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丹丹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3D傳感器具有較強的信號測定能力、較快的信號分析速度、優異的信號處理效果,能夠保證參數設定準確,形成信息存儲記憶。相較于原有的傳感器,3D傳感器的設計有效整合了微處理、集成等科技,可進行信號采集、信息加工、信息傳輸,能夠將轉化資料分享給機器人,連同PLC進行使用,增強機器人使用智能性。結合3D傳感器的應用優勢,研究其在機器人設計中的用法,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在原有設備視覺設計時,采取2D視覺方式。3D傳感器增加了一個方向,以立體視角呈現視覺檢測結果。3D傳感器的硬件組成有:信號發射器、柱面物鏡、鏡頭、高精度信號處理裝置、感光芯片。
3D傳感器中添加了FPGA圖形處理程序、圖像算法、畫面濾波等科技,以此保障信息精確性。在各項軟件功能的幫助下,3D傳感器能夠進行多種測量。例如,檢測設備操作的準確性、設備方位校準、人臉識別等[1]。
3D傳感器具有設備校準功能,含有檢測程序、控制單元等,可用于機器人設備方位的校準檢測。3D傳感器的合理使用,可保障機器人方位的可控性。3D傳感器的檢測程序可用于設備檢測。控制器用于采集資料、數據判斷。控制器能夠進行信息傳輸,與機器人形成互動。一般情況下,傳感器的信號精度級別為0.02 mm,符合各行業機器人生產的工藝標準。3D傳感器的性能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3D傳感器的性能參數
以裝焊車間為例,使用3D傳感器開展校準工作。用于焊接生產的機器人,經由內置計數器統計完成生產的產品數量,依據戴姆勒原理,每完成10個產品的焊接任務,均需運行3D傳感器進行一次機器人位置的校準工作。使用3D傳感器進行機器人檢測時,將焊接機器人放置在檢測平臺上,讓機器人進行有規律的生產運動,共計進行3次圓周運動,采集各方向的位置偏移量。機器人完成3次運動后,檢測主體會將測定結果傳送給控制器,由控制器精準獲取機器人的位移量。控制器將分析結果傳送給機器人,進行變量轉化,參照3D傳感器的使用規范,進行數值處理,獲取偏移量的具體數值。運行TCP程序,仿真展現機器人位置,結合偏移量結果,校準機器人位置,便于機器人進行后續生產任務,以此保障機器人位置校準的精確性,顯著提升焊裝質量。
使用焊接機器人時,接觸板件進行焊接操作,焊絲處極易形成偏移量。焊接處理后,運行傳感器的TCP程序,模擬機器人初期、校準結果的方位,獲取偏移量,進行機器人位置調整。經檢測應用發現:焊接機器人在傳感器的幫助下,可校準生產方位,重置初期生產坐標點。實際檢測發現:焊接機器人在水平方向發生了1.22 mm長度的偏移,其他兩個方向并未發生偏移問題[2]。
視覺單元的系統由3D傳感器、藍牙、圖像分析、邏輯控制等組成。視覺系統的運行流程為藍牙獲取的計算機指令信息,包括系統開始、系統暫停、目標區掃描等;運行步進電機,調取攝像頭的捕獲信息,依據轉角方位數據進行陣列測算,經藍牙回傳監測信息,反饋至地圖程序中,完善地圖資料,增加圖繪信息的完善性。
3.2.1 激光器
選用激光器時,以較低發散性、較強系統平穩性、運行時間長、占據空間小為選擇依據,以此提升視覺系統的運行質量,確保檢測精確性,回避檢測長度差異帶來的檢測問題。在設計中選用的激光器類型為RL808,可作為傳感設備光源。此種型號的激光器,整體規格較小、功耗不高,激光傳輸具有平穩性,可用于各類環境,比如夜間監測、遠程測距等。此種激光器的技術性能如表2所示。

