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利 孔瑋娜 劉偉濤 樊 昀 于海洋
1.安徽省阜陽市人民醫院手術室,安徽阜陽 236000;2.安徽省亳州市人民醫院腎內風濕免疫科,安徽亳州 236800;3.安徽省阜陽市人民醫院脊柱與創傷科,安徽阜陽 236000
脊柱后凸畸形手術創傷大,手術時間長,有一定的風險。術前患者往往出現焦慮情緒,不能很好地配合麻醉和治療,常規護理術中可能出現面部水腫等不良事件[1]。近幾年來,SBAR 溝通模式在臨床護理應用,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焦慮情緒,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效果[2-5]。另外,FOCUS-PDCA 循環程序可以幫助醫護人員找出護理流程中的不足,有針對性地改善護理工作,提高效率,降低護理工作中不良事件的發生[6-12]。基于此,本研究在脊柱后凸畸形手術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FOCUS-PDCA 循環程序結合改良SBAR溝通模式進行干預,以期提高護理效果。
分析安徽省阜陽市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2016 年3 月至2021 年12 月收治的80 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圍手術期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40 例,男5 例,女35 例;年齡50~79 歲,平均(64.82±7.15)歲。觀察組40 例,其中男6 例,女34 例;年齡50~77 歲,平均(63.82±7.81)歲。納入標準:經確診為脊柱后凸畸形,需行手術。排除標準:①診斷多處原發癌,病情不穩定;②神志不清楚,無法進行有效溝通;③有腫瘤、結核、嚴重的精神類疾病;④術前檢查有手術禁忌。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醫倫理審查[2022]文001 號)。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結合改良SBAR 溝通模式。術前1 d 巡回護士前往患者病房,詢問既往史和手術史,告知手術情況和圍手術期配合要點。術前器械護士配合醫生準備器械用品,巡回護士配合醫生擺放體位。術后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采用SBAR 溝通模式用于術前溝通,制訂SBAR 標準溝通訪視單。包括:①現狀(situation):患者的一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②背景(background):包括主訴、診斷、病史和曾接受的治療;③評估(assessment):評估包括生命體征、疼痛情況、心肺功能等;④建議(recommendation):針對該患者的自身狀況和心理狀態,進行宣教并給出建議。
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采用FOCUSPDCA循環程序進行干預。
FOCUS-PDCA 循環程序是Ovretveil 等[13]首次提出的一個解決復雜問題的程序框架,每個字母代表該程序的一個步驟,通過該程序框架能夠有效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工作效率。結合本研究的具體內容,FOCUS-PDCA 循環程序包括。①發現(find):找出圍手術期護理存在可能影響療效的問題。②建立(organize):成立督查改進小組,小組成員各司其職,確保該程序順利實施。③澄清(clarify):小組成員深入手術室調查,明確護理流程中出現的問題。④理解(understand):通過學習和討論,理解出現上述問題的根源和改進的必要性。⑤選擇(select):對需要改進的部分作出選擇,選取有益的、改進不足的部分。⑥計劃(Plan):針對需要整改的部分制訂詳細的護理推進計劃。⑦實施(do):按照計劃逐條實施并記錄改進的效果。⑧檢查(check):組長和督查員定期對計劃的實施進行檢查。⑨處理(act):制訂詳細的護理質量安全標準,經護理部審核批準后,進行實施推廣。
分析并比較兩組術前疾病認知度、焦慮評分、麻醉配合度,圍手術期護理滿意度、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比較兩組圍手術期低體溫等并發癥發生率,評價FOCUS-PDCA 循環程序結合改良SBAR 溝通模式干預的有效性。
①疾病認識度根據B-IPQ[18]進行評分,反映不同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評價。共9 個條目,本研究采用其中前8 個條目,采用0~10 級的11 點評分,評分越高表明認知度越高[19]。②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20]評估患者焦慮狀態。SAS 包含20 個條目,每個條目分4 等級,所有條目的總和為總粗分,標準分=總粗分×1.25 后取整數,分值越高,焦慮越嚴重。③麻醉配合度采用麻醉誘導期合作量表(induction compliance checklist,ICC)進行評分,該量表共11 個條目,以0~10 分計分,0 分為麻醉完全配合,10 分為不配合,分值越低麻醉配合度越好[21]。④圍手術期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的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分,該量表Cronbach’α 系數為0.815,該調查量表有4 項,每一項非常滿意為1 分,不滿意為3 分。總分最低分為4 分,表示非常滿意,最高分為12 分,表示非常不滿意。
采用SPSS 26.0 進行數據分析,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中位數(四分位數)[M(P25,P75)],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疾病認知度、麻醉配合度評分高于對照組,S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前疾病認知度、SAS 評分、麻醉配合度比較(分,±s)

表1 兩組術前疾病認知度、SAS 評分、麻醉配合度比較(分,±s)
注 SAS:焦慮自評量表
兩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圍手術期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例(%)]
脊柱后凸矯形手術復雜,傳統護理往往會出現器械準備不足、器械護士配合欠佳、圍手術期患者不能很好配合麻醉和圍手術期出現不良事件等問題,影響療效。FOCUS-PDCA 循環程序可有針對性地找到護理工作中的問題,并對問題原因進行分析、整改,從而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6,22-25]。FOCUSPDCA 循環程序可以幫助護理人員明確脊柱手術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形成規定的護理工作程序,再將這種被驗證有效的工作程序進行推廣,從而提高護理質量,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施以FOCUS-PDCA 循環程序干預,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圍手術期患者不良事件的發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跟以往研究結果相似[26-27]。
SBAR 溝通模式已在國外廣泛使用,通過該模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28-30]。SBAR溝通模式中的訪視單,可以幫助交接雙方及時了解患者病情,保障了交接信息的完整,提高工作效率[31-32],同時采用該模式能有效降低工作中的失誤,提高護理滿意率[33-34]。本研究通過針對脊柱后凸畸形手術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改良SBAR 訪視單進行溝通和評估,讓患者在術前能夠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術中的配合要點及術后的注意事項,從而提高患者手術麻醉和治療的依從性,提高患者滿意度,與以往研究結果相似[30,35]。
綜上所述,在常規護理模式的基礎上應用FOCUSPDCA 循環程序結合改良SBAR 溝通模式進行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的認知度、麻醉配合度、圍手術期護理滿意度,降低患者的焦慮狀態,同時能夠降低患者圍手術期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