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寶宇,李玲,宗緒曉
(1.遼寧省經濟作物研究所,遼寧 遼陽 111000;2.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北京 100081)
豌豆(Pisum sativumL.)屬于豆科蝶形花亞科豌豆屬一年生冷季豆類,具有適應能力強、生育期短、遺傳多樣性豐富等特點,其籽粒富含蛋白質、淀粉等多種營養成分,是重要的經濟作物和糧菜飼草兼用作物[1,2]。
豌豆蛋白質平均含量為24.84%,其乳化穩定性高、溶解性好,在肉制品、飲料及冷凍食品中廣泛應用[3]。豌豆淀粉平均含量為48.7%,脂肪平均含量為1.4%[4]。豌豆淀粉是制作糕點、涼粉、粉絲等多種食品的優選原料[4]。隨著豌豆在食用、飼用、肥用、藥用等方面價值的不斷發掘和展現,開發以豌豆為原料的綜合利用及深加工產品具有廣闊前景[5]。優異的種質資源在作物品質形成過程中起著關鍵性作用,種質資源的發掘、創新和利用是提高豌豆育種成效的關鍵。
基于作物種質資源品質性狀的分析與評價在大豆、花生、小麥、玉米等作物上已有報道[6-9]。而在豌豆上的研究報道主要集中在農藝性狀方面,而有關其品質性狀的分析與評價相對較少。高小麗等[2]采用灰色關聯度分析和相關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研究表明,單莢粒數為影響豌豆產量的主要因子,粗蛋白含量對豌豆品質的影響最大。李莉等[10]研究了15份外引豌豆種質資源的主要農藝和經濟性狀,綜合成為4個主成分,聚為5大類群。本研究將變異分析、相關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類分析、逐步回歸分析方法結合起來運用,對50份豌豆種質資源的4個品質性狀進行綜合評價,旨在探明它們之間的緊密程度,以期為豌豆優異專用新品種的選育和其有效利用提供動態性指標,為豌豆種質資源創新提供理論基礎。
供試豌豆種質資源共計50份(表1),源于中國、捷克、英國、澳大利亞4個國家,其中國內資源35份、國外資源15份。

表1 豌豆種質資源信息
2021年供試豌豆資源種植于遼寧省經濟作物研究所試驗地(123°8′24″E,41°15′44″N,海拔44 m)。試驗地為壤土,肥力中等。隨機區組設計,重復3次。小區面積:4 m×2 m=8 m2。3月24日穴播,6行區,行距30 cm,穴距8 cm,每穴2~3粒。其它田間管理按常規方法進行。6月20日始,50份資源根據各自成熟期分別收獲。
每份豌豆資源分別精選大而飽滿籽粒200 g進行品質測定。其中,水分含量測定采用直接干燥法(GB 5009.3—2016);粗蛋白含量測定采用凱氏定氮法(GB/T 5009.5—2010);粗脂肪含量測定采用酸水解法(GB/T 5009.6—2003);總淀粉含量測定采用酸水解法(GB/T 5009.9.3—2008)。每個品種測定3次,取平均值。
試驗數據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進行統計,DPS 21.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相關分析、主成分分析、聚類分析及回歸分析。
由表2可知,籽粒粗蛋白含量變幅為14.6%~27.7%,均值為21.63%;粗脂肪含量變幅為0.6%~1.4%,均值為0.81%;總淀粉含量變幅為39.3%~58.8%,均值為46.67%;水分含量變幅為12.3%~15.0%,均值為14.15%。4個品質性狀的變異系數范圍為3.47%~24.08%,其中粗脂肪含量的變異系數最大(24.08%),其次是粗蛋白含量(10.75%),水分含量的變異系數最小(3.47%)。50份豌豆種質資源的Simpson多樣性指數范圍為0.9798~1.0036,其中粗脂肪含量最大為1.0036,總淀粉含量最小為0.9798。由上述分析結果可知,50份豌豆種質資源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具有較豐富的遺傳多樣性,種質之間性狀差異較大,適宜進行優異種質分析與評價。

