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西虎 劉 曉 黃志惠
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血液科,新疆烏魯木齊 830000
缺鐵性貧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臨床最常見的貧血性疾病,發生率占所有貧血疾病的30%左右,好發于任何年齡,且以兒童與青壯年女性為主,臨床表現為頭暈、乏力、指甲面色蒼白無華,若治療不及時會誘發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2]。鐵劑補充是臨床治療IDA 的常用治療方法,多糖鐵復合物膠囊已在臨床廣泛應用,治療效果明確,但會引發惡心、便秘等不良反應,患者治療依從性差[3-5]。近年來,中醫藥以其安全性高、多靶點作用的優勢在臨床多科室均有顯著效果,該理論認為IDA 屬于“虛勞”“萎黃病”范疇,是由于脾胃虛弱、氣血兩虧所致,薯蕷丸出自《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主要功效為調理脾胃,屬“補虛第一方”,該方中既包含補氣的四君子湯,又包含補血的四物湯,功效廣泛[6-7]。臨床將薯蕷丸用于缺鐵性貧血的治療極少,基于此,本研究選取IDA 患者67 例,旨在探討薯蕷丸加味制膏輔助治療缺鐵性貧血的效果。
選取2018 年12 月至2021 年12 月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以下簡稱“我院”)IDA 患者67 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常規組(33 例)和研究組(34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均符合《鐵缺乏癥和缺鐵性貧血診治和預防多學科專家共識》[8]中IDA 的診斷標準;治療依從性較高;臨床資料完整;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鐵利用障礙;對本研究藥物過敏;有輸血史;伴有活動性出血或不明原因出血;精神或意識障礙無法配合臨床治療或檢查;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或肝腎肺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精神或意識障礙無法配合臨床治療。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號:2016XE0125)。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常規組采用多糖鐵復合物膠囊(上海醫藥集團青島國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19000208A,規格:0.15 g/粒),0.3 g/次,1 次/d,療程為8 周。研究組在常規組基礎上采用薯蕷丸加味輔助治療,由薯蕷30 g、當歸10 g、桂枝15 g、神曲10 g、熟地黃30 g、白扁豆10 g、甘草28 g、沙參30 g、川芎12 g、白芍15 g、白術30 g、麥門冬15 g、杏仁12 g、防風9 g、柴胡9 g、桔梗9 g、茯苓15 g、阿膠25 g、干姜15 g、大棗9 枚,制成膏方,15 g 左右(約1 勺)/次,2 次/d,療程為8 周。同時用藥期間禁止同服其他藥物,并避免油膩辛辣食物的攝取,且不可與牛奶、茶、咖啡等同時服用。
①療效:治療8 周后評估,參考《血液疾病診斷與療效標準》[9]。顯效:貧血癥狀完全消失,血紅蛋白(hemoglobin,Hb)水平恢復正常;有效:貧血癥狀明顯改善,Hb 水平上升>15 g/L;無效:貧血癥狀無改善且Hb 水平未恢復甚至加重。②中醫證候積分:治療前、治療8 周后評估,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0],包括神疲乏力、面色蒼白、爪甲不華、頭暈氣短4 個方面,每個方面0~3 分,分數越高癥狀越嚴重。③血液指標:治療前、治療8 周后評估,包括Hb、紅細胞(red blood cell,RBC)計數、血清鐵蛋白(serum ferritin,SF)、血清總鐵結合力(total iron-binding capacity,TIBC),采集空腹靜脈血4 ml,平均分為2 份,1 份采用溶出法測定Hb,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邁瑞,BC-5000)測定RBC;另一份離心分離得到血清(3000 r/min,時間5 min,r=12 cm),采用電化學發光法測定血清SF,試劑盒購自德國羅氏診斷有限公司,貨號:03737 551190;采用Ferene 法測定血清TIBC,試劑盒購自寧波瑞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貨號:2021122 301。④治療期間不良反應。
采用SPSS 22.0 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 <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臨床療效優于常規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例(%)]