表2 RL808激光器技術性能
3.2.2 濾光片
濾光片選擇窄帶型,直徑為φ8,厚度取0.5 mm,濾光波長參數為808 nm,可保證至少85%的光線順利透過,使系統具有優異的濾光性[3]。
3.2.3 攝像頭
攝像頭型號選為PTC06,系統功能含有視頻采集、壓縮信息等單元,擁有優異的圖片壓縮處理能力,可融合于各類圖像處理系統。攝像頭的具體參數為:圖像清晰度為30萬,圖像信噪比值為45 DB,運行電流為
3.2.4 電機
選用具有驅動功能的電機,使用控制芯片傳輸驅動指令,運行周期為20 ms。步進電機型號為SG90,結合傳入型號測定電機轉動方向,運行電機設備。此電機可用于角度動態改變、系統平穩性要求較高的控制程序。當電機轉動速度值固定時,可進行級聯減速處理,增加電位器旋轉能力,使電壓差值為零,停止電機運行。電機運行角度值域為[0,180]°。
使用的驅動電路型號為APC,基礎電壓設計為0.5倍,如果電壓參數無法達到規范,需進行數值更換處理。功率取值為4 mW時,最高電流取值0.64 mA,可變電阻取2.2 kΩ。如果最低電流取值為0.16 mA,則可變電阻取值為10 kΩ。高溫環境下,LD電流會趨近于100 mA,選用運算放大器,以此保障驅動電壓的平穩性。限流電阻的使用,可防止基級電流參數較高,降低電路振動幅度,保持電路運行能力。當線路內有短路問題時,限流電阻可控制電流值。限流電阻值域為[1,10]kΩ。
多數情況下,輸出電壓有變動時,引起其發生變化的因素有:環境溫度、電流值、傳輸電壓。當穩壓系數值較低時,可保證電壓平穩性。使用78XX型號的穩壓設備,傳輸電壓值為5 V。當電流值增加時,需增設散熱裝置。
需要由傳感器發出信息連接申請。機器人系統作為信息接收端,依據連接協議,完成兩個程序的連接。
3.6.1 數據格式
PT06攝像頭傳輸的數據,采用圖文“JPEG”格式,進行圖像資料的收集與加工,具備一般攝像頭的各項功能,可壓縮采集資料。使用數字加工芯片,確保數據壓縮質量。此種芯片性能較強,能夠進行較高級別的數據壓縮。JPEG格式的圖文資料相比其他類型的文件,比如GIF,PCX等,壓縮比例更高。例如,系統自主配置的圖片,圖文規格長為640,寬為480,顏色值為256。對其進行格式轉化時,可獲得JPEG圖文,數據壓縮處理后的圖片大小為17 707 Byte,相比其他格式較小,其中BMP圖文壓縮后的圖片大小為921 654 Byte。由此說明:JPEG格式具有較高的圖片壓縮能力[4]。
3.6.2 JPEG圖片轉化
從JPEG向BMP轉變時,是利用壓縮方式進行數據處理后獲得的壓縮圖片。JPEG格式圖片格式組成為亮度與色差,此種圖片中亮度較為重要。格式轉化會進行亮度級別的細致量化處理。
3.6.3 數據處理
視覺傳感器接收BMP資料后,對視覺信息進行質量優化,確保圖片分析、圖片加工進展的順暢性。(1)灰度處理。初期由攝像頭傳輸的圖片,具有彩色特征,需對其進行灰度處理。灰度圖中僅含有圖片亮度資料,未添加色彩內容。灰度處理能夠將帶有顏色的圖片轉化為僅有亮度的圖片。各類圖片加工時,灰度處理極為關鍵,作為其他數據處理的前提條件。視覺系統初期采集的圖片,多數為BMP格式,此種圖片文件含有4類信息:文件名、調色板、影像、位圖。對此種BMP圖片開展亮度處理時,需設計0至255個亮度級別。0級對應的亮度是“全黑”,255對應的亮度級別為“最亮”。(2)平滑處理。灰度處理完成,對亮度處理后的圖片進行平滑處理,以此減少圖片噪聲。為劃分噪聲類別,可進行噪聲的分類處理,將其劃分成高斯白型、椒鹽型、脈沖3種類型。椒鹽類型,此種噪聲會表現出黑白亮度參數。脈沖類型,此種噪聲僅含有一種顏色亮度,比如黑色強度。高斯白類型,此種噪聲是參照噪聲亮度,分布具有正態規律。圖像平滑處理期間,需結合噪聲自身特點,綜合給出處理方法。在噪聲空間范圍內采取各類處理方法,保證噪聲處理效果。
