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丹
(中共安陽市委黨校,河南 安陽 455000)
隨著農業現代化建設行動的不斷深入,要將大學生就業創業與鄉村建設相鏈接,充分發揮大學生的優勢資源,運用大學工作站打造公益性、開放性、長效性的助力鄉村振興服務平臺,探索大學工作站在鄉村建設行動中的重要價值和平臺功能,實現大學工作站在基層鄉村建設行動中的智力、技術方面的支持,包括規劃設計、文創產品研發、景觀提升、環境改善、資源開發、人員培訓等,推進新農村的建設和持續長遠發展。
大學工作站源自于“燎原行動”,結合農村實際及需求,將大學生與鄉村建設緊密銜接,充分利用大學生的專業化知識和信息資源,搭建多方聯動的信息化工作平臺,通過大學工作站服務平臺鏈接大學生就業創業意愿及需要專業知識的鄉村地區,依托高校的智力優勢和資源優勢,較好地實現各種資源的互動和鏈接,促進鄉村創業項目的盈利和發展。
大學工作站實現了“四個突破”,即:培育新型農民、開展新型鄉村建設、建立新型農業社區、建立復合型的新農村。并著力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解決大學生知識青年返鄉就業的問題、解決大學生創業問題、解決城鄉協調發展問題、解決農村人才培訓問題、解決人才單一流向問題、解決城市化單一模式、解決鄉村文化建設問題。
在我國《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之中,要通過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力開展縣域城鎮功能定位、村莊規劃、農村基礎設施、農村環境、農村人才等建設行動,補齊農村現代化短板,使農村土地通過征收的方式轉為城市建設用地,改變建設資金流向和建設用地供給的既有格局,確保鄉村建設資金和土地等要素資源的及時補給,以此成為落實優先發展農業農村的“試金石”。
同時,還要通過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快補齊農村公共服務短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增強脫貧地區鞏固扶貧成果及內生發展能力。另外,還要著力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并將其與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相統一,運用農村集體資產增值和運營管理新模式進行鄉村建設及其基礎設施的維護運轉。
要結合實際需求組建大學工作站,主要包括省級大學工作總站和縣、鄉鎮、村級大學工作站,其中:省級大學工作總站主要是從整體性、前瞻性的角度進行戰略規劃和設計,充分整合城鄉各種資源,利用大學工作站的信息資源和人才儲備,推動農村經濟文化建設。并對縣、鄉鎮、村級工作站進行聯絡和協同,對接協調各工作站之間的工作關系,實現對各個分站人員的再培訓和再教育。其二,縣、鄉鎮、村級大學工作站則主要進行實體項目的運營工作,成為地方服務性平臺,鏈接創業大學生與所需要專業知識的鄉村區域。并依托企業的擴張模式,建設一批企業工作站,扶持相對成熟的自主創業項目,協助大學畢業生就業和創業。另外,還可以通過縣、鄉鎮、村級大學工作站或企業工作站進行農村創業咨詢、鄉鎮信息查詢、大學生實習基地等業務。具體組織結構如下圖所示:
首先,要明晰大學工作站項目來源,完成大學工作站的基層申請工作,考察當地鄉村特有的工藝品、土特產、民俗民風等內容,通過細致全面的實地調研和籌備,最終形成大學工作站項目的調研報告。并要與青商會會員企業進行對接,對研發的新課題、新項目進行研究和洽談,達成一致意見后會選派燎原志愿者入駐,成立企業工作站,具體負責項目的實施與運行。還要結合燎原尖峰、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等商業競技類賽事,形成大學生優秀創業計劃項目庫,篩選出燎原志愿者,配備大學工作站項目導師。

