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梁怡,董梓萱,高瑞訢,畢宇珠,馬宇然,韓 芳
(北京農學院文法與城鄉發展學院,北京 102206)
爨底下村,位于北京市京郊門頭溝區齋堂鎮,距城中心約90km,村落依山而建,與地勢相合,錯落有致。并于2006年5月被國務院評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村落兼容自然風光類景點與傳統文化類景點,雖歷經歲月滄桑,但依舊氣勢磅礴,藝術價值性極高。
爨底下村為門頭溝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村至今已有400余年的悠久歷史,且保留了較為完整的明清時期古建筑群,被譽為北京地區的“小布達拉宮”,身臨其境仿佛恍若隔世。其選址更是尊奉“天人合一”的傳統自然觀,融入風水陰陽學說,建筑絕美精巧、丹楹刻楙,除了極具觀賞價值的同時也為研究我國民居建筑提供了莫大支持。
戲曲是中國傳統文化價值的重要載體,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爨底下村在清代便組建過戲班子,其戲曲劇種名為蹦蹦戲,唱詞通俗易懂且頗具生活情趣,成了村民普遍的娛樂方式,但現如今卻形成了逐漸沒落的局面。
明正德時期,爨底下村曾作為過往商賈的重要落腳驛站;抗日戰爭時期爨底下村也曾作為抗日根據地,等等。其村落歷史悠久,除了保留了較為完成的明清時期古建筑群外,其在不同時期承擔的不同歷史定位也為這個古村落留下豐富的文化遺存。
爨底下村依托自身文化優勢已衍生出特色文創產品,這些精美的文創產品利用不同的載體構建、再造與創新,將本村優秀的傳統文化以一種特殊的形式與鄉村旅游相結合。
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襲來病毒不斷擴散蔓延,在此影響下京內游客出于自身安全健康考慮甚至受到所在單位限制,不再進行跨省市深度旅游,而是將目標瞄準在北京市內的旅游景點。利用節假日的時間,遠離市中心的忙碌喧囂,卸下一身疲憊,來到郊區進行游玩放松。北京市有著約2200萬的常住人口,這些都是潛在的旅游群體。所以開發爨底下村這樣風景秀麗、文化底蘊深厚的村落,推行鄉村文化休閑旅游模式是非常吸引游客的。
爨底下村所擁有的古建筑群、民俗文化蘊含著我們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于文化的認同感越來越強以及扎根心底的文化自信,促使其前往鄉村一探紅色文化究竟,這也讓鄉村游、文旅游逐漸成了旅游產業中的熱門。
現如今,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留在本村當中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即使是留在村內也是為了發展鄉村旅游,而忽略了本村特色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曾經爨底下村有過戲班子為大家表演蹦蹦戲,這種戲曲體現了村民們生活的情趣,格外質樸。除此之外,還有正月十五耍中幡的傳統習俗,但這些傳統戲劇表演因為無人問津而逐漸沒落,并且形成斷層局面,愈發沒有市場。如何推動爨底下村優秀文化遺產的復興和傳承,也是我們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
爨底下村風景秀麗,有著上百年古老歷史且十分完整地明清古建筑群。但就是這樣的古建筑群,在村民們一頭扎進“鄉村旅游發展”的經濟圈子里時,卻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
村民們將古建筑用于游客短居使用,打造出“明清古建筑特色文化民宿”的招牌,吸引游客的到來。但由于游客對古建筑及其文化的不了解,在居住的同時也對其帶來了一定的損傷。并且在古建筑“活化”的利益驅使下,使得村民們對其越發堂而皇之地人為進行破壞改造,最終造成的局面只能是商業化過渡。村民們千篇一律地對這種模式進行復制粘貼,導致文化流于形式表面。在傷害古建筑之時,這種旅游模式就注定了絕不會長遠發展。
爨底下村無論是住宿還是餐飲,都帶著一種“小農經濟”的意味,以家庭為單位來進行經營,村內沒有明確的規章制度和組織來管理這些經營者們。而這就導致了一個亂象的發生:胡亂收費、標準過低、缺乏服務。
我們就曾看到了這樣一個問題。明明是簡樸、接地氣的農家樂,卻被村民經營者掛牌叫了“xx民宿”;明明是樸素、簡單的農家菜,搖身一變“綠色有機”,價格翻了一番。
這種問題的頻發歸根結底是爨底下村旅游業的發展只單靠一家一戶,沒有將個人的力量集中起來,更沒有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以及標準,形成了一種“無人”且“無規”管控的場面。沒有科學的決策和明確的發展路徑及方向,最終也只會是鄉村旅游發展停滯不前,問題多多,收益少少。