3.6.4 光斑條方位確定方法
視覺機器人運行時,其激光測距結果的準確性主要的影響條件是:激光器性能、測距長度。如果測距長度表現出的幾何特征為非線性,保證測距結果準確的重要因素是:光斑方位。如果被測物體的整體狀態具有粗糙性,使用3D傳感器獲取測量結果,應具有高斯分布特點,此時測定光斑方位,可使用高斯擬合法。然而,如果激光光束亮度較高,會引起信號分布存在偏差。傳感器獲取的圖片資料,會受到驅動程序影響[5]。
在視覺機器人程序中,融合傳感器,需進行4類軟件設計:主板控制、圖像采集、通信設計、電機控制。其中控制程序設計尤為關鍵,直接決定著系統運行質量。
3.7.1 主板控制
主板控制設備選用“Arduino”板,功能為:系統重啟、流程控制、各項資源調配、異常反饋等。芯片通電后,重置攝像頭、芯片的信息。如果上位機獲取了信息采集指令,需對采集程序給予準確配置。配置方案包括采樣頻率、信息采集的清晰度等。對采集資料開展處理,形成點云格式,借助藍牙通信方式,將處理結果傳送給上位機。
3.7.2 圖像采集
采集視頻資料時,供電壓力設計為5 V,運行電流取100 mA,電量消耗值較高。為此,系統設計時連接攝像頭的接口,將其供電電壓設計為3.3 V。攝像頭初期連電后,指令響應會發生2.5 s延時。
3.7.3 通信設計
系統的信息傳輸主要使用藍牙。可能接收的藍牙參數有兩種:分屬形式、通信波。分屬形式使用“從機”設備,通訊波取值為“9 600”。藍牙單元中配置的波特值共有兩類。波特率具體表示最終確定的波特值,比如單片機、藍牙各處此參數均取值為“9 600”。藍牙程序中設計了AT指令,便于信息傳輸、設備連接。
3.7.4 電機控制
利用脈沖寬度信號進行調整,達到電機各角度轉動的控制目標。系統設計時選用的電機型號為“SG90舵機”。各類舵機在接收信號后,給予差異性處理方法,形成的旋轉角度具有一定差異性。
3.7.5 控制效果
(1)運行視覺機器人,進行圖像采集測試。攝像頭采集的圖片,拍攝傾角取3個值:角度1為45°,角度2為90°,角度3為145°。運行系統可校準圖片參數。(2)在電機轉動時,系統配置的攝像頭可動態捕獲圖片資料,進行資料加工、數據分析,經藍牙傳輸分析結果。傳輸的資料中,圖像資料清晰,系統運行平穩。(3)經實踐發現:3D傳感器可融合于視覺機器人中,借助TCP進行資料展現,可保證視覺機器人的運行效果。在后續系統功能完善時,需加強信息處理精度控制,降低圖片采集的誤差量,積極發揮3D傳感器的融合價值。
綜上所述,3D傳感器融合于機器人各項功能中,可顯著增強機器人的運行能力,提升機器人的操控智能性。在實踐中,3D傳感器可有效校準生產位置,自動調整焊接設備的生產偏移量,保證生產質量。在視覺系統中,可進行高精度圖片采集,保證圖片采集效果。此種新型傳感器在汽車生產、航空觀測等各個行業中獲得使用。在未來,將會為各行業機器人使用、系統智能發展帶來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