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香輝,王麗喬,楊 瑾,周 航,安進軍
(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河北 石家莊 050021)
小蔥(L.)是百合科蔥屬的一種常見蔬菜作物,原產于我國和西伯利亞地區,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分布廣泛,多產于南方,是一種常用調味品。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飲食習慣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北方人開始食用小蔥。北方小蔥有別于南方小蔥,多為單莖生長不分蘗,以種子繁殖。近幾年北方小蔥的價格一直比較穩定,經濟效益較好,同時由于生長周期短,管理操作簡便,種植面積逐年提高。冀中南地區的小蔥種植已經形成規模,并且成為重要的近郊蔬菜。
目前,北方地區小蔥的栽培技術和方法都是菜農多年摸索出來的經驗,沒有形成配套的栽培技術。有些菜農為了增加小蔥產量而大量偏施化肥,不僅增加成本投入,降低小蔥品質,還會造成土壤板結。近年來,有不少學者對蔥類作物的施肥效應進行了研究。石健研究了大蔥的氮、磷、鉀配方施肥方案,得出適宜的N、PO、KO施用比例約為1.00∶0.77∶1.25。馬征等研究得出,大蔥優化配方施肥量較農民習慣施肥量的N、PO、KO分別降低13.3%、24.4%和17.5%。張西森等通過二次回歸“3414”設計,建立了濰坊出口大蔥肥料效應函數模型,獲得大蔥每667 mN、PO、KO最佳施肥量分別為23.6、5.9、17.9 kg。但在冀中南地區的小蔥氮、磷、鉀最佳施用量尚少有報道,本試驗開展小蔥氮、磷、鉀肥料最佳施用量試驗,以期為冀中南地區小蔥栽培合理施肥提供參考。
試驗在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蔬菜所試驗基地進行,土壤類型為壤土,前茬空閑。11月6日采用五點取樣法采集0~30 cm土層土壤樣品,測得土壤理化性質:pH值8.71左右,有機質含量19.79 g/kg,全氮2.19 g/kg,全磷1.10 g/kg,全鉀18.77 g/kg,速效磷55.3 mg/kg,速效鉀109 mg/kg。
供試作物為石家莊市農林科學院培育的“青葉1號”小蔥。氮肥為尿素(含N 46%),磷肥為過磷酸鈣(含PO12%),鉀肥為硫酸鉀(含KO 52%)。
1.3.1 試驗設計
采用“3414”肥料試驗方案(表1),設氮、磷、鉀3個因素,每個因素設4個梯度施用量,共14個處理。N、N、N、N分別為0、255、510、765 kg/hm;P、P、P、P分別為0、90、180、270 kg/hm;K、K、K、K分別為0、120、240、360 kg/hm。具體N水平純氮基肥量為120 kg/hm,苗期追施2次,用量分別為60、75 kg/hm;N水平純氮基肥量為240 kg/hm,苗期追施2次,分別為120、150 kg/hm;N水平純氮基肥量為360 kg/hm,苗期追施2次,分別為180、225 kg/hm;磷肥和鉀肥在整地時均作為底肥一次性施入。小區面積為8 m,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間有30 cm寬的壟和塑料薄膜隔開,小區四周設保護行。
5月26日播種小蔥,采用條播方式,行距0.13 m,播種量為36 kg/hm,播后覆土澆水;其他管理措施均同露地小蔥常規管理。
1.3.2 指標測定
7月20日,選取小蔥中部葉片,利用SPAD-502 Plus葉綠素含量測定儀測定葉綠素相對含量(SPAD值),利用便攜式糖度計測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月28日收獲時每小區實收計產。
采用Excel 2010進行數據整理;采用LSD法進行方差分析;采用DPS 7.05統計軟件進行一元二次方程和三元二次函數的回歸分析。
表1結果表明,小蔥葉片SPAD值以NPK處理最大,NPK處理最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NPK處理最高,NPK處理最低。當磷、鉀均在中水平,隨著氮肥用量的增加,葉片SPAD值呈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以氮肥1水平(NPK)的SPAD值最高,且顯著大于其他3個水平;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則呈逐漸增大的趨勢,其中氮肥3水平(NPK)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顯著高于其他3個水平。當氮、鉀均在中水平,隨著磷肥用量的增加,葉片SPAD值逐漸減小,且NPK與NPK處理之間差異顯著。當氮、磷均在中水平,隨著鉀肥用量的增加,葉片SPAD值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呈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其中鉀肥1水平(NPK)的葉片SPAD值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最高,且均分別顯著高于其他3個水平。

表1 小蔥“3414”試驗各處理的施肥量及葉片葉綠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從表2可以看出,在不同施氮水平、磷鉀均為中等水平條件下,中氮水平(NPK)的小蔥產量最高,為63 860.3 kg/hm,較不施氮肥處理增產量最高,為14 483.5 kg/hm,增產率為29.3%,增產量極顯著大于低氮和高氮處理;純收入較不施氮肥處理增加24 530.0元/hm;產投比位居4個處理之首,為6.5。在不同施磷水平、氮鉀均為中等水平條件下,中磷水平(NPK)的小蔥產量較不施磷肥處理增產量最高,為10 578.5 kg/hm,增產率為19.9%,增產量極顯著大于低磷和高磷處理;純收入較不施磷肥處理增加15 908.2元/hm;產投比也相對較高,為4.1。在不同施鉀水平、氮磷均為中等水平下,中鉀水平(NPK)的小蔥產量較不施鉀肥處理增產量最高,為11 141.7 kg/hm,增產率為21.1%,增產量極顯著大于低鉀和高鉀處理;純收入較不施鉀肥處理增加19 513.8元/hm;產投比位居4個處理之首,為8.1;施鉀不足會導致純收入為負值,即虧損。綜上所述,氮、磷、鉀肥對小蔥的增產順序依次為氮>鉀>磷,而產投比順序依次為鉀>氮>磷。