治療前,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8 周后中醫證候積分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常規組(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治療8 周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治療前、治療8 周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s)
治療前,兩組Hb、RBC、SF、TIBC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8 周后Hb、RBC、SF 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高于常規組(P <0.05);治療8 周后TIBC 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常規組(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治療8 周后血液指標比較(±s)
注 Hb:血紅蛋白;RBC:紅細胞;SF:血清鐵蛋白;TIBC:血清總鐵結合力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常規組(P <0.05)。見表5。
目前,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IDA 的發生率大大降低,但睡眠不規律、精神壓力大等多種因素導致IDA 仍處于普遍存在的狀態[11]。IDA 發病原因包括體內儲存鐵量減少、鐵需求量增加、鐵吸收障礙、鐵流失過多等,會導致Hb 合成不足,進而影響血紅素合成,導致機體產生缺血反應[12]。因此,臨床應及時采取措施對鐵量進行補充治療。
鐵劑依然是治療IDA 的主要方法,口服多糖鐵復合物膠囊等鐵劑可通過直接釋放鐵離子補充鐵元素,糾正IDA 癥狀,但鐵離子也會對胃腸黏膜產生強烈刺激,導致惡心嘔吐、便秘等不良反應,臨床應用受到一定限制[13]。中醫學理論認為,IDA 主要病機為脾氣虛弱、氣血兩虛,應以補氣生血、健脾養心為主要治則[14]。《金匱要略》中張仲景表明:“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薯蕷丸主之。”該組方配伍精當,具有疏風散邪、補氣養血等功效作用。隨著中醫藥的不斷發展,薯蕷丸不斷被用于多種慢性疾病及亞健康的調理中,如慢性疲勞綜合征[15]、肺系疾病[16]、低體重指數型月經過少[17]等。但臨床鮮有學者研究薯蕷丸應用于IDA 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筆者采用薯蕷丸加味制膏輔助常規鐵劑治療IDA,結果顯示研究組臨床療效優于常規組,治療8 周后研究組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常規組(P <0.05),提示薯蕷丸加味制膏輔助治療IDA 效果顯著,能降低中醫證候積分。分析其原因為:薯蕷丸中包含當歸、熟地黃、川芎、白芍在內的四物湯,可補血活血,具有補血而不滯血、行血而不傷血的特點,為補血方劑之首[18-19];同時,方中薯蕷可益氣養血,茯苓可健脾寧心,沙參、白術可補腎益氣生血,大棗可養血安神、補腎益氣,麥冬可養陰生津,柴胡、桂枝可散寒止痛、通陽化氣,阿膠可補血滋陰,甘草可理氣和中,調和諸藥[20-21]。總之,薯蕷丸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血、健脾補腎功效,與常規鐵劑聯合使用能共同改善臨床癥狀,療效顯著。同時,紅細胞是運輸鐵的重要載體,RBC 能直觀反映紅細胞數量;Hb 是紅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能直接反映貧血程度;SF 水平與機體鐵儲存量呈正相關,能反映出鐵元素的隱形缺乏,對于IDA 患者上述三個指標均會明顯降低;而TIBC 是指能與100 ml 血清中全部轉鐵蛋白結合的最大鐵量,IDA 患者其水平會降低[22-23]。本研究對血液指標進行分析評估,結果顯示治療8 周后研究組Hb、RBC、SF 高于常規組,TIBC 低于常規組,提示薯蕷丸加味制膏輔助治療IDA 能更進一步改善血液指標。現代藥理學研究指出,當歸多糖能激活造血微環境中的淋巴細胞與巨噬細胞,促進造血調控因子的產生;熟地黃能可促進貧血患者RBC、Hb 恢復,加快造血干細胞、骨髓紅系造血祖細胞的增殖分化作用[24-25];川芎嗪能增強單核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刺激造血功能的提升;白芍可通過TNF通路、IL-17 信號通路等間接影響貧血過程。因此,薯蕷丸中多種有效成分共同作用能對血液指標進行明顯改善。另外,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常規組(P <0.05),可能是由于中藥治療能相應提高患者免疫力,從而減輕鐵離子對胃腸道的刺激作用,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因此,薯蕷丸加味制膏可作為輔助治療IDA 的重要方法,可獲得滿意治療效果,期待為臨床診治提供指導依據,為臨床治療提供新的發展方向。
綜上所述,薯蕷丸加味制膏輔助治療IDA 效果顯著,能降低中醫證候積分,改善血液指標,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