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慧,吳生舉,楊 琳
(鐵科院(北京)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1)
中國高鐵“走出去”是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標志性項目,在與沿線國家的經濟、文化、外交、技術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體現“合作共贏”的理念。目前,中國高鐵“走出去”的代表項目有坦贊鐵路(建成通車)、亞吉鐵路(建成通車)、蒙內鐵路(建成通車)、尼日利亞鐵路現代化項目(在建)、中巴鐵路(規劃中)、中吉烏鐵路(規劃中)、沙特麥麥高鐵(已建成)、中老鐵路(已運行)、雅萬高鐵(在建)、匈塞鐵路(在建)、中泰高鐵(在建)。針對目前建設中的中泰鐵路項目,隨著中老鐵路的建成通車,泰方正在積極推進中泰鐵路建設并在泰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給予政策優惠。另外,在項目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泰方力爭在規劃、建設、運營、維護等各個階段體現可持續發展重要理念,比如泰國交通部提出“邁向可持續交通體系”的愿景,在以綠色、安全、包容、高效、創新和管理為特征的交通發展框架下,通過高效流動的交通體系,增強國家競爭力,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泰國位于“一帶一路”建設重點推進的東南亞地區,是中國高鐵的巨大潛在市場;了解其國情與市場狀況對推進高鐵海外項目的中國企業及從業者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泰國是東南亞地區的一個大國,也是一個較為古老的國家;其地理位置如圖1所示。整體上看,泰國面積不大,只與中國四川省相當。但它處于中南半島的中心部位,與東南方向的柬埔寨,東北方向的老撾,以及西北部的緬甸、南面的馬來西亞相接。從地形上看,泰國東北部主要是高原,是東南亞老族人聚居的主要地區。它的北部主要以山地丘陵為主。南部靠南海,是一條狹長地帶,并將馬來半島北部分割,占據馬來半島的中部地區。中部以平原為主,是主要的農業區,這里的稻田面積占全國的一半。同時,這片平原有4條主要河流流經,包括著名的湄南河。
泰國有30多個民族,擁有6千萬人口;其中,泰族是占總人口40%的主要民族。泰國的人口密集區域是沿著河流分布的;曼谷、清邁、普吉、芭堤雅為4個主要的人口密集城市。根據泰國于2010年公布的最新人口普查資料,5個人口最多的府分別為曼谷(5 666 264人),呵叻府(2 645 927人),烏汶府(1 878 146人),孔敬府(1 802 876人),清邁府(1 779 255人);其中,曼谷是人口流動量最大的城市。泰國的人口分布與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相關產業布局有關。在工業化過程中,大城市人口占到總人口的31.1%,而且其數量還在持續增加。
目前,泰國鐵路主要有4條干道,以中部的中心城市曼谷為核心發散,分別隨著不同的地勢展開。泰國鐵路的發展起源于1855年,英國女王特使鮑林訪問泰國并向泰國國王展示了鐵路與火車的雛形;雙方并未就鐵路建設達成一致,但以此為契機簽訂的《鮑林條約》打開了泰國國門,為未來的鐵路建設奠定了基礎。
