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李君 資陽市雁江區獅子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中醫內科主治醫師
現代人因為工作、生活壓力大,容易產生焦慮、煩躁不安等負面情緒。長期如此,很容易影響脾胃健康。
人有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緒,而情緒異常則會影響與之相對應的肝、心、脾、肺、腎等臟器。《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黃帝內經·靈樞·經水篇》曰:“五臟者,合神氣魂魄而藏之。”《金匱要略》則說:“千般疢(chèn,泛指疾病)難,不越三條”,其中重要的一條致病因素便是內因“七情”。可見,人的情緒與人體健康、臟腑功能關系密切。人若長時間憂慮、恐懼、憤怒、悲傷,甚至“開心過度”,都會傷及臟器,輕者氣機逆亂,重則耗傷五臟氣血。
中醫理論認為:肝主疏泄,能調暢情志、調節氣機,協助脾胃運化功能。若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氣機郁滯,會形成“肝木乘克脾土”的病理狀態,令氣結于中,則脾不升清,水谷不得運化,致氣血生化無源。患者可出現胃痛、痞滿、嘔吐、泄瀉等病癥。此外,肝的疏泄功可影響膽汁的分泌,而膽汁的分泌和排泄又能影響飲食的正常吸收以及脾胃功能。
有人將情緒對脾胃的影響比作“胃是情緒變化的晴雨表”,這是很有道理的。舉個常見的例子:當我們遇到煩心事,又無法解決時,就會“茶不思、飯不想”;當事情得到解決后,我們的胃口也會跟著好起來。
中醫認為情緒異常令肝氣不暢引起的脾胃病,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癥狀:胃脘脹悶,疼痛常牽扯到兩脅,痛點不固定,以走竄疼痛為主要特點。患者平時愛嘆氣、容易胸悶不適,舌苔薄白,脈弦細,噯氣頻作,大便不暢。胃部不適癥狀會隨著情緒的改變而發生變化——情緒不佳時疼痛加劇。
對癥中成藥:柴胡疏肝丸、胃蘇顆粒。
癥狀:胃脘灼痛,痛勢急迫。患者易煩躁易怒、反酸、口干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
病情分析:情緒刺激可使肝氣郁結,肝郁日久可化火生熱,邪熱犯胃,導致肝胃郁熱而痛。
對癥中成藥:加味逍遙丸、左金丸。
癥狀:胃脘有隱痛和輕微的灼熱感。患者有饑餓感但不想吃東西,口干但不想喝水,失眠多夢,舌紅苔少,脈細數。
病情分析:肝陰不足,郁熱傷及胃陰。
對癥中成藥:摩羅丹。
有一次,蔡瀾坐上的士,路上跟司機閑聊起來。他倆聊掛在冷氣口的姜花,聊車頭擺放的公仔,聊乘客落下然后被這位司機貼在前面的觀音像,聊當下越來越難做的出租車生意……各種瑣事。
癥狀:患者舌苔薄,脈弦細,腹部脹滿疼痛,腹痛即瀉,瀉后疼痛減輕,情緒急躁或精神緊張時容易發作。
病情分析:憂思或情緒緊張令肝氣不能疏通暢達,引起脾胃功能失常。
對癥中成藥:逍遙丸、參苓白術散顆粒合用。
▲溫馨提示:以上推薦的所有中成藥必須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隨意購買服用。
患者治療脾胃系統疾病,除做胃鏡、活檢,檢查幽門螺桿菌,規律服藥,少吃刺激性食物外,還要綜合考慮自己的心理社會因素,以暢達情志、安胃和脾。
(1)加強溝通
可以與親人、同學、朋友進行溝通,訴說自己的心理困境,得到親友的情緒支持。和睦的人際關系可以提高人應對壓力的能力,提升情緒調節的能力。
(2)哭泣宣泄
流淚、哭泣對悲哀、憂愁類不良情緒可以起到很好的調節作用,能夠讓自己的心理壓力等負面情緒及時得到宣泄,從而有助于心理健康。
(3)運動宣泄
消極情緒比較嚴重時,您可以進行適度運動或體力勞動。運動時,人體內的血清素濃度有所增加,還會產生內啡肽、腎上腺素等激素,能夠提升正面情緒,紓解壓力,增加幸福感。
可以通過旅游來開闊心胸、增廣見聞。欣賞自然界的美好事物,可以讓人以更為平和的心態去看待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工作忙碌的上班族出門旅游的機會相對較少,可在周末去城市周邊的郊野公園或森林公園進行一日游,以放松心情。
長期服用湯藥容易對患者造成心理壓力。相較而言,如果病情允許,以少量藥物泡茶飲用更為簡便,也不會給人太大的壓力。取玫瑰花、素馨花、木蝴蝶、佛手花各5克,泡茶飲用,能緩解緊張、郁悶等不良情緒。
★胃部不適的患者應保持良好作息,平衡七情,保持情志和諧,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配合醫生治療,以保臟腑安寧、氣血暢通,促進胃病盡快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