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確定植株種植間距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只有植株間隙確定得當,才能確保農作物正常生長,如若不然,輕則會影響農作物產量,重則引發病蟲害,對于農作物質量、產量都是極為不利的。農民通常根據種植經驗來確定植株間隙,但是這種確定方式無法根據土壤營養狀態、農作物品種對植株間隙進行適當調整,從而導致植株間隙不合理,影響農作物正常生長。而將農藝技術運用到農業生產中,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可以根據土壤條件、氣候條件、農作物品種確定農作物間距,保障農作物正常生長,充分接受光照、空氣、雨水。
外部環境會對農作物生長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在農業生產前,農民必須采取有效方法有效改善外部環境,以此促進農作物生長。但是傳統的外部環境改善方法成效較差。在此背景下,農藝技術開始應用到外部環境改善中,如貧瘠地可以通過施加基肥的方式增加肥力,洪澇地可以通過挖溝開渠的方式降低發生洪澇風險等,從而使其更加適合農作物生長,對于提高農作物品質與產量是極為有利的。
農作物生長需要大量養分,雖然農作物可以從土壤、空氣中吸收部分營養物質,但是僅僅依靠農作物自主吸收是遠遠不夠的,農民必須根據種植地土壤肥力、農作物類型、農作物生產周期切實做好施肥工作,以此更好促進農作物生長,切實保障農作物產量。但是在實際施肥過程中,農民往往依據經驗施肥,施肥時間和施肥量較為固定,而沒有根據農作物生長實際情況施肥,導致施肥過量或不足。
病蟲害對于農業生產具有不良影響。在傳統的農業生產中,農民普遍缺乏病蟲害防控意識,導致病蟲害極易發生。發生病蟲害后,農民通常采用農藥防治,但是由于農藥使用不合理,從而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甚至使病蟲害產生抗藥性,影響防治效果。而將農藝技術合理應用其中,可以在農業生產之初就對病蟲害加以有效應對,根據病蟲害類型及發生情況,采取有效舉措應對,綜合應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更加安全的防治方式,最大限度降低病蟲害對于周邊環境的污染,避免病蟲害產生抗藥性,提升病蟲害防治效果。
農藝技術對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業生產收益起著重要作用,因此,相關部門必須做好農藝技術宣傳推廣工作,真正將農藝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中。一是要對農藝技術宣傳推廣工作加強重視,只有對農藝技術宣傳推廣工作加強重視,才能為農藝技術宣傳推廣工作提供充足的資金、配備專業的人員,而這對于農藝技術宣傳推廣工作順利開展是極為有利的;二是要拓寬農藝技術宣傳推廣渠道,除了發放宣傳單、廣播報道等傳統渠道外,還要積極借助新渠道進行推廣宣傳,使更多農民了解農藝技術。
隨著農機設備的日益成熟,其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已經基本代替了傳統人力畜力生產。農業設備的廣泛應用,一方面節約了人力畜力投入,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另一方面也推動了農機技術發展。農機技術具體指農業設備使用方法,只有正確掌握農機技術,才能確保農機設備正常運用,充分發揮應有作用。農藝技術具體指農業生產、管理方法,如選種方法、施肥方法、灌溉方法、病蟲害防治方法等,只有正確掌握農藝方法,才能提高農作物質量及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