泰國早期的鐵路建設曾受到英國與法國的影響和牽制。經過1896年—1900 年鐵路建設初期這幾年的努力,泰國完成了國家歷史上最長的2條大型鐵路建設。第一條以曼谷為出發點,途中經過大城這一臨時停車點,通向終點呵叻。另一條從曼谷向北直達清邁。值得關注的是,初期的這2條鐵路都不是泰國獨立自主修建的。因為戰爭的威脅,泰國修建鐵路的需求較為迫切,而他們的現有技術和設備條件難以實現建設目標;因此,一條鐵路是中泰合作的工程,另一條則是引入日本技術與裝備的合作干線。
2013年,泰國英拉政府上臺,與中國合作建設廊開至帕棲的鐵路項目。中國出口技術并派遣人員,泰國參與共同建設的同時學習中方先進技術,并以泰國農產品作為費用的抵押。2016年,泰國鐵路繼續以中泰合作的方式進行建設,合資形式長期存在。如今,在中國的幫助下,泰國計劃建設2期大型工程,將之前曼谷到呵叻的鐵路重新翻修,全長253 km。
泰國現有4 431 km的米軌鐵路,具體包括以曼谷為起點向北部、東部、南部及東北部延伸的4條主要鐵路干線;目前,這些線路的客運火車速度約為60 km/h。從圖2可以看出,北線在清邁結束,東北線在老撾邊界廊開府結束,東線在柬埔寨邊界沙繳府結束,南線在馬來西亞邊界處的也拉府和那拉提瓦府結束。另外,還另有一條完全獨立的支線,即美功線(Maeklong Line);該支線沒有和泰國當地的鐵路系統連接,起點站為班蘭,終點站為美功。
根據2019年的數據,泰國國家鐵路現有的客運和貨運服務鐵路網總長度約為4 044 km。鐵路網由3種鐵路構成:單軌鐵路3 763 km,約占總距離的93%;雙軌鐵路173 km,約占4%;三軌鐵路107 km,約占3%。另外根據泰國鐵路官方數據,2012年泰國鐵路全年客運量4 100萬人次,客運周轉量75.66億人公里,貨運量1 184.9萬噸,貨運周轉量25.86億噸公里。
目前,泰國鐵路由泰國國家鐵路局(State Railway of Thailand,SRT)管理和經營。SRT為交通部的直屬單位,已成立122年,職責包括制定國家20年規劃、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交通部戰略規劃以及泰國鐵路規劃;其具體職責如圖3所示。此外,SRT持有的土地會根據需求來進行商業配套的規劃和開發;這對泰國的鐵路發展和規劃十分重要。
SRT下設3個事業部:其一,運營事業部,負責根據客車市場需求對客車進行調整并制定運營表;其二,維修事業部,支持機車的可用性,控制機車的成本、并負責其他與鐵路相關的保養;其三,物業管理部,負責開發利用SRT的土地以支持第一階段的運營并減輕債務負擔,例如養老金負擔和運營赤字負債等。
3.4.1 泰國標準化機構
泰國工業標準化協會(TISI)是泰國工業部下屬的國家標準化機構,創立于1969年,主要負責泰國國家標準制定和發布,是國際認可的標準化中心。到2009年7月為止,泰國已制訂2 860條TISI國家標準,其中95條是強制性的,由國家工業部、農業部、衛生部等部門負責其標準化管理工作。
3.4.2 TISI 認證
泰國實行的TISI認證制度將強制認證和自愿認證相結合。符合標準的產品方可被允許使用TISI標識,見圖 4。與此同時,根據泰國內閣的決議,可對沒有制定相應標準的產品進行臨時認證。
根據泰國政府要求,強制性認證的產品有60個大類,涉及到8個領域,其中包括電器設備和附件、醫療設備、建材、日用消費品、車輛、聚氯乙烯管道、液化石油氣容器和農產品。另外,還有一些其他類別的產品采取自愿性的認證。在認證過程中,達到相應認證標準的產品還需具備完善的產品質量保障體系,以確保其未來的生產質量仍能符合標準;因此,除產品類型的檢驗之外,TISI的認證流程也包含認證前的工廠檢查、認證后的監督與審查。
4.1.1 政策扶持
近年來,泰國政府共出臺3項與鐵路建設相關的政策與規劃,具體情況如下。