綜上所述,當前爨底下村需要一個特定的管理程序、管理機制來針對當地鄉村旅游業發展做出規劃。同時,應當將眼光放得更加長遠,重點對傳統村落古建及其文化進行更多的保護。
“本村傳統文化發展傳播不良,出現逐漸沒落無人知曉”這一問題值得我們重視。古村落古建筑是最重要的歷史遺存構成,它承載了大量的歷史回憶和文化信息。針對這些古村落的古建筑我們應當及時修繕,并制定相關的政策文件,用“法律”的罩子對其進行一層外部保護。除此之外,還要引導村民對這些“古老的文化瑰寶”予以高度重視,讓村民自覺參與到愛惜、尊重古建筑的隊伍中來。另外,難以修繕或文化價值過高的地域將不予以開放,避免過度商業化和過度的旅游開發。這一系列做法最終要達到推動本村落的古建、文化的保護與旅游的良性開發。
針對“村民為謀發展、重利益,使村落古建筑遭到破壞。”這一問題,我們認為古村落古建筑是最重要的歷史遺存構成,它承載了大量的歷史回憶和文化信息。針對這些古村落建筑我們應該及時修繕,并制定相關的政策進行法律保障,并引導村民對這些“古老的文化瑰寶”予以高度重視,讓村民自覺參與其中。另外,難以修繕或文化價值過高的地域不予以開放,避免過度商業化過度開發,推動本村落的保護與良性開發。
針對“村內旅游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無人管控問題多。”這一問題,我們認為村委會要召集村民,通過與村民們的商議制定出一個相應的規章制度,從而促進當地旅游業更加標準化,推動其蓬勃發展。
為了更加具體實操性的助力爨底下村的鄉村旅游文化保護發展等一系列問題,我們構思設想開發一款助農惠民小程序“爨聚”。通過這款小程序,把爨底下村的一些文化特色、住宿餐飲、路線導向、文創農產品一起推廣出去,幫助游客更加直觀的去了解這個古村落,讓游客更加便捷的同時,給爨底下村民更提供了一個服務交易平臺。
我們這款“爨聚”小程序主要分為助農商城、鄉村旅游導向、傳統文化惠普這三個板塊。
這一板塊主要是發布一些爨底下村及周圍村落的旅游資訊,景點推薦,住宿餐飲、路線指南等旅游信息。這些都可以幫助游客出行旅游更加便利,提升游客的滿意度,增強爨底下村的旅游知名度。
這一板塊主要進行爨底下村及周邊村落農產品、旅游文創紀念品的線上銷售。可以將爨底下村對外售賣的工藝紀念品一一展示出來。通過“互聯網+”的渠道可以更好地帶動當地村民致富,推動爨底下村以及周邊相關農產品產業鏈發展。另外,助農商城這一板塊,我們還構思了線上“爨舍郵局”,游客可以在小程序定制并購買專屬融合爨底下村民俗文化的明信片,并郵寄給親朋好友。
最后這一板塊主要是對該村落特色民俗文化進行普及傳播,我們設想有文字和語音講解兩個方式,幫助旅游者沉浸式的感受當地的文化民俗特色,秉承古村落文化傳播保護的初衷。
該村具有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古建筑群,在經濟得到極大發展的同時,也應當讓游客們對這些古建、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村民們在這方面和旅游開發模式上存在一部分問題。我們希望通過該篇研究,讓爨底下村進一步在保護其傳統村落的基礎上加強其“旅游型”的特征,保護古建筑,傳承發揚該村傳統文化的同時,進一步科學開發鄉村旅游。
并且我們還通過設想開發這款“爨聚”鄉村旅游小程序,從而可以幫助爨底下村經濟發展,讓更多的村民受益。小程序會向當地進行經濟的輸入,振興鄉村經濟的同時增加村民個體收入,吸引更多各地游客線上線下旅游,同時向他們宣傳本村優秀的傳統文化。將傳統民俗文化通過旅游的形式帶給游客,讓更多的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到當地的民俗文化,爨底下村便可實現“傳統”+“旅游”1+1>2的效果。
將休閑農業、旅游產業、傳統文化產業三者融合,依據自身的傳統文化特色,以及自清代保留下來的傳統民居建筑等發展出自身特色,加以保護的同時大膽創新,避免同質化,打造自己的專有優勢。推動當地傳統村落文化保護,產業發展戰略也不再是紙上談兵、夸夸其談,而是利用起來、行動落實。最大限度地利用當地的社會資源,提升爨底下村的綜合競爭優勢。
將它打造為一個可復制的經驗,在它發展成熟后將它推廣向全國具有類似文化特色以及發展瓶頸的村落,傳統村落保護、鄉村振興戰略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發展需要,更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我們希望通過此項目以小見大,從一個普通鄉村推廣向村鎮,再到全國的鄉村振興。最終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振興新開局,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盡一份微薄之力!

圖1 爨底下村特色小路

圖2 爨底下村特色文創產品

圖3 村民售賣特色農產品

圖4 爨舍郵局

圖5 爨底下村建筑群

圖6 “爨聚”小程序概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