表2 豌豆種質資源品質性狀的變異與多樣性
由表3可知,50份豌豆種質資源中,籽粒粗蛋白含量≤19%的有4份,占8%;介于19.01%~21.00%的有15份,占30%;介于21.01%~23.00%的有18份,占36%;介于23.01%~25.00%的有11份,占22%;>25.00%的有2份,占4%。籽粒粗脂肪含量≤0.70%的有14份,占28%;介于0.71%~0.90%的有27份,占54%;介于0.91%~1.10%的有3份,占6%;介于1.11%~1.30%的有5份,占10%;>1.30%的有1份,占2%。籽粒總淀粉含量≤40%的有3份,占6%;介于40.01%~45.00%的有14份,占28%;介于45.01%~50.00%的有22份,占44%;介于50.01%~55.00%的有9份,占18%;>55.00%的有2份,占4%。籽粒水分含量≤13.50%、介于13.51%~13.90%的各有6份,各占12%;介于13.91%~14.30%的有16份,占32%;介于14.31%~14.70%的有19份,占38%;>14.71%的有3份,占6%。

表3 豌豆種質資源養分含量的分布與比率
4個品質性狀數據經標準化轉換后,采用歐氏距離離差平方和法對50份豌豆種質資源的粗蛋白、粗脂肪、總淀粉和水分含量這4個品質性狀進行系統聚類分析。結果(圖1)表明,遺傳距離變幅為0.0315~4.3360,其中資源39(GSP 16-006)的遺傳距離最小,為0.0315,資源2(G0000815)的遺傳距離最大,為4.4336。在歐氏遺傳距離D=1時,把50份種質資源分為4大類群:第Ⅰ類群有16個資源(1、30、50、48、24、34、37、26、29、35、45、13、17、21、15和33),第Ⅱ類群有19個資源(4、12、43、14、46、27、7、9、42、16、39、18、49、40、28、44、31、41和47),第Ⅲ類群有6個資源(20、38、23、25、32和36)。第IV類群有9個資源(2、22、10、11、3、19、5、6和8)。

圖1 50份豌豆種質資源的聚類分析結果
統計4個類群各品質性狀的均值、最小值、最大值、標準差和變異系數(表4),結果顯示:第Ⅰ類群中,粗蛋白和水分含量均值較群體均值(即50份種質資源相應品質性狀的均值)分別高5.96%和1.48%,粗脂肪和總淀粉含量分別低19.75%和4.24%,主要特征是粗蛋白含量高。第Ⅱ類群中,總淀粉和水分含量均高于群體均值,分別高5.81%和1.13%,主要特征是總淀粉含量高。第Ⅲ類群中,粗脂肪含量高于第Ⅰ、Ⅱ類群,粗脂肪和總淀粉含量均高于群體均值,分別高6.17%和0.49%,主要特征是粗脂肪含量較高。第IV類群中,粗脂肪含量在4個類群中均值最大,高于群體均值達44.44%,其次是粗蛋白含量,高5.04%,主要特征是粗脂肪含量高。

表4 豌豆種質資源4個類群品質性狀特征(%)
50份豌豆種質資源4個品質性狀的相關性分析結果(表5)表明,粗蛋白含量與總淀粉含量、粗脂肪含量與水分含量呈極顯著負相關,且后者的相關系數最大,為-0.5318。由此可見,豌豆粗蛋白含量越高其籽粒總淀粉含量越偏低,粗脂肪含量越高其籽粒水分含量越低。

表5 豌豆種質資源品質性狀的相關系數
對50份豌豆資源的4個品質性狀進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前3個特征值累計貢獻率達89.680%(表6),說明前3個主成分基本能反映全部特征信息。

