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Ricky
萬眾矚目的TI10《真視界》紀錄片,在北京時間9 月24 日晚9 點正式發布了。
該片記錄了Team Spirit 在TI10 決賽中爆冷擊敗PSG.LGD 戰隊的臺前幕后,而從去年決賽后就一直充斥整個DOTA2 中文社區的“為什么不Ban 猛犸”的討論,也在這部片子中得到了解答。
紀錄片上線12 個小時,在國外就已經被播放超過182 萬次。而在觀看完這部紀錄片后,許多國外解說和玩家也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了各種觀點。
除了對Team Spirit 贊賞外,包括OG、Secret 等國外知名戰隊在內,都表達了對PSG.LGD 和Ame 接連與TI 冠軍失之交臂的惋惜,并紛紛送上了鼓勵和對TI11 的祝福。
但反觀國內DOTA2 社區,即便到了今天,依然有部分玩家對“假賽”的陰謀論奉如圭臬。甚至認為V 社是在LGD 俱樂部的授意下,特意剪掉了某些鏡頭,以此繼續對俱樂部和選手進行諷刺和“攻訐”。
但我相信,只要是認真看過TI10 決賽和《真視界》的觀眾,一定能夠意識到,隨著DOTA2 的不斷發展,至少在BP 層面,兩支總決賽級別的隊伍不會犯下嚴重的失誤,而BP 更不可能完全決定一場比賽的勝負。
試想一下,如果最后一局Team Spirit 輸掉了比賽,那么人們討論的將會是Spirit 為什么放出了LGD 百分百勝率的狼人小小體系。而這,和關于猛犸的討論并無分別。
猛犸,不過是人們在比賽失利后,急切地想要找一個角色來背鍋而誕生的產物罷了。
前不久,我有幸采訪到了DOTA2 解說、《地下刀塔》節目作者杰出哥。他和我講述了自己在做解說和節目過程中傳遞的一個核心觀點,即職業選手也是人,他們也會犯錯。
而對于長期處在上帝視角觀看比賽的觀眾們來說,他們似乎并不能接受選手在高壓狀態下的失誤。自PSG.LGD 和Ame 在TI8 決賽中敗北以來,社區對LGD 俱樂部和Ame 本人的攻擊始終沒有停止。
這些人將中國DOTA2 的式微歸結到LGD 在TI 決賽場上的失利,那些成績比LGD 差的隊伍安然無恙,而LGD 卻要承受整個社區的責備。不僅如此,他們還給Ame 取了各種具有侮辱和人身攻擊意味的綽號,制作各種惡搞視頻來諷刺Ame 在兩屆決賽中的表現。
無論新聞事件是否和LGD 有關,他們都能將話題轉移到Ame 身上,然后將爭吵和戾氣蔓延到整個社區。而這樣的觀點和內容,往往還會得到追捧和二次傳播。
那些為了攻擊而攻擊的人,或許只看了一場TI 決賽,甚至可能連游戲都很久沒玩過了,但只要說起水人波高地、小狗沒魔免、TB 傳送圣壇,他們就能窮盡惡毒的言語,似乎與LGD 和Ame 有著不共戴天之仇。
但這些人似乎忘記了,從TI2 開始,LGD 俱樂部從未缺席過任何一屆TI 正賽,并始終保持冠軍的競爭力。甚至在TI8 前后,這支隊伍逐漸成為了中國DOTA2 唯一的希望和門面。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社區對LGD 和Ame 的攻擊才更顯得不可理喻。
無論是TI8 還是TI10,我不否認LGD 戰隊和Ame在決賽舞臺上存在失誤。
但正如多年前我采訪Faith_bian 時他和我說的一樣,“TI 決賽,比的就是誰失誤少,我并不覺得TI6 時的我們有多么強大,只是對手相比我們犯了更多、更致命的錯誤。”失誤就是失誤,我并沒有替LGD 和Ame 開脫的意思,社區可以批評甚至是拷打,但不應過分放大,甚至發展到人身攻擊的地步。
自從《地下刀塔》節目誕生后,在視頻的評論區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單純地就游戲本身展開討論和觀點交鋒,而不是糾結于哪位選手犯病了,哪位選手又沒開出BKB。
這樣的社區輿論環境,一方面是對選手的監督,賽場上表現不好,就有可能成為視頻的反面教材,被拿來“拷打”一番,另一方面也促進了玩家之間的交流。過去Ame在采訪中提到過,自己從Max+社區學到了很多絕活玩家的游戲思路,不管這番話是調侃還是確有其事,積極的社區氛圍一定是有利于職業圈和DOTA2 整體環境進步的。
《真視界》發布當天,因為擔心自己不能平復心情入睡,我特意等到了第二天才鼓起勇氣點開了視頻。
在那一個半小時里,我再次體會了TI10 決賽日沮喪的感受。但關掉視頻之后,我依然愿意相信并且支持這支PSG.LGD。
甚至在今天,我的生日愿望之一,也是希望這支隊伍能夠最終圓夢TI。
我無從知曉那些在TI10 決賽后大肆鼓吹假賽論的人們,在看過《真視界》后是否能夠接受LGD 的失利。但至少在我看來,這些發表過不負責任言論的人,欠LGD眾人一個誠懇的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