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玲 青島市黃島區市場監督管理綜合保障中心
食品質量安全是保證食品行業快速發展的基礎,因此必須對食品檢測工作質量給予高度重視。在實際開展食品檢測的過程中,首先要構建完善的食品檢測檢驗體系,用法律法規的強制力來實現食品安全生產的約束,這樣才能盡可能避免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才能夠讓食品市場的消費需求得到健康發展。本文主要對我國當前的食品檢測工作開展現狀進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實現我國食品檢測機構良性發展、全面提升我國食品檢測水平的一些建議。
我國食品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存在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沖擊著整個食品產業,而且也在社會中造成了不良影響。但是近幾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食品質量安全檢測的重要作用也日益突出,作為食品檢驗檢測機構必須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檢驗水平,才能為食品生產加工提供基本保障,才能夠促進我國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
對于食品檢測,我國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和要求,食品生產單位必須嚴格按照我國食品檢測的相關流程來實施嚴格檢驗。與此同時,要針對食品生產安全過程進行嚴格監督和管理,針對食品質量進行及時有效評價,與此同時,要嚴格監督和管理上市食品。目前,我國在食品檢測方面多數情況下采取的都是現代化檢測手段,因此,檢測結果的科學性能夠得到充分保障。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大量食品都會存在一定的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劑能夠充分保證食品的色香味俱全,但是如果食品添加劑使用不規范會給人體帶來嚴重危害,甚至會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鑒于這種狀況,在食品產業的發展過程中食品檢測能夠發揮出重要作用。只有充分保障食品檢測的有效性和準確性,才能實現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
目前我國的食品檢驗檢測機構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食品檢測方法不合理、檢測意識不強、檢測結果監管不受重視等現象。同時,我國在食品安全檢測方面整體的投入力度相對較小,導致食品檢驗檢測機構的體系建設仍然存在不完善之處,多數情況下采取的都是突擊式或者是運動式的抽查,食品檢測工作不能夠形成常態化、系統化,在這種情況下導致市場上仍然普遍存在有害食品的銷售和生產。另外,目前現存檢驗檢測機構在檢測能力和社會檢驗檢測需求方面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是針對食品中的農藥和獸藥殘留安全檢測能力明顯不足,與我國當前食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實際需求不符。
目前,我國食品檢驗檢測體系中兩極分化問題非常嚴重,其中城鄉差距是最為突出的一點。在一些偏遠地區,人們對于食品安全并未形成完整概念,而且當地多數情況下都存在檢驗檢測設備落后等現狀,導致整體食品檢驗檢測水平相對偏低;而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地區,人們已經深刻認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在檢驗檢測設備的質量和效率方面有了不斷的提升,這種情況下使得區域檢驗檢測水平的差距越來越明顯。
目前我國在食品檢驗檢測技術方面仍然存在檢測方法不全面、快速篩選技術不成熟、快速檢測法靈敏度不高或特異性不強、檢測不準確等一些問題,而且各行業的食品檢驗檢測水平存在較大差異,而且檢測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相對偏低。
目前我國在食品安全信息的公開方面仍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多數情況下食品檢驗檢測結果不會公開。根據抽樣調查結果可以知道,目前僅有少數企業才會詳細公開信用信息,而且在食品安全信息方面政府部門網站的更新也存在不及時的問題。
因為我國長期以來對于違規違法的食品企業懲罰力度嚴重不足,也導致很多食品生產企業以及監管人員在利益的基礎上以身試法。雖然《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明確提出了“雙倍賠償”的相關條款,《食品安全法》也有“10倍賠償”的相關規定,但是對于食品生產企業來說,整體的處罰力度仍然較低。

在我國社會經濟水平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人口數量和規模都在不斷擴大,食品需求量也會隨之增加,促進了我國食品生產企業的快速發展。此外,由于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的食品需求存在極大差異,在食品的制作手段和方法方面存在較大不同,而且食品流通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針對不同類食物檢驗,檢測部門要充分結合不同的抽樣檢測標準來實施監管,在這種情況下使得食品檢驗檢測機構面臨著巨大的工作量。此外,一些食品監督安全部門本身在抽樣檢測過程中存在標準執行不嚴謹、檢測工作未進行科學部署、檢測范圍不足等一些問題,導致了食品抽查檢測力度嚴重不足,不能夠充分體現出代表性,而且針對食品檢驗檢測方面并沒有制定出統一的計劃規劃方案,在實際進行抽樣檢測過程中仍然存在抽樣流程和順序混亂等一些現象,導致食品檢測結果的精確性受到嚴重影響。