表6 豌豆種質資源品質性狀的主成分分析
第一主成分的特征值為1.647,貢獻率為41.182%。第一主成分中負向載荷最高的是粗脂肪含量(-0.6544),正向載荷最高的是水分含量(0.6040),說明第一主成分特征值越大,粗脂肪含量越低,水分含量則越高,其它品質特性基本不變。粗脂肪對第一主成分的影響最大,可將第一主成分視為粗脂肪因子。
第二主成分的特征值為1.382,貢獻率為34.545%。第二主成分中正向載荷最高的是粗蛋白含量,為0.7402,其次是水分含量,為0.3713;負向載荷最高的是總淀粉含量,為-0.5396,其次是粗脂肪含量,為-0.1519。說明粗蛋白含量對第二主成分的影響最大,可將第二主成分視為粗蛋白因子。
第三主成分的特征值為0.558,貢獻率為13.953%。第三主成分中正向載荷最高的是總淀粉含量,為0.6765,其次是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含量,分別為0.5208、0.4990和0.1490。說明總淀粉含量對第三主成分的影響最大,可將第三主成分視為總淀粉因子。
綜上所述,豌豆種質資源品質評價分析的性狀依次為粗脂肪、粗蛋白、總淀粉含量。
代入標準化后的4個品質性狀值(表6),構建3個主成分的表達函數式:

主成分是原變量的正規化線性組合,主成分中各性狀載荷值的大小體現了各性狀在主成分中的重要程度[11]。以各主成分對應的貢獻率權重(0.4592、0.3852和0.1556),建立基于主成分的豌豆品質綜合評價模型:

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礎上計算出綜合得分F值,依F值大小對50份豌豆種質資源的品質性狀進行綜合評價,結果見表7。F值越大,說明該品種綜合品質越好。資源45(G0001601)的F值最高(1.2219),資源10(G0002121)的F值最低(-2.2174),說明前者綜合表現最好,后者綜合表現最差。排在前10位的分別是資源45(G0001601)、48(G0001604)、37(G0001879)、15(G0005543)、31(G0001844)、34(G0002409)、26(G0001727)、24(G0002359)、41(GSP16-008)和28(G0001791)。

表7 豌豆種質資源品質性狀各主成分得分
品質性狀F值與4個品質性狀的相關性分析結果(表8)表明,F值與粗蛋白、水分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0.47、0.89),與粗脂肪含量呈極顯著負相關(-0.71)。

