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曉雁 四川達州職業技術學院 副主任醫師
高血壓是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即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腦、腎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臨床綜合征。目前,我國對于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在未使用抗高血壓藥物的情況下,收縮壓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雖說男女皆可與其結緣,但高血壓在發病風險、典型癥狀、用藥治療等方面有著明顯的性別特征。女性高血壓患者具有以下特征:
女性高血壓風險升高的年齡分界線為50歲。得益于雌激素的保護,女性50歲前患高血壓的風險比男性小。絕經后,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降低,高血壓的發病率基本上與男子一樣,且血壓升高的水平,并發癥的發生率和死亡率甚至會超過男性。
女性血壓調節系統較男性更復雜。除遺傳、環境、生活方式外,女性在不同年齡段的生理和病理變化也會對其血壓具有很大影響。女性一生,有三個時段較易罹患高血壓。
主要見于患有經前期緊張綜合征者。該病患者心情緊張,可造成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而導致血壓升高。此外,女性月經前期容易發生水、鈉潴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血壓升高。
女性在孕期容易發生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簡稱妊高征。
大多數女性在50歲左右進入更年期,會出現面部潮紅、出汗、頭暈、失眠、心悸、煩躁、血壓升高等癥狀。更年期高血壓以收縮壓升高為主,血壓波動較大,可隨著更年期的結束而恢復正常,是更年期綜合征的主要癥狀之一。
血壓升高常會導致患者出現頭暈、頭痛、頭脹、眼花、耳鳴、面紅、脾氣變怪、睡眠質量差(如入睡困難或者睡后夢多、夜尿增多)等癥狀,性別差異不是太大,男女患者都可能受累,但女性往往更敏感。因女性對血壓升高的耐受度較低,所以不適癥狀較男性更為明顯,尤其是情緒、頭痛、心悸、胸悶等方面的癥狀更突出。
女性發生高血壓并發癥的風險更高。以心腦血管病為例,女性較男性出現“心梗”和“心衰”風險的血壓閾值更低。原因可能與男女在血管解剖學上的差異有一定關系。如同樣是標準身材,女性的動脈比男性細,因此血壓水平相同時,女性的心腦血管受到的負面影響會更大。這種現象對于進入更年期的女性來說更為明顯。
正常生理情況下,血壓存在晝夜差異,夜間血壓值比白天血壓值低10%~20%。絕經后,女性血壓晝夜差異減小,夜間血壓下降不到10%,這也是女性夜間心血管事件發生率較高的原因。
降壓藥物對男、女高血壓患者療效相似,但藥物作用及不良反應存在性別差異。如普利類(雅施達等)、沙坦類(氯沙坦等)藥物有可能導致胎兒畸形,不可用于妊娠期女性,但可作為絕經后女性患者的藥物。普利類藥物導致的干咳這一不良反應在女患者中的發生率是男性的3倍,用藥時需格外注意,干咳嚴重者要及時換藥。噻嗪類利尿劑可減少絕經后女性患者發生骨質疏松和骨折的風險。β受體阻滯劑可改善交感神經興奮性,更適宜情緒易波動的女患者。
研究資料顯示,服用避孕藥1年以上的女性血壓普遍升高,收縮壓平均升高5~6毫米汞柱,舒張壓升高2~3毫米汞柱。服用避孕藥2年以上的女性,血壓升高的幅度更高。特別是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癥患者以及有高血壓家族史的女性,長期服用避孕藥后更易出現高血壓。原因是:避孕藥能使血液中腎上腺素和血管緊張素的含量增高、活性增強,從而刺激血管平滑肌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同時,避孕藥還會削弱降壓藥的療效。建議有高血壓家族史的女性、已患有高血壓的女性,改用其他方法避孕。
(1)合理膳食
主食以谷類為主,粗細搭配,增加維生素、纖維素的攝入,多吃低膽固醇的食物。同時,少吃咸菜、火腿等高鹽食品,多吃蔬菜、水果等高鉀食品。
(2)增加體力活動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可以增強體質,維持正常體重和血壓。一般應每周至少進行3次持續3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研究發現,將心率保持在每分鐘80次以下,即65~79次/分鐘,心血管更健康。與心率為每分鐘70~74次的高血壓患者相比,心率達到或超過每分鐘80次的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45%。高強度、長時間的有氧運動對于降低靜息心率有一定幫助。建議您綜合考慮自己的身體情況決定運動時長和運動強度。
(3)保持心理平衡
長期的精神壓力和抑郁等不良情緒,是引起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女性朋友在家庭生活中要及時調整不良情緒,避免一方情緒低落時“傳染”給另一方。
(4)戒煙限酒
煙酒對于血管刺激比較大,容易導致血管硬化,提高壓差,增加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女性朋友若吸煙,應盡早戒煙,并避免吸二手煙,限制飲酒的次數和數量。
寒冷容易誘發高血壓,女性朋友要時刻注意避免嚴寒刺激。尤其是氣溫突然下降時,要注意及時添加衣服。應盡量避免感冒,感冒有可能引發多種并發癥,導致血壓突然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