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祿是中國近代史上發揮過顯著作用的清朝重臣。從甲午戰爭后到庚子事變(義和團運動)前后,他主導編練新軍,統帶武衛軍,以大學士管理部務,位居首席軍機大臣,權傾一時。他參與了戊戌政變等晚清重大政治事件,在清朝統治集團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縱觀榮祿的一生,他與晚清政局的變遷和走向密切相關。

榮祿
榮祿在晚清的崛起首先得益于其家世背景。他所隸屬的滿洲正白旗在八旗中屬于“上三旗”,地位較高。他的祖父統帥軍隊,之后戰死疆場,伯父和父親作為總兵在同太平軍作戰時雙雙戰死,受到朝廷的追封嘉獎。榮祿正是借著這種祖蔭進入官場,并一直得到皇帝賞識。
榮祿受到清廷重用的初期,主要投身神機營練,基本上服務于宮廷事務,長期扮演著內務府大臣等內廷近臣的角色。
1894 年,甲午戰爭爆發,改變了甲申易樞(1884 年4 月8日,慈禧太后突然發布懿旨,將以恭親王奕訢為首的軍機處大臣全部罷免)后的政局:孫毓汶、徐用儀等人退出軍機處,直隸總督李鴻章回京入閣辦事;甲申易樞時受挫的奕訢、翁同龢、李鴻藻重返樞垣;滿族官員剛毅后來居上,榮祿入樞成為新貴。此時的榮祿雖未入軍機處,但慈禧對其信任程度毫不遜于樞臣。甲午戰爭時期設立的督辦軍務處,在戰后并未裁撤。身為督辦大臣的榮祿對戰后營勇裁減、新軍建立、鐵路修建等新政事務擁有充分的發言權,威望幾乎與軍機大臣比肩。這也扭轉了自咸豐末年湘系、淮系興起后地方督撫控制軍權的局面。
甲午戰爭后,清廷以自強為名,直接掌握練兵大權,乘機將長期被李鴻章等漢族督撫把控的軍權收歸中央,這是由榮祿逐步謀劃完成的。從支持袁世凱小站練兵到出任直隸總督、統領北洋各軍,再到創建武衛軍,自始至終,榮祿都將軍權牢牢控制在手中。這是清朝罕見的現象,顯示出滿洲貴族加強集權的意圖。
傳統說法認為,甲午戰爭的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但正是甲午戰敗的強烈刺激,激發了清朝朝野上下變革圖強的精神。甲午戰爭后,原來只有少數大臣、督撫倡導興辦的洋務新政從地方事務變為清廷自上而下的全局性決策,以練兵、開礦、修路、興辦學堂為核心的實政改革也得以較大規模鋪開。榮祿編練新軍則屬于清廷實政改革的首要內容。
1898 年9 月,榮祿策動慈禧訓政,達到中止光緒帝推行激進改革的目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他是戊戌政變的主謀之一。然而,戊戌政變后,榮祿積極調和兩宮,極力保護光緒帝,避免事態惡化。他還庇護新政官員,并繼續維護和推動一些新政,這在當時得到很多積極的評價。
從戊戌政變到義和團運動爆發,榮祿與剛毅的矛盾和權力沖突,尤其值得關注。
戊戌政變后,榮祿從直隸總督任上回京入樞,主持大局,并開始以北洋各軍為基礎編練武衛軍,執掌軍權。剛毅等人則密結端親王載漪,積極推動守舊官員李秉衡復出,試圖取代劉坤一為兩江總督。圍繞山東巡撫的更換,剛毅也與榮祿暗中較量。在處理兩宮關系上,剛毅借用康黨(曾經參加和贊成康有為等發動變法的人)之案,迎合載漪,排除異己。
戊戌政變后,完全控制朝廷的慈禧對西方反對她廢黜光緒帝感到十分不滿。隨著義和團興起,1900 年1 月,慈禧發布了維護的詔令。同年6 月,義和團運動在京畿蔓延后,慈禧授意榮祿的武衛軍和義和團圍攻外國使館。
同年5 月,西方列強決定聯合出兵鎮壓義和團。由英國、俄國、日本、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奧匈帝國派遣的軍隊組成的侵華聯軍陸續增兵北京和天津。載漪密告慈禧稱,八國聯軍要奪其權力,扶持光緒帝。慈禧大怒,遂與八國聯軍開戰。然而,在八國聯軍的攻擊下,駐守京城的武衛軍慘敗,戰局急轉直下。之后,慈禧挾光緒帝西逃至西安,詔命榮祿留京辦事。京城陷落后,隨扈西行的載漪、剛毅等人極力排擠榮祿,百端阻止其前往西安,力圖繼續掌控朝政。幾經周折,最終在東南督撫的策劃下,榮祿才得以抵達西安。榮祿重掌樞垣,但他一切秉承慈禧之意,引起李鴻章等督撫的不滿。《辛丑條約》的談判就是在這種權力格局中逐步完成的。之后,隨著剛毅、李鴻章等人病死,主戰貴族被圈禁,榮祿在晚清國勢衰頹之際達到了個人政治地位的頂峰。
1901 年,清廷宣布進行新政,榮祿對此有推動之功。然而,由于客觀條件的制約,清朝已經面臨末日,新政始終沒有多大進展。各省財政枯竭,行政拖沓,諸事毫無起色。同時,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重重,中央與地方關系日趨緊張,各地抗捐抗稅活動此起彼伏,社會矛盾日益復雜,很難從中看到榮祿為扭轉局面做出的努力。相反,朝野對他的非議此起彼伏,或牽連庚子舊事,或與當時人事糾葛相關。
1902 年,榮祿隨扈自西安還京。為了緩和圍攻使館造成的緊張局面,榮祿加強了與外國使節的聯絡。
然而,經過庚子事變、武衛軍慘敗,榮祿遭受了不小的精神打擊。他辦事拖沓、因循依舊、任人唯親、政以賄成,受到朝野的批評。這也是后來其歷史形象不佳的原因之一。他雖然主持朝政,但因病情日益加重,時常請假。
1903 年,榮祿病逝。在他死后,社會對其功過評價較多。與清廷的褒揚不同,南方輿論對其多持批評譏諷,這與當時革命思潮興起的背景有直接關系。
8 年后,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終告傾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也宣告結束。袁世凱——這個在榮祿庇護下得以發展起來的一代梟雄,憑借北洋軍閥的雄厚勢力,成為影響民初政局的關鍵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