表8 品質性狀F值與4個品質性狀的相關系數
以4個品質性狀調查值為自變量(X),綜合得分F值為因變量(Y),通過逐步線性回歸方法構建最優回歸方程式為:
Y=-15.69346154+0.13582791337X1-1.4560236502X2+0.022187070227X3+0.9118544853X4,式中X1、X2、X3、X4分別代表粗蛋白、粗脂肪、總淀粉、水分含量4個性狀。其各回歸系數的偏相關系數分別為1.0000、-1.0000、1.0000、1.0000,Durbin-Watson統計量(d)為1.7472,說明構建的回歸方程為最優回歸方程。回歸方程中4個性狀對應的直接通徑系數分別為0.4155、-0.3740、0.1320、0.5896,回歸方程決定系數R2=1.0000,說明4個性狀共同決定了綜合得分100%的總變異,F值為5 624 991.56,即粗蛋白、粗脂肪、總淀粉、水分含量均可作為豌豆種質資源的綜合評價指標。
種質資源綜合分析、評價是種質創新的基礎[6]。作物性狀變異系數的大小,反映該性狀在不同環境下對品種品質形成影響的差異,這種差異也是作物改良的基礎[12]。本研究結果表明,50份豌豆種質資源的4個性狀(粗蛋白、粗脂肪、總淀粉、水分含量)具有較高的遺傳差異,變異系數范圍為3.47%~24.08%,變異系數最高的是粗脂肪含量(24.08%),變異系數最低的是水分含量(3.47%),這與高小麗等[13]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說明粗脂肪具有豐富的遺傳基礎,加以改良更易獲得好的后代,而水分在供試材料上具有遺傳穩定性。Simpson多樣性指數變化范圍為0.9798~1.0036,反映了性狀的遺傳多樣性較高。
對豌豆各品質性狀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可了解各品質性狀的比例組成對豌豆品質的影響[14]。由相關性分析可以看出,粗蛋白含量與總淀粉含量呈極顯著負相關,這與高小麗等[2]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兩個品質性狀相互制約;粗脂肪含量與水分含量相互制約,也呈極顯著負相關。
主成分分析、聚類分析、平均隸屬函數值、逐步回歸分析等方法已廣泛應用于作物種質資源的篩選和鑒評上[15,16]。聚類分析是尋找一種能客觀反映元素之間親疏關系的統計量,可據此把元素分成若干類[17,18]。本研究聚類分析將50份豌豆種質資源分為4類,F值排在前10位的資源有7份聚在第Ⅰ類,均來自中國,說明第Ⅰ類綜合性狀最好,可作為豌豆育種的優質親本類群。
以多元統計為基礎的主成分分析法,可以簡化資源多指標,選擇出重點指標。本研究簡化為3個相對獨立的主成分,即粗蛋白、粗脂肪和總淀粉含量,其累計貢獻率為89.680%,說明可以將這3個主成分作為豌豆種質的主要性狀。第1主成分為粗脂肪因子,第2主成分為粗蛋白因子,第3主成分為總淀粉因子。從貢獻率來看,第1主成分的貢獻率最大(41.182%),說明對它進行育種改良較容易實現。在此分析結果基礎上,利用隸屬函數與主成分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建立主成分綜合得分模型,對豌豆種質資源進行綜合評價。依據品質性狀綜合得分F值的大小,直觀地評判50份豌豆種質資源品質性狀的優劣程度,結果表明:資源45(G0001601)的F值最高,綜合表現最好;排在2~5位的資源分別是資源48(G0001604)、37(G0001879)、15(G0005543)、31(G0001844),可選擇它們作為豌豆品種選育及種質創新的資源;資源10(G0002121)的F值最低,綜合表現最差。豌豆品質不僅受品種的影響,還與種植地區所處的生態環境、栽培措施等因素有一定關系,故分析結果也會存在差異。今后的研究應拓寬育種材料采樣范圍,加強研究的深入性,使研究結果更具實用價值,從而為豌豆加工企業提供依據[19]。
豌豆品質性狀間存在不同程度的相關性,影響豌豆種質資源的高效研究利用,而逐步回歸分析方法可以篩選最優化的種質資源評價指標,解決品質性狀復雜繁多并彼此相互結合、相互作用的問題[20,21]。本研究通過逐步回歸分析得出,粗蛋白、粗脂肪、總淀粉、水分含量4個品質性狀均可作為豌豆種質資源品質性狀綜合評價的主要指標,此結論可為選育高產、優質、專用型豌豆品種提供參考。
本研究表明,50份豌豆種質資源的4個性狀(粗蛋白、粗脂肪、總淀粉、水分含量)具有較高的遺傳差異,變異系數范圍為3.47%~24.08%,水分含量較穩定,粗脂肪含量變異豐富。其多樣性指數變化范圍為0.9798~1.0036,粗脂肪含量的多樣性指數最大。其粗蛋白含量集中分布于21.01%~23.00%,粗脂肪含量集中分布于0.71%~0.90%,總淀粉含量主要分布于45.01%~50.00%,水分含量主要分布于14.31%~14.70%。聚類分析將50份豌豆種質資源分為4類,其中第Ⅰ類綜合性狀最好,可作為豌豆育種的優質親本。粗蛋白含量與總淀粉含量、粗脂肪含量與水分含量均呈極顯著負相關。主成分分析可知,前3個主成分的累計貢獻率為89.680%,第1主成分可視為粗脂肪因子,第2主成分可視為粗蛋白因子,第3主成分可視為總淀粉因子。綜合評價F值,50份豌豆種質資源中得分最高的是G0001601(1.2219),綜合表現最差的是G0002121(-2.2174)。通過逐步回歸分析方法構建起最優回歸方程,并分析得出粗蛋白、粗脂肪、總淀粉、水分含量4個性狀均可作為豌豆種質品質綜合評價的主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