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嘉豐,王 群
(遼寧省沙地治理與利用研究所,遼寧 阜新 123000)
遼寧省是我國北方薄皮甜瓜生產大省,其中設施薄皮甜瓜產業發展迅速,常年栽培面積達1.33萬hm。但遼寧省薄皮甜瓜常規栽培一般每茬單株留瓜數為3~5個,采收期短,產量較低,嚴重影響農民增收和產業可持續發展,為此遼寧省沙地治理與利用研究所積極開展薄皮甜瓜高產栽培技術試驗,旨在挖掘薄皮甜瓜增產潛力,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該試驗結合生產實際和“一茬多瓜”栽培技術,采用1茬留8個瓜和1茬留9個瓜處理,研究不同留瓜方式對產量等性狀的影響,以期達到延長采收期和提高產量的效果,為設施薄皮甜瓜高產高效生產提供參考。
供試薄皮甜瓜品種為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永和甜瓜經濟作物研究所的“永甜十一”,砧木為沈陽圣地亞種業有限公司的“圣砧一號”。
試驗于2020年11月—2021年6月在阜新市高新園區遼寧省沙地治理與利用研究所試驗基地日光溫室進行。設置3個處理,處理1:主蔓3~8節留4個瓜,15~21節再留4個瓜;處理2:主蔓3~6節留3個瓜,12~15節留3個瓜,19~22節再留3個瓜;處理3(對照):常規栽培,即生產上普遍采用的主蔓中部10~14節留4個瓜。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2020年11月13日播種永甜十一,12月2日播種圣砧一號,12月11日采用靠接法嫁接。2021年1月6日定植,小區面積為6 m,每小區種植38株。當甜瓜長至5片葉以后進行吊蔓,處理1摘除第3節位以下的子蔓,在主蔓3~8節位留4條子蔓并各留1瓜(第1批瓜),瓜前留1片葉摘心,待第1批瓜停止膨大后,在主蔓15~21節位再留4條子蔓并各留1瓜(第2批瓜),瓜前留1片葉后摘心,第1批瓜采收后立即澆水施肥,第2批瓜坐住后,主蔓再留6片葉后摘心,并在主蔓頂部2~3葉內選留1條子蔓繼續生長。處理2在主蔓3~6節位留3條子蔓并各留1瓜(第1批瓜),在主蔓12~15節位留第2批瓜(3個),在主蔓19~22節位留第3批瓜(3個),吊蔓、摘心、留葉等措施同處理1。對照摘除第10節位以下的子蔓,其他同處理1。其他田間管理措施同常規。
調查記錄第1批和第2批果實成熟期(80%果實成熟)、平均坐果節位、平均坐果數、單果質量(第1批和第2批果分別觀測,每小區取10個瓜),分期分批統計小區產量、平均銷售價格,折算667 m收入;株高、莖粗、葉片數統一在3月2日進行測定,用游標卡尺測量第10~11節處莖粗;統計全生育期(從播種到拉秧歷時)、總產量和總收入。
采用Excel 2017和SPSS 10.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第1批果以處理2成熟期最早,在3月12日,比對照提前28 d,比處理1提前11 d;平均坐果率以對照最高,為98.0%,處理1最低,為91.0%,處理2居中,分析原因是對照的坐果時期和坐果節位都相對較好,因此坐果率較高,處理2預期留果數相對少1個,與處理1在同樣環境條件下坐果率更高。單果質量方面,以對照最大,為292 g,處理1最小,為239 g,處理2和對照都極顯著大于處理1,處理2顯著低于對照。小區產量方面,對照極顯著高于處理1和處理2,而處理1和處理2之間差異不顯著,原因可能是對照果實生長期的溫度、光照等環境條件都相對最好,處理2雖比處理1少1個果,但單果質量好于處理1,綜合來看處理2與處理1的產量相差不多。折合667 m產量以對照最高,為2 583.51 kg,按當時銷售平均價格8.9元/kg計算,折合667 m收入為22 993.2元;處理2折合667 m產量最低,為1 661.94 kg,但由于上市早,其平均銷售價格相對最高,折合667 m收入為21 937.6元。

表1 第1批果綜合性狀及產量、效益比較
從表2可以看出,第2批果以處理2成熟期最早,在4月21日,比處理1提前了17 d;平均坐果率方面,處理2相對好于處理1,更接近于預期目標;單果質量方面,處理2為284 g,顯著大于處理1;小區產量方面,處理1略高于處理2,但差異不顯著,處理1第2批果每株留4個果,比處理2多留1個果,營養消耗相對較大,坐4個果后營養生長有些跟不上,導致果實較小,處理2坐3個果后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比較均衡,因此2個處理折合667 m產量差異不顯著。處理2的第2批果折合667 m收入為15 687.8元,略高于處理1。

表2 第2批果綜合性狀及產量、效益比較
從表3可以看出,甜瓜平均株高、莖粗、葉片數均以對照處理最大,分別為160.93 cm、7.32 mm、27.35片;對照株高和莖粗均顯著高于處理1和處理2,但處理1和處理2之間差異不顯著;葉片數方面,3個處理間差異均不顯著。處理2的株高、莖粗、葉片數均居中,分析原因是處理2的生殖生長相對較早且多,從而限制了營養生長。全生育期以處理2最長,為208 d,較對照極顯著延長55 d,較處理1延長26 d。667 m總產量以處理2最高,為4 415.69 kg,比對照極顯著增加1 832.18 kg,比處理1顯著增加896.16 kg;處理2由于植株后期白粉病較重,產量受到了一定影響,第3批果667 m產量僅為1 010.66 kg。667 m總收入以處理2最高,為48 289元,比對照提高23 746元,比處理1提高13 585元,處理間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

表3 不同處理農藝性狀、全生育期、總產量、總收入比較
本試驗結果表明,與1茬留8個瓜相比,日光溫室薄皮甜瓜越冬栽培1茬留9個瓜的平均坐果率較高,更容易達到預期留瓜數,且單果質量顯著增加,全生育期延長了26 d,667 m總產量顯著增加896.16 kg,667 m總收入極顯著增加13 585元;與常規栽培相比,全生育期延長了55 d,667 m總產量極顯著增加1 832.18 kg,667 m總收入極顯著增加23 746元,在溫室薄皮甜瓜生產中值得應用推廣。
本研究探索了遼寧地區日光溫室薄皮甜瓜越冬栽培1茬留9個瓜的栽培技術,豐富了當地的“一茬多瓜”栽培技術模式,為日光溫室薄皮甜瓜越冬高產高效栽培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