(1)“十二五”規劃。泰國政府于2016年通過由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委員會(NESDC)辦公室提交的“十二五總體經濟發展規劃”;該規劃投資額為3萬億泰銖,其中涉及大型基建項目40個。
(2)“東部經濟走廊”(EEC)。該計劃于2015年提出,旨在促進泰國經濟長期發展,對接“一帶一路”戰略,同時吸引外資進入泰國,從而提升泰國的產業水平和綜合競爭力。東部經濟走廊將通過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在北柳、春武里、羅勇設立經濟區,將泰國的東部打造成一個同時擁有海陸空三維交通的國際交通要塞。
(3)“泰國4.0戰略”。2016年泰國政府正式提出該戰略,即高附加值的“泰國4.0”經濟模式,其中泰國的1.0是農業模式、2.0是輕工業、3.0是先進工業(此階段的泰國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而4.0是旨在超越中等收入國家標準,向高等收入國家邁進的經濟轉型模式,將泰國由原來的先進工業轉型成為智慧型產業。政府計劃在未來的8年內,投資至少3萬億泰銖,進行高鐵、捷運系統、高速公路等各項大型基礎設施建設。
4.1.2 泰國鐵路發展中心任務
泰國政府把發展鐵路作為發展交通基礎設施的首要工作,同時也在積極推進鐵路基礎設施的建設,以發揮鐵路運輸在成本和效率方面的優勢,從而減少物流費用,推動旅游和當地的經濟發展。泰國除了大力發展高鐵之外,還把復線改造作為建設重點;這一舉措旨在使國家的貨運模式由傳統的陸運模式逐漸過渡到鐵路,從而節約運輸費用和減少環境污染等。
泰國力爭到2027建成在東南亞具有領先地位的鐵路網絡與系統。泰國政府發展鐵路的中心任務具體如下。
(1)復線鐵路建設。近期改造3條線路,即北柳省—康赫、吉拉—孔敬、華欣—巴蜀,中期計劃改造4 條線路,包括那空沙旺—帕府、拉差—麥普塔普特等線路,遠期計劃改造帕府—清萊等2條線路。
(2)高鐵建設。近期計劃建設3條線路,即羅勇—曼谷、曼谷—呵叻、曼谷—華欣;中長期規劃則包括曼谷—彭世洛、納洪—呵叻—廊開等5條線路。
(3)線路電氣化改造。近期計劃改造2條線路,即改造帕府—清孔、申敬—那空拍儂;在中長期內,計劃改造5條線路,包括那空沙旺—湄索、北碧府—班帕池。
(4)貨運中心。計劃在清孔、清邁等地新建聯合運輸樞紐。
從時間上看,泰國的鐵路發展計劃劃分為短期(2017年—2021年)、中期(2022年—2026年)、長期(2027年—2036年)。具體建設項目包括對2 777 km的線路進行復線改造、新建2 457 km的標準軌距高鐵、對部分線路進行電氣化改造和建設鐵路多式聯運貨運中心。
根據如圖5所示的規劃路線圖,紅線為第一期(緊急修建項目),共有4條線路,總長1 208 km,包括曼谷—呵叻的3條機場連線:廊曼—素萬那普—烏塔、曼谷—彭世洛府、呵叻—廊開。機場連線使用2種不同車型,分別為車速160 km/h的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在廊曼機場到素萬那普機場的線路運行;以及車速250 km/h的高速鐵路車輛,在廊曼機場到羅勇站的線路運行。第四條線路從泰國始發,通過老撾之后到達中國昆明。第二期為中期修建項目,總長499 km,包括曼谷—華欣和彭世洛府—清邁 2條線路。第三期規劃為長期修建項目,涉及從華欣到巴東勿剎,一路往南到馬來西亞邊界的一條線路,總長759 km。
