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恭艷,董 瑋,徐 云
(上海市質量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 上海 200040)
床上用品在家紡產品中占據了很大比例,包括床單、床罩、被子、被套和枕墊等產品。2019年,國家統計局統計的973家規模以上床上用品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995億元,利潤總額43億元,“十三五”期間,規模以上床上用品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分別增長5.5%和4.56%。聯合國商貿統計數據庫統計顯示,全球家用紡織品出口份額最大的品類為床上用品,而我國是床上用品出口最大的國家[1]。2018年,我國共出口床上用品128.96億美元,占全球床上用品出口額的44.87%。目前我國已有的床上用品標準分類細致,也存在考核指標重疊的現象,為響應標準改革需要,進行整合,提高標準使用便利性,修訂為現行GB/T 22796—2021《床上用品》[1]。
基于市場調研,結合企業生產實際情況和市場需求,床上用品的品類較多,各自對應的標準也較多。常見的標準有GB/T 22796—2009《被、被套》、GB/T 22797—2009《床單》、GB/T 22843—2009《枕、墊類產品》、GB/T 22844—2009《配套床上用品》和GB/T 22855—2009《拉舍爾床上用品》等。企業在產品標準選擇上會產生困惑,同時未發現國外有同類的床上用品標準,故此次的標準整合大膽創新,將我國原有的5個床品類標準合并修訂成一個標準,使現有標準的適用范圍涵蓋大部分床上用品。
整合后的標準適用范圍為以紡織織物為面、里料,以絮用纖維為填充物或無填充物生產的床上用品,其余產品可參照執行。
明確說明了標準不適用于羽絨羽毛、蠶絲為填充物的產品,不適用于年齡≤36個月的嬰幼兒床上用品。
對于不適用的產品,其填充物為羽絨羽毛時可選用QB/T 1193—2012《羽絨羽毛被》、填充物為蠶絲的產品可選用GB/T 24252—2019《蠶絲被》;年齡≤36個月的嬰幼兒床上用品可根據實際情況選用GB/T 33734—2017《機織嬰幼兒床上用品》和FZ/T 73025—2019《嬰幼兒針織服飾》。這些標準基本涵蓋了目前市場上主要的品類,使產品分類、使用更清晰。
在擴大了適用范圍后,該標準增加了“床上用品”的定義,即用于遮蓋、保暖、裝飾和防護等用途的床上紡織用品;并給出了一系列床上用品的產品,包括床單、被套、枕/墊套、被(芯)、枕(芯)、墊(芯)、床罩/床蓋、床笠、床旗和床圍等。
對于部分原替代標準的定義,基于各原標準進行了修改,如被(芯)的定義,即由兩層織物與中間填充物以適當的方式縫制成,主要用于保暖的床上用品。其分為可直接使用的被和需要加被套才可使用的被(芯)[2-3]。
床單的定義:以紡織纖維為原料制成的,鋪于床或墊之上的大面積紡織產品[3-4]。
枕(芯)的定義:織物經縫制并裝有填充物、用作枕在頭下的物品,分為可直接使用的枕和需要加套才可使用的枕芯[3]。增加了注解:填充物指具有一定彈性的紡織纖維或發泡材料等[5]。
墊(芯)的定義:織物經縫制并裝有填充物、使用過程中起支撐或緩沖作用的物品,分為可直接使用的墊和需要加套才可使用的墊芯[3]。增加了注解:包括靠墊、坐墊和床墊等[5]。
新版標準因為整合了上述GB/T 22855—2009標準中拉舍爾毛毯的緣故,故在原有GB/T 22796—2009等標準中機織類產品的基礎上,增加針織產品的技術要求,在項目設定上強調產品的基本安全性,涵蓋了目前成人、兒童產品和填充物的3個強制性的安全指標要求。同時遵循科學性,參照結合國內外同質性產品標準,對安全性能、內在質量、外觀質量和工藝質量這4個方面都進行了細致且全面的要求。
新版標準中產品基本要求涵蓋了目前成人和兒童產品的強制性要求,符合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要求,兒童產品的基本要求應符合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要求。填充物中絮用纖維應符合GB 18383—2007《絮用纖維制品通用技術要求》的要求。
整合后的內在質量包含纖維含量、填充物含油率、填充物質量偏差率、壓縮回彈性能、斷裂強力、頂破強力、起球性能、脫毛量、水洗尺寸變化率、干洗尺寸變化率和色牢度(耐皂洗、耐干洗、耐汗漬、耐摩擦、耐光性能)。
新版標準中要求考核的項目有11項,但對于不同品類考核的項目不同,具體可以參見表1。

表1 不同產品要求的考核項目表
2.2.1 填充物質量偏差率