我國目前針對食源性危害、食品流通以及食品生產等各類問題的管理人員在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之間尋求合理定位。因此,針對食品檢驗檢測,應該結合我國國情發展狀況,及時扭轉當前事情的“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檢驗檢測模式,積極向著“以品種監管為主、分段監管為輔”的管理模式轉變,在此基礎之上才能夠實現各監管部門之間的職責清晰劃分。與此同時,要針對當前的標準管理體制進行不斷改革,進一步強化標準之間的科學性,構建起既能與中國國情相符,又能夠實現與國際接軌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另外,要針對我國當前的食品安全規章制度進行進一步強化,實施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嚴格管控,同時要實現食品銷售追溯和承諾制度,并嚴格制定出食品安全預警。
我國之所以頻繁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同地區食品檢驗檢測標準存在明顯差異所導致。鑒于這種狀況,應該在全國各地實行統一的檢驗檢測標準。根據我國當前食品安全發展的現狀,動態化檢測才是符合食品安全發展的關鍵所在。在食品安全檢驗檢測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吸收更多可行的管理辦法,實現檢驗檢測體系的不斷補充。在此情況下,還要構建起統一的獎懲激勵機制,充分激發檢驗檢測機構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讓檢驗檢測機構人員承擔起相應責任,這樣才能為我國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為了適應新時代下食品質量安全分析的基本需求,必須不斷強化實驗室的裝備管理。在缺乏相應技術設備配套的情況下,各類檢測無法及時開展,因此必須從當前各實驗室儀器設備配套情況出發,積極引進先進儀器設備,以此全面提升食品檢驗檢測分析質量。
要從國家層面構建起覆蓋全國范圍的食品安全信息整合和交流平臺,通過該平臺來實現各地監管部門和地方食品檢驗檢測機構信息的全面匯總、整理和分析,并構建起由點到面的食品檢驗檢測信息網絡,在此基礎上才能夠充分保障食品安全檢測信息的及時性、全面性和可靠性。食品安全信息整合和交流平臺主要包括以下兩個層面:第一,政府內部所構建的信息化管理平臺,通過該平臺能夠實現食品安全各環節管理部門的信息有效對接;第二,充分利用該信息系統平臺,將具有權威性的食品安全信息及時、準確提供給社會公眾。
國內食品檢驗檢測機構應該積極地參與到國際食品安全檢測活動中,不斷強化國內食品安全檢測的對外交流流動,尤其是要注重一些大型國際技術培訓和咨詢活動的開展,通過強化外部交流來實現我國監測人員和數據管理人員綜合技能水平的全面提升。與此同時,也能夠通過交流對比,挖掘出我國食品安全檢測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才能夠有針對性地實現我國技術人員綜合水平的全面提升,進一步促進我國食品安全檢測快速實現國際接軌。

為了充分保障我國食品檢驗檢測行業的健康發展,必須不斷強化對食品檢驗檢測機構的監管。做好食品檢驗檢測監督管理工作,才能夠讓各檢驗檢測機構對自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清晰認識,并針對當前發展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改。針對食品檢驗檢測機構,必須對其監管范圍以及監管內容進行明確規定,抓住食品檢驗檢測的各細節實現食品檢驗檢測機構發展的標準化。首先,針對我國食品檢驗檢測機構的發展現狀,應該定期開展相關機構的免費和專業化培訓活動,通過多種舉措來全面提升食品檢驗檢測機構員工的綜合素養,提升全體員工的職業道德素養。其次,要設立專門的食品檢驗檢測機構監督部門,通過監管部門來實現各項檢驗檢測規章制度的嚴格落實。另外,針對監督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也要對其職業素養培養給予高度重視,這樣才能有效避免部分監管人員因受利益驅使而不能夠嚴格履行自身的崗位職責,充分保障食品的質量安全問題。
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食品檢驗檢測機構的科學發展,把握好食品檢驗檢測國際化發展的良好機遇,必須針對當前行業發展的實際需求,不斷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通過多種渠道進一步促進檢驗檢測機構實現良性發展。首先,政府部門應該針對食品檢驗行業,從綜合層面制定出整體發展規劃、行業目標即可行計劃,要將行業內部具備較高社會信譽度的食品檢驗檢測機構作為行業典型,從政策方面給予大力扶持,充分發揮其在行業內部的帶頭作用,為行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其次,要針對食品檢驗檢測行業的發展,進一步規范相關的法律法規條款,讓食品檢驗檢測機構行為從法律角度得以規制。與此同時,也要保障食品檢驗檢測機構各項業務開展都能夠實現相關法律法規的全覆蓋。同時,更要制定出明確的評判標準,真正讓食品檢驗檢測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各種錯誤行為得到及時糾正,進而實現行業良性發展。最后,食品檢驗檢測機構也要進一步明確自身的職責范圍,使食品企業在生產和制造過程中發揮食品檢驗檢測的監督作用,促進食品生產企業的自律,針對當前市場中頂風作案、屢教不改的食品生產企業應該從政府層面給予嚴厲懲處,將其列入行業發展黑名單,同時在全國范圍內將失信企業和機構進行公示。
在新的發展形勢下,我國食品安全檢驗檢測仍然暴露出了不少問題。為了滿足社會公眾對食品安全檢測的實際需求,必須針對當前存在問題加以改進和創新。國家也要針對食品安全問題,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這樣才能保障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在執行過程中有法可依;在食品安全問題上要不留任何商量余地。總而言之,食品安全檢驗檢測的完善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持續改進和創新的過程,食品生產企業也應該肩負起自身的社會責任,盡快實現食品安全檢測信息的透明化,真正為我國食品安全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