從功能規劃上看,泰國鐵路未來發展規劃主要聚焦在3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指建設國際規格的雙軌道、高速鐵路和城鄉鐵路。考慮到泰國鐵路系統發展現狀,新建高鐵并不意味著把原有鐵道拆除;工作重點在于將原有鐵道改造為雙軌道,即在單軌的基礎上多修建一條軌道,使得原來的單軌道變成雙軌道。雙軌道能夠給鐵路運輸帶來很大便利,保證火車的按時運行,減少延誤,并能夠增加車次,提高效率。目前鐵軌交叉點上出現延誤現象常見,新型交叉點改造成高架或者下道,即可避免交通沖突;同時,運行信號的同步改造將提高運行的安全性。此外,改造后的雙軌道客運列車車速可提升到100 km/h(單軌道為50 km/h),貨運車速可增加到60 km/h(單軌道為39 km/h),運輸效率顯著提高。從現有軌道數據上看,截至2018年,泰國雙軌道保有量為6%,單軌道保有為量91%,三軌道保有量為3%。到2024年,預計泰國雙軌道占有比例將增加到65%,單軌道降低到33%,三軌道降低到2%。
第二個方面是提升鐵路服務質量,具體包括研發與應用D-Ticket售票系統,完善車廂內部設計并提高產量,建立鐵路沿線物流散發地中心等。
第三個方面是發展商業配套設施。SRT擁有鐵路周邊閑置土地的開發權;站點周邊大面積連續地塊的租賃不僅能夠給SRT帶來穩定租金收入,也能用于建設商業配套建筑,利用鐵路站點巨大的客流量帶動周邊商業集群發展。
4.2.1 泰國鐵路貨運
泰國修建雙軌道鐵路將極大促進鐵路交通運輸的發展,有效推動泰國國內及邊境物流業的發展。以從曼谷到清邁所花費時間為例,兩地相距700 km以上,現有的長途車需要11~14 h,飛機需要3.3 h,自駕車需要8~9 h,而高鐵以300 km/h的速度計算,僅需要3 h。鐵路運輸的低成本可有力提高物流服務水平,降低制造業的成本。目前,泰國物流成本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3.9%,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0%。2017年,泰國運輸物流總量為8.43兆t,其中82%是通過公路運輸進行的。除了硬件條件,物流管理等軟件條件也很重要;因此,除了完善全國鐵路網之外,泰國同時還計劃建設更多物流集散基地,比如建立集裝箱存放基地,包裝與分類基地等。
4.2.2 中泰高鐵規劃
2010年10月,泰國國務院通過《中泰高鐵合作與發展協議》。在此協議框架下,中泰達成了5個方面的合作,包括曼谷—廊開線、曼谷—羅勇線、曼谷—南線、曼谷—清邁線以及曼谷—烏汶府線。2011年底,泰國與中國政府簽署備忘錄合作協議,規劃中泰高鐵合資修建內容。2012年,經過2次部長級會議,泰國政府審批了曼谷至清邁高鐵修建的部分預算。但由于泰國政局的不穩定性,英拉政府倒臺,泰國高鐵建設一路波折。直到2014年,泰國軍政府相對穩定,為鞏固與中國的關系,再次提出“中泰高鐵建設”;泰國官方明確其目標為建設“標準雙軌道”。兩國最終達成一致,修建從曼谷到廊開的東北線。
2020年10月29日,中泰鐵路第一期工程(曼谷—呵叻段)簽約儀式在泰國總理府舉行。中泰鐵路一期工程共252.3 km,采用中國技術標準,包括181.94 km的高架軌道、63.95 km的地面軌道、6.44 km的地下通道。全線設有6個站點,最高速度250 km/h(暫定)。建成后,從曼谷到納康拉斯的行程將會減少到1.5 h,而不是現在的4~6 h。
4.2.3 泰國 EEC
EEC是泰國唯一的國家級經濟特區,也是泰國實施的規模最大、行動最徹底的投資項目。項目內容包括在泰國東部沿海的北柳、春武里和羅勇3府設立經濟區,意在將泰國東部轉變為將海陸空三維交通系統融合為一體的國際交通要地。預計計劃實施的最初5年內,政府在基礎設施上至少會投資1.5萬億泰銖(450億美元)。未來,EEC將發展成為世界級經濟、貿易和投資中心、以及交通、物流中心、世界級旅游勝地、東南亞門戶。泰國政府推出的EEC計劃是被國際譽為可以媲美中國“粵港澳大灣區”的泰國經濟發展計劃;它有背景、有前景,商機、投資潛力不可估量。
