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喻 肖芝梅 譚卓菁
江蘇省如皋市人民醫院腎內科,江蘇如皋 226500
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多種靶器官損傷[1],如腎臟損傷[2],最終引起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3-4]。DN 是糖尿病并發癥,是腎衰竭的主要病因[2],屬嚴重并發癥[5]。損傷的腎小管周圍存在巨噬細胞積聚和活化[6-7],減少腎組織中巨噬細胞聚集后,尿白蛋白水平及小管間質損傷程度均顯著下降[8-9],巨噬細胞參與DN 的機制主要因其釋放大量的炎癥因子及促纖維化因子等物質[8]。
細胞微粒根據細胞來源分為血小板源微顆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s,PMPs)[10]、白細胞源性微顆粒[11],內皮細胞源性膜微粒[12]及紅細胞微粒或微泡等[13],其在DN 患者中表達水平顯著升高[14]。PMPs 促進單核細胞黏附內皮細胞,促進白細胞運送至炎癥部位,參與炎癥反應等病理生理過程[13,15]。但目前關于PMPs 在DN 患者外周血中表達變化及臨床意義尚不可知,擬通過本研究闡明上述問題。
選取2015 年9 月至2017 年12 月就診于江蘇省如皋市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內分泌科明確診斷為DN 的患者為DN 組(116 例),選取同期就診于我院內分泌科的116 例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歸為T2DM 組。T2DM 診斷標準:臨床表現為典型糖尿病癥狀(包括但不僅限于多飲、多尿、多食及體重減輕)及下列任意一點:①隨機血糖或餐后2 h 血糖≥11.1 mmol/L,②空腹血糖≥7.0 mmol/L[16];DN 的診斷主要是根據T2DM 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UAER 為30~300 mg/d[17]。納入標準:臨床明確診斷且同意入組。排除標準:①存在其他原因所致腎功能不全;②目前合并感染以及存在傳染性疾病;③透析;④伴惡性腫瘤。本研究由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批準號:2020xjso1-07)。
1.2.1 臨床基線資料 收集患者臨床基線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合并慢性基礎疾病史(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病程。
1.2.2 實驗室指標 嚴格留取24 h 尿液標本,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尿白蛋白水平,并計算UAER;檢測肌酐(creatinine,Cr)、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及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等。
收集患者外周血離心(110 r/min,15 min)后提取富含血小板的上清液至抗凝管中,再次離心(710 r/min,15 min)棄去上清液留取血小板沉淀,CGS 緩沖液及Tyrode’s 緩沖液重洗調整血小板濃度為300×109/L 后加入20 μmol/L 的ADP,37℃水浴鍋中靜置10 min 激活血小板產生PMPs,濃度為300×109/L,第三次離心(710 r/min,15 min)收集含PMPs 的上清液,應用FITCCD61(美國eBioscience 公司)及熒光抗體作為熒光標記物,通過FACSCanto Ⅱ流式細胞儀(美國BD 公司)檢測PMPs 水平。
采用SPSS 13.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或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受試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線評估PMPs等指標診斷DN 的價值。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DN 組糖尿病病程、HbA1c、UAER、Cr、BUN、PMPs水平高于T2DM 組,eGFR 水平低于T2DM 組(P<0.05)。見表1。

表1 T2DM 并發DN 的單因素分析結果
將糖尿病病程、HbA1c、UAER、Cr、eGFR、BUN 及PMPs 作為自變量,以T2DM 患者是否并發糖尿病腎病為因變量(是=1,否=0)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HbA1c、UAER 及PMPs 是DN 的獨立危險因素(OR >1,P <0.05)。見表2。

表2 T2DM 并發DN 的多因素分析結果
UAER、HbA1c及PMPs 聯合檢測DN 的曲線下面積高于UAER、PMPs 及HbA1c單獨檢測。見表3、圖1。

圖1 ROC 曲線

表3 ROC 曲線結果
DN 發病率增加[18],已成為臨床常見繼發性腎臟疾病,臨床表現為蛋白尿[19]、高血壓[20]等,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發病率及死亡率[7],影響居民的生命健康[21]。傳統DN 危險因素為高血壓史、應用胰島素、HbA1c、eGFR、尿蛋白陽性等[22]。本研究結果顯示,DN 組HbA1c、UAER、Cr、BUN、PMPs 水平高于T2DM 組,eGFR 水平低于T2DM 組。提示DN 患者血糖控制更差,腎功能不佳,外周血PMPs 表達上調。內皮細胞微粒在DN 患者中表達水平顯著升高[5-6]。HbA1c反映了過去2~3 個月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整體水平,是糖尿病患者微血管或大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23-24]。糖尿病病程是患者出現各種并發癥的主要危險因素,更是腎臟并發癥的首要危險因素,糖尿病病程超過5 年,即可出現微量蛋白尿,如不積極干預則可進展至DN[25-27];動物實驗也證實了DN 動物模型腎小管損傷程度與肌酐、尿白蛋白水平和腎小球硬化及間質纖維化呈正相關[3-4]。本研究結果顯示,DN 患者糖尿病病程長于單純T2DM 患者,但糖尿病病程并非DN 的獨立危險因素,可能是納入樣本量少導致統計學偏倚。
本研究結果顯示,DN 患者PMPs 表達顯著增加,既往有學者研究發現,PMPs 在病程超過2 年的T2DM 患者中顯著升高,病程越長,PMPs 水平越高,而且PMPs 與微血管病變指標呈正相關[28]。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PMPs 是DN 的獨立危險因素。而T2DM 患者循環PMPs 升高的原因可能與微血管病變造成血流剪切力激活血小板密切相關[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