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邵雨晨 劉宇航 銅陵學院工商管理學院
目前,我國腌菜市場發生了較大變化,長期以來本地產品不外銷,土特產獨霸市場的現狀已被打破。新產品迭出不窮,并且出現了某地特產榨菜暢銷全國的現象。消費者的消費傾向也明顯升級,開始關注中高端產品。與此同時,臨泉芥菜產業正逐步成為臨泉民營經濟不可或缺的力量,推動著臨泉縣域經濟蓬勃發展。本文通過實地調研和文獻研究,分析了臨泉芥菜種植、加工及銷售等發展現狀,并進一步探討該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從品牌建設、種植技術、產業集群以及精準營銷四個方面提出發展芥菜產業的建議和對策。
由于安徽省阜陽市工業化、城鎮化的不斷推進,促進了當地土地規模流轉和結構調整,相關蔬菜生產基地也逐步向優勢區域集中,芥菜產業的配套企業的數量也都有了增加。因此,為了促進區位優勢效應,阜陽市政府在各級蔬菜標準園、蔬菜標準化、集約化、專業化家庭示范農場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蔬菜生產基地的種植規模。阜陽市“十三五”規劃文件顯示,在“十三五”期間,阜陽市臨泉縣將增加2萬畝芥菜種植面積