目前,泰國政府已批準168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總值9 890億泰銖(約等于2 073億人民幣)。東部經濟走廊辦公室秘書長Kanit Sangsubhan表示,基礎設施發展計劃由巴育總理主持的EEC委員會批準。該計劃分3個階段進行:短期階段,2017年— 2018年,旨在吸引國內外資本投資EEC;中間階段,2019年— 2021年,關注并支持交通運輸發展;長期階段,從2022年開始,旨在促進可持續發展和加強與鄰國連接的鐵路基礎設施網絡。
在地理位置方面,泰國處于東盟地區的中心位置。在泰國進行投資,有利于開拓整個東盟國家的市場。在人口方面,泰國近幾年城市化水平很高,人口越來越多地聚集在城市,發展的動力很足,有很大的市場空間。經濟方面,泰國是東南亞地區經濟發展的第二大經濟體。雖然近年來,由于各種原因,泰國的經濟發展一直比較遲緩,但是在東盟各國中經濟總量仍然排在第二位。這些因素使得泰國能夠成為中國企業對東盟國家投資的良好選擇。
通過調研泰國鐵路市場歷史、現狀,分析其鐵路系統概況、技術裝備、行業架構和驗證情況,可以看出SRT對既有鐵路升級改造的需求迫切,潛在既有線改造及新建復線鐵路市場巨大,對新型設備的需求也同樣大。泰國既有線主要為單線鐵路,總里程4 000 km以上。隨著近年來泰國政府對基建的投入加大,一批既有線改造項目陸續開始實施,同時計劃新增12條復線。
通過研究政策規劃、泰國鐵路現有情況和在建鐵路情況,可以發現泰國在其十二五規劃、東部經濟走廊計劃和泰國4.0戰略等頂層設計中均涉及鐵路規劃。泰國政府還把發展鐵路作為全國交通基礎建設的首要工作,并且把重心放在改造雙軌軌道,目的是把貨運市場由公路改為鐵路,這樣可以節省運輸費用,減少環境污染。在線路方面,泰國高鐵總體規劃涵蓋4條線路:北線、南線、東線和東北線。其中,泰國高鐵南線的規劃時間最長,計劃于2037年將泰國鐵路網總里程增加至6 463 km。在時間規劃方面,泰國鐵路發展整體規劃分為近期(2017年—2021年)、中期(2022年—2026年)和長期(2027年—2036年)3個階段。SRT更是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鐵路發展目標,力爭在2027年建成在東南亞具有領先地位的鐵路網絡與系統。在建項目中,有泰鐵貨運、中泰高鐵建設、泰國EEC 3個重點項目可重點關注。泰國鐵路發展緩慢,但隨著中泰鐵路,泰國EEC項目、既有線改造項目的實施,泰國鐵路將繼續完善技術體系、人員能力等方面的建設。
中泰鐵路項目會刺激中國西南部的經濟發展,尤其是云南省,有助于增長云南省的國內生產總值。未來,如果中泰鐵路、中老鐵路和昆明—磨憨鐵路連接起來,云南省將有更多的機會出口本地產品到印度支那區域。原先云南與泰國的貿易貿易往來主要集中于泰國北部;而中泰鐵路合作會給云南省或中國西南部帶來新的市場,尤其有助于對泰國東北部市場的開拓,而且為出口更多的貨物到泰國的瑪塔卜口岸創造條件。未來的世界是合作的世界,是彼此包容的世界。隨著全球一體化的進一步加深,全球各區域的聯系將會越來越緊密,而中泰鐵路正是順應這一歷史潮流應運而生的時代產物。相信中泰兩國共同推動中泰鐵路的建設,共同努力,包容互信,一定能夠促進中泰兩國共同發展進步,甚至推動整個東南亞地區的發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