坐的主車和安保團隊車。4是一個理想的數字;少于4輛容易暴露要人座駕。可能的話,車隊車輛應具有相同性能。所有車輛都應該有四個門;車窗、車身和底盤應該防彈;應安裝前排乘客后視鏡。在要人進入建筑物內并確定安全之前,車輛的發動機應保持運轉;要人準備返回時,提前發動車輛,使發動機達到常規的運行溫度。每次車輛出發時都應保持加滿油的狀態,在任何情況下油箱都不要低于半滿狀態。
開道車:處于車隊隊首,負責檢查路線,為車隊提供前方信息。它與車隊保持一定距離,如果路線出現狀況,要人所乘車輛無須減速或停止便可立即轉至替代路線。如遇道路堵塞或路障等狀況,開道車駕駛員通過無線電及時報告車隊指揮官并報告其所在的精確位置。
引導車:確定車隊車速和在路上行駛位置。引導駕駛員應遵循開道車的指示,并通過觀察前方情況,判斷車隊行進速度和車距。駕駛員必須保持警惕,觀察是否有人試圖干擾或插入車隊。引導車上要有一名該國翻譯,便于與東道國或警察部隊的護送車輛進行溝通。
主車(要人座車):駕駛員除了要具備高超的駕駛技術、在正常狀態下確保駕駛平穩外,還應具備應對突發事件所需的防御性駕駛技術。貼身保鏢與要人同坐主車,發生危險時掩護要人;保持與車隊的溝通;做好武裝反擊準備。如果車輛被迫停下、無法前進時,貼身保鏢負責將要人轉移至備用車輛。
安保團隊車:駕駛員能夠在高速行駛狀態下使用阻擋策略,防止后面跟蹤的車輛阻截車隊。遇到襲擊時,掩護主車。主車無法前進時,可以將要人轉移至此車。在車隊低調出行中,安保團隊車會拉大與要人座車的距離,但距離絕不能超出槍支的有效射程。
警察部隊派出的支援車隊可以由以下車輛組成:
領航車:要人前往不熟悉地區時,領航車可以提供與該地政府的通信聯絡,詳細的行車路線和路況。
尾車:僅用于高調的車隊出行。尾車的駕駛員應防止可疑車輛或人員阻截或插入車隊。
反恐突擊隊車:只有在較高威脅級別的護送任務中才應考慮出動反恐突擊小隊。突擊隊員可以根據高調或低調護送選擇著制服或便衣。他們通常乘坐尾車,既降低車隊的曝光度,又增強車隊的安保力量。
開道車:通常配置3名警官,每人都攜帶手槍,2人額外攜帶火力更強的槍支。雖然開道車是車隊的一部分,但它與核心車隊保持一定距離,相對獨立,便于在遇襲時不至于陷入困境,無法施救。
開道車還協助核心車隊做到:
——停車處理任何需要立刻處理的問題,例如,車隊中的某輛車與社會車輛發生輕微交通事故。
——如果車隊中的某輛車拋錨,開道車立即補位,保持車隊結構上的完整性和正常運轉。
2.車隊安保陣型。
⑴ 警察部隊派出一部護送車輛。

警察部隊派出一部車輛協助要人車隊出行。護送車輛可以由要人所在國派出,也可由警察部隊派出。有車輛企圖超越主車時,護送團隊駛向道路中央,保護主車。主車駕駛員根據護送團隊的指令,同時向右移動,兩輛車之后恢復原位。
⑵ 警察部隊派出兩部車輛(增加一部引導車)。

有車輛企圖超越主車時,警察部隊護送車輛和引導車駛向道路中央,保護主車。三輛車之后恢復原位。
如果襲擊者將車橫停在車隊的行駛路線上,車隊應盡可能繞開,保持車隊繼續行駛。如果無法繞開,可以犧牲安保車輛,將它撞飛。要人車輛不能參與撞車,除非迫不得已。
⑶ 襲擊來自車隊左側。

⑷ 襲擊來自車隊右側:護送團隊行駛至主車和槍手之間。

⑸ 襲擊來自車隊前方時:護送團隊超車至主車前方,擋在車隊前方,向襲擊者射擊。

⑹ 襲擊來自車隊后方時:護送車加速前行,進行還擊。

⑺ 襲擊者設置路障。

襲擊者使用路障伏擊車隊。在這種情況下,車隊調頭并朝相反方向行駛。如果路障為移動物體,護送車或引導車可嘗試將它撞飛。安保團隊的首要任務是保持車隊繼續行駛。
1.情報搜集
情報是所有風險管理的基礎。聯合國通過各種方式匯總獲取情報。安保人員必須全面了解、搜集情報,預先制定安保行動策略。有效的情報獲取主要依賴兩個方面:聯絡和偵查。
情報應涉及以下內容:
明確各方安保人員的角色、權限和責任。
各安保職能部門的組織結構、之間的聯系,以及級別,例如,某國組織的安保政策、執行和服務等級。

聯合國安全和安保部警察
中止某要人活動的情形和方法,以及有權作出此類決定的機構或人員,將使用何種溝通方式。
疏散活動場地的條件。
復制受邀和確認出席嘉賓的名單、活動列表、邀請函、車輛通行證和所有相關材料的復印件,例如,建筑平面圖、地圖和聯系人名單等。
所有員工通行證和標識的樣本副本。
2.偵查
偵查的目的是獲得對該區域行動全面的戰術評估,發現戰術的優勢和漏洞。平面圖和地圖,無論多么詳細,都不會顯現出周圍環境、建筑物、不同季節的樹木對活動場地安保工作造成的影響。
在進行偵查期間,與其他操作階段一樣,安保人員應執行敵對狀態下的監視偵查策略,并意識到偵查本身就可能瓦解襲擊者的作戰意圖和計劃。
城市街道平面圖沒有地形、視線、環境照明標識,以及臨時環境因素,例如,某建筑外臨時搭起的腳手架或臨時的道路維修,只能通過最新的偵查來確定。如果條件允許,應盡可能依據活動日期進行偵查,例如舉行活動的時間為周五上午9點,那么安保人員就應該在活動前的某周五上午9點進行多次偵查,了解此時段的交通流量、來往行人數量等信息,并評估它們可能對活動安保工作造成的影響程度。建議在偵查期間使用數碼相機或攝像機,從多角度,特別是在“高風險”地點拍攝照片,便于安保規劃和稍后的簡報。建議偵查人員由一名非常了解活動場地的人員陪同,應該尋求當地情報機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