鑒于消費者對產品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新標準將優等品考核指標由-5.0%提高為-4.0%。一等品、合格品考核要求不變。修訂了填充物質量偏差率的試驗方法,稱取填充物的質量至恒定質量。統一了同類產品的測量方法。
2.2.2 壓縮回彈性
壓縮回彈性能根據織物的類別列出了不同的技術要求,針對機織類產品,優等品回復率考核要求由75%提高為80%。
對于針織類產品,優等品和一等品壓縮率、回復率的考核要求均有提高。優等品的壓縮率由30%提高為45%,回復率由60%提高為80%;一等品的壓縮率由30%提高為40%,回復率由60%提高為70%。
考慮到該性能的特殊性,填充物單位質量在150 g/m2及以下的產品不予考核。壓縮回彈性具體要求對比見表2。

表2 壓縮回彈性要求對比表
2.2.3 斷裂強力
新標準由于擴大了適用范圍,根據針織品的工藝,標準引用了一個“經編織物”的概念,經編是屬于針織領域生產平幅織物的一種紡織工藝。它所形成的線圈沿垂直方向或經紗方向排列,由相鄰的紗線相互套接而成。一般床上用品中涉及此工藝的多為拉舍爾織物,故新版標注中對于機織物的考核要求沒有變化,對于經編織物提高了一等品的考核要求,由160 N提高為200 N。斷裂強力按GB/T 3923.1—2013《紡織品 織物拉伸性能 第1部分:斷裂強力和斷裂伸長率的測定(條樣法)》標準執行。
2.2.4 頂破強力
此項目通常為針織類產品的考核要求,僅考核針織面料(拉舍爾面料除外),結合現有其他針織類產品標準確定考核要求,其中單面織物、絨織物需要達到≥180 N、雙面織物≥250 N。
頂破強力試驗方法采用針織產品檢驗中常用的彈子頂破強力試驗方法,按GB/T 19976—2005《紡織品頂破強力的測定(鋼球法)》標準執行,鋼球直徑采用(38±2)mm。
2.2.5 起球性能
在原有的機織類標準中,沒有明確的評級方法,而起球項目的評級問題一直困擾著各企業、生產單位及檢測機構。新版標準中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完善了對針織面料的要求,同時對針織面料與機織面料的試驗方法也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其中,機織面料明確試驗條件,按GB/T 4802.2—2008《紡織品 織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測定 第2部分:改型馬丁代爾法》標準的要求,摩擦次數2 000次、負荷(415±2)g執行,評定按GSB 16-3223標準樣照評級;針織面料采用針織產品檢驗常規方法,按GB/T 4802.1—2008《紡織品織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測定 第1部分:圓軌跡法》標準采用參數E執行,評定按GSB 16-1523—2002標準樣照評級。
當產品等級為合格品可不予考核該項目,而產品面料為拉毛面料時,不適合考核起球性能。
2.2.6 脫毛量
當產品為拉毛類產品,不適合考核起球性能時,此項目可以作為互補項目,完善標準考核項目的全面性。但由于一般只有拉毛產品會存在脫毛的現象,故標準要求僅考核拉毛面料。需要注意植絨產品不屬于拉毛工藝,不適用于該項目。脫毛量試驗方法,按FZ/T 60029—2021《毛毯脫毛測試方法》標準執行,樣品正反面均需測試。
2.2.7 水洗尺寸變化率
對于不同類別的織物而言,機織產品和針織產品的水洗性能有一定的區別。對針織品而言,新版標準參考了FZ/T 62028—2015《針織床單》、FZ/T 62031—2015《針織被套》等針織類床品中該項目的指標性能,提出了指導性的技術要求。
相對機織類和針織類產品,整體要求有所放寬。其中,面、里料水洗尺寸變化率按GB/T8628—2013《紡織品測定尺寸變化的試驗中織物試樣和服裝的準備、標記及測量》、GB/T 8629—2017《紡織品 試驗用家庭洗滌和干燥程序》和GB/T8630—2013《紡織品 洗滌和干燥后尺寸變化的測定》標準執行,機織織物采用4N程序,干燥方法A;針織織物采用4G程序,干燥方法C。具體水洗尺寸變化率要求對比見表3。

表3 水洗尺寸變化率要求對比表
2.2.8 干洗尺寸變化率
市場中產品設計、面料與工藝都在不斷創新,考慮到面料的多元性與功能性,加上洗滌技術的創新,消費者可采用多種維護方法進行產品的使用維護,新版標準中增加了干洗尺寸變化率,使得標準的考核范圍更加完善。該項目按GB/T 19981.2—2014《紡織品織物和服裝的專業維護、干洗和濕洗第2部分:使用四氯乙烯干洗和整燙時性能試驗的程序》或GB/T 19981.3—2014《紡織品織物和服裝的專業維護、干洗和濕洗第1部分:清洗和整燙后性能的評價》標準執行。