圖1 大學工作站組織結構圖
其次,要對大學工作站項目開展評估工作。主要工作內容包括有:(1)立項。在組建鄉村大學工作站的工作中,要預先進行項目可行性分析和評估,包括項目技術性、經營計劃、可行性,對項目融資狀況進行全面細致的了解和考察,獲悉項目資金籌集啟動狀況、各股東持股狀況、金融機構融資狀況等,并向創業顧問和指導教師進行考察,對項目指導團隊進行深入了解。(2)籌建。在鄉村大學工作站的籌建過程中,要綜合了解項目當地政策、民眾支持配合程度、周邊環境等,并對項目的輻射度進行全面考察和了解。
再次,要下派大學工作站的志愿者,將大學工作站體系網延伸到具有農業發展潛力或特色產業的各個區域,形成以總站為樞紐的大學工作站體系網絡。并要加強對燎原志愿者的考核,包括志愿者的思想狀況、學習情況、服務業績等,考核志愿者的年度工作績效。
要采用點面相結合的模式組建鄉村大學工作站,將其覆蓋于每個鄉村院落之中,實現大學工作站的網絡全覆蓋。在組建大學工作站之后,成立大學工作站數據庫,采集鄉村大學工作站的相關金融數據,包括農戶經濟狀況、農戶信用評級、農戶貸款有效需求、行政村金融擔保基金、行政村基礎性金融服務、行政村農村金融服務站、鄉鎮農村信用社、郵儲銀行等。同時,大學工作站的大學生志愿者、當地返鄉青年、當地院校學生要利用網絡推廣代理服務信息,運用大數據篩選企業、農戶的需求,較好地將大學工作站與農戶、企業聯系起來。
在鄉村建設行動中的大學工作站要吸納民意,傳遞政情,成為政治溝通的“中轉站”。具體來說,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其一,主動收集民意。大學工作站相關人員要實地觀察采集村莊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產業經濟等基本概況,做到腳步丈量村莊,使村民的聲音由“田野”傳到“廟堂”。并要積極主動入戶征集民間難題,并將其及時反饋給政府,成為村民的“傳聲筒”,尤其是村民急需解決、影響較大的民生、公共服務,要做到快速精準對接,采用召開座談會、協商會議等方式共商解決對策。其二,主動參與決策。大學工作站要主動參與村級事務,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實施“陪伴式治理”,將政府決策從“案頭”落在“船尾”,全面傾聽民眾對鄉村建設行動的反饋和建議,更好地推動村集體經濟的全方位發展。其三,建立健全機制。鄉村建設行動中的大學工作站要不斷完善自身的運行機制,做到雙向聽取、確定議題,并通過大學工作站的智力和資源支持,對主題發展現狀及趨勢、典型案例、在地模式進行歸納和總結,促使雙向溝通從“小船”轉到“碼頭”。
鄉村建設行動中的大學工作站要打通阻塞,做到未訴先辦,破解村民“無法表達”的難題,通過牽線搭橋匯聚村民聲音,歸納村民難題,確保整改方案落地有效。同時,要及時傳達政府回應與承諾,做到全程參與、路徑追蹤、反饋到戶、傳遞到人,解決政府“決策懸浮”的難題。另外,還要通過專題座談會、村民工作坊、交流協商平臺等方式,梳理政府相關決策及行為內在邏輯,全面落實項目規則、程序、要素、執行等,破解干群“自說自話”的難題。
為了進一步擴展大學工作站在鄉村建設行動中的影響力,可以圍繞鄉村建設行動主題創設燎原論壇,合理設計不同的論壇方案及流程,在大學工作總站牽頭的前提下,將大學生、志愿者與企業相對接,讓大學工作站工作人員體驗不同的角色,促進企業家代表、高校教授、專家學者、返鄉創業青年、當地文化專家、大學生創業者之間的交流和對話,借助于論壇平臺擴大大學工作站的影響力。
“燎吧”是鄉村建設行動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大學工作站利用“燎吧”及時全面地采集鄉村建設相關信息,通過聊天的方式輕松獲取當地經濟發展狀況、創業項目信息、政策優惠條件、技術咨詢、服務指導等信息,為鄉村建設行動吸納更多的資金和技術項目,促進鄉村建設資源的交流與整合。