表2 氮、磷、鉀單種肥料對小蔥經濟效益的影響
2.3.1 磷鉀肥互作對氮肥肥效的影響
從圖1可以看出,在低氮水平下,鉀肥施用量為中水平時,小蔥產量隨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磷肥施用量在中水平時,小蔥產量亦隨鉀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中氮水平下,鉀肥用量在中水平時,小蔥產量與低氮水平下的趨勢(隨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磷肥施用量相同時,產量與低氮水平下有相同的趨勢。在磷、鉀同處于中水平時,中氮處理的小蔥產量高于低氮處理的產量,說明在磷、鉀肥均為中水平下,有利于氮肥肥效的發揮。

圖1 磷鉀肥互作對氮肥肥效的影響
2.3.2 氮鉀肥互作對磷肥肥效的影響
從圖2可以看出,在低磷水平下,鉀肥施用量在中水平時,小蔥產量隨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用量在中水平時,小蔥產量隨鉀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中磷水平下,鉀肥施用量在中水平時,小蔥產量隨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用量在中水平時,小蔥產量隨鉀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氮、鉀同為中水平時,低磷、中磷處理的小蔥產量均高于其他處理,說明氮、鉀肥在中水平時有利于磷肥肥效的發揮。

圖2 氮鉀肥互作對磷肥肥效的影響
2.3.3 氮磷肥互作對鉀肥肥效的影響
從圖3可以看出,在低鉀水平下,磷肥施用量在中水平時,小蔥產量隨氮肥的增加而減小;氮肥施用量在2水平時,小蔥產量亦隨磷肥的增加而減小。在中鉀水平下,磷肥施用量在2水平時,小蔥產量隨氮肥的增加而增加,氮肥施用量在2水平時,小蔥產量隨磷肥的增加而增加。說明氮、磷肥的施用量對鉀肥肥效影響不明顯,氮、磷、鉀施用量均處中水平時小蔥產量最高。

圖3 氮磷肥互作對鉀肥效的影響
2.4.1 一元二次肥料效應方程的建立
選用表2施肥處理與產量結果分別進行單施氮、磷、鉀肥產量的一元二次肥料效應分析,得到方程見表3。3個肥效方程的一次項系數均為正值,二次項系數均為負值,說明隨著施肥量的增加小蔥產量均呈先增后減的趨勢,符合肥料報酬遞減規律,根據>0.05判斷3個方程的回歸效果均不顯著。

表3 一元二次肥料效應方程
2.4.2 三元二次方程肥料效應函數的建立
根據氮、磷、鉀不同配比處理對小蔥產量的影響,經統計分析得出三元二次函數方程:Y=44 020.03+27.35N+33.43P+35.68K-0.04N-0.12P-0.13K+0.02NP+0.05NK+0.05PK,擬合優度=0.851 6,=0.190 5>0.05,根據值判斷回歸方程沒有達到顯著水平,方程一次項系數均為正數,二次項系數均為負數,因此,判斷肥料效應方程擬合較好。二次項系數均為負數,表明小蔥產量符合肥料報酬遞減規律;一次項系數均為正數,表明氮、磷、鉀肥料均有明顯的增產效果。
2.4.3 經濟效益最佳施肥量推薦
從三元二次肥效模型可以得出,小蔥的最高產量、最佳經濟產量分別為60 274.8、60 180.9 kg/hm,產量比較接近,小蔥達到最高產量時氮、磷、鉀施肥量分別為544.5、237.0、271.5 kg/hm;3個氮、磷、鉀單因素肥料擬合的一元二次肥效方程推導出的最高產量、最佳經濟產量介于59 000~63 000 kg/hm,與三元二次肥效模型相比,一元二次肥效模型從產量方面考慮更接近預測值,同時從生產實踐考慮更能節約肥料,可推薦為冀中南地區小蔥生產施肥方案。因此,推薦的小蔥氮、磷、鉀經濟效益最佳施肥量分別為456.0、158.3、233.3 kg/hm(表4)。

表4 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肥效方程擬合的結果
氮、磷、鉀肥均衡施用是提高作物產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基礎。在實際生產中肥料過量不僅會影響作物的品質,而且還會造成資源浪費、環境污染。近年來對“3414”施肥效應的研究多在大田作物和大宗蔬菜上,且不同學者應用“3414”肥料效應試驗的側重點各有不同。劉祎等在對玉米的肥料試驗中確定了目標產量,結合肥料投入的費用,進而求得最佳肥料使用量。顧五毛在單季稻的試驗中得出,水稻的生物學性狀與施肥水平呈顯著正相關。
本試驗結果表明,氮、磷、鉀合理配施可顯著增加小蔥產量,3種肥料對小蔥產量的影響存在閾值,小蔥產量在施肥量未達到閾值前隨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當達到閾值后則隨施肥量的增加而減小,這一結果與陳奇樂等的研究結果一致。通過分析還得出,氮、磷、鉀單種肥料對小蔥的增產效果依次是氮>鉀>磷,產投比順序依次為鉀>氮>磷,可見磷的作用效果較差;而鄧云等研究表明,單種肥料對西瓜的增產效果依次是鉀>氮>磷,分析原因可能是不同作物對氮、磷、鉀的需求不同,最終表現出增產效果不同。在本試驗條件下,根據擬合方程綜合分析,推薦冀中南地區小蔥氮、磷、鉀經濟效益最佳施用量分別為456.0、158.3、233.3 kg/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