2.2.9 填充物含油率
新標準明示了不適用于羽絨羽毛、蠶絲為填充物的產品,基本涵蓋了現有以化纖、羊毛、駱駝毛和棉花等作為填充物的大部分產品。不同種類填充物含油率的試驗方法也不相同,化學纖維按GB/T 6504—2017《化學纖維 含油率試驗方法》標準執行,天然蛋白質纖維按GB/T 6977—2008《洗凈羊毛乙醇萃取物、灰分、植物性雜質、總堿不溶物含量試驗方法》標準執行,當填充物為天然纖維素纖維時可不予考核。
當產品填充物為多組分纖維或者化學纖維與天然蛋白質纖維混合時,以含量高的組分來測量含油率。或者根據客戶要求,按2種不同的試驗方法分別測試。
隨著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產品的質量要求精益求精。床上用品的外觀質量按照面料類型分為機織和針織床上用品,具有不同的工藝分類要求。
2.3.1 規格尺寸偏差率
新版標準中對該項目的分類進行了統一,按大件產品、小件產品分開規定。大、小件產品的定義與針織類產品一致,最大尺寸(長度或寬度方向)>100 cm為大件,最大尺寸(長度或寬度方向)≤100 cm為小件。
被套產品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存在過長現象,產品與被芯套合不充分,形成空隙,直接影響其使用性能。所以在新版標準中刪除了被套規格尺寸,只考核負偏差的要求,更加符合實際使用需求。
2.3.2 長寬不齊
對于機織床上用品外觀質量的要求,原GB/T 6977—2008《洗凈羊毛乙醇萃取物、灰分、植物性雜質、總堿不溶物含量試驗方法》標準中對此項目不作要求,擴大適用范圍后,在參照GB/T 22855—2009《拉舍爾床上用品》標準的基礎上,對床品長度和寬度方向本身的尺寸偏差進行了規定與考核,確保產品的規整。具體長寬不齊要求對比見表4。

表4 長寬不齊要求對比表
2.3.3 外觀疵點
新版標準結合現有其他針織類的產品標準,新增了2個疵點的考核要求:破損性疵點和裂紗,更好地完善針織面料外觀質量的評定。新增項目的具體解釋有2方面:一是破損性疵點,指斷掉一根及以上紗線或織物組織結構不完整的疵點;二是裂紗,是指因紗線部分斷裂,明顯偏細的一段紗線。
2.4.1 縫紉質量
消費者對于產品設計的要求越來越高,設計師為追求藝術效果,款式也不斷推陳出新,原有標準中對于針跡密度的要求大大限制了設計師的發揮,故此次的修訂中取消了對于針跡密度的要求,更貼合實際的需求。
2.4.2 工藝要求
消費者對于產品的細節有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對產品整體的要求,即產品中應無縫針、斷針等對人體可能造成傷害的金屬殘留物。金屬殘留物按GB/T 24121—2009《紡織制品 斷針類殘留物的檢測方法》標準執行,采用臺式或手持式金屬檢測儀,檢測靈敏度(標準鐵球測試卡)為1.0 mm。
新版標準在檢驗規則的布局上,參考了其他同質性標準,將判定規則和抽樣方案整合為檢驗規則。這解決了原來標準中該項目排布比較分散、分類不夠清晰的問題,對其中的細則進行了完善,使其與最新一批的其他類產品標準結構保持一致,規范了格式。
由于使用說明的某些要求已經無法滿足日新月異的產品設計,結合市場需求,新標準中修訂了新的使用說明內容。產品使用說明應符合GB/T 5296.4—2012《消費品使用說明 第4部分:紡織品和服裝》和GB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標準的規定,兒童產品使用說明還應符合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標準的規定。如有需要,還可包括其他內容。
對于規格的標注,產品規格標注內容應包括成品寬度和長度,含填充物的產品還應標注填充物質量,枕/枕芯、坐墊和靠墊產品可不標填充物質量,異形產品可不標規格尺寸,必要時可標注最大尺寸。新標準中的解釋在產品適用性上可滿足各類產品的需求。
同時增加了運輸和貯存要求,使其保持與其他標準的結構具有一致性。
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和產品質量的提高,GB/T 22796—2021《床上用品》標準的修訂將原先的5個已有12年標齡的同質性標準進行了合并整合,擴大了標準的適用范圍、更新了項目的引用文件、調整了檢測的技術參數、規范了判定和抽樣方案的檢測規則,并完善了使用說明的標注方式及要求。這次整合使此份標準的整體架構與紡織行業現行最新的標準架構保持一致,大幅簡化了生產和消費者對標準的識別要求,立足于行業的長遠發展,具有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