“燎吧”志愿者要做好常態化的工作,包括采集和調研本村鎮人口分布、青年分布、土地使用、農民收入、當地項目等信息,管理所在村鎮的文化資源,對來訪咨詢進行接待和解答,做好資料的網絡上傳和溝通,并為當地農民提供網絡代購、信息查詢等基層服務,及時追蹤和反饋農民的思想動態、迫切需求和農村狀況,精準高效地解決農民關心的現實問題。
大學工作站可以利用燎原行動進行鄉村文化的傳播,以“文化傳星火,風雅頌鄉村”作為鄉村文化傳播主題,引領更多的企業和社會工作者走進農村、走入農戶,全方位地展示鄉村風采,感受各具特色的民風民俗民情。
具體來說可以設置三大板塊,即:風篇、雅篇、頌篇,其中:風篇主要展示當地傳統民俗風采,包括特色民俗節日、文化簡介、歷史名人介紹、特色服飾飲食、民風民俗表演、特色產品展示、農人技藝展示、方言節目等,較好地保護和開發創新鄉村文化。雅篇則借助于著名歌手、舞蹈演員、表演家等群體展示鄉村特色,穿插表演者與農民之間的互動,充分展示鄉村的獨特魅力。頌篇則運用政府、企業的資源和力量,展示企業文化、發展歷程、核心競爭力、社會使命、青年就業創業資助、致富項目資助等,不僅提升企業的公益形象,而且極大地推動鄉村建設行動的發展。
鄉村建設行動中的大學工作站要協調地方政府、高校及公益性組織,通過鄉村振興大學工作站盤活資源,依托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多層面整合優質資源,對鄉村閑置建筑物進行改造,開發鄉村工作站辦公、培訓、會議、展覽等綜合性場所,使之成為“行走在鄉間的思政課堂”和“鄉村創新創業孵化器”。
同時,還要盤活鄉村大學工作站的智力資源,邀請不同領域專家學者參與工作站的全程指導,對校內外資源進行整合與優化,成立鄉村振興實踐指導委員會、學生鄉村振興實踐基金,搭建鄉村建設綜合性平臺,專項支持鄉村建設實踐行動。
鄉村建設行動中的大學工作站要積極助力鄉村產業振興,深入開展產業調研工作,結合當地產業實際及發展需求,合理制定產業提升報告及運營方案,不斷創新校地合作形式和內容,開展全方位的駐點服務工作,從文化、環境、學習等不同維度入手助力鄉村建設。具體來說,要深度挖掘各村落文化資源,利用文創產品設計、非物質文化傳承人訪談、當地傳統工藝研究等方式,創新發展當地特色文化創意產業。還可以立足于學科專業背景,將傳統農居與環保節能相融合,積極整治鄉村污染現實問題。并開展農村垃圾分類宣傳,營造良好的農村人居環境。另外,還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的參觀學習等活動,為當地干群提供學習交流的機會和平臺,促進農村基層治理的創新發展和進步。
大學工作站在鄉村建設行動中離不開村民的積極參與,應當將村民參與作為推動基層治理落地的關鍵一環。針對當前村民在鄉村建設行動中積極性不高、有參與意愿但無參與能力或渠道等問題,要充分發揮政府與大學工作站的力量,為村民積極參與提供渠道和平臺,賦予村民參與鄉村建設行動的平臺,讓村民能夠及時反映親身利益和各方訴求,了解村民在公共資源分配、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配套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充分調動和激發村民的主人翁意識,為鄉村建設行動獻計獻策。
綜上所述,大學工作站在鄉村建設行動中要以鄉村振興系列實踐為抓手,以服務鄉村發展作為理念引領,不斷完善大學工作站在鄉村建設行動中的經營管理體制和運營模式,全方位拓展大學工作站鄉村建設行動內容,真正做到對接主體、盤活資源,融合大學生、政府、市場、農村的各方需求,在大學工作站鄉村建設新平臺上探索科學可行的路徑,在各方深度交融、協同配合的前提下共同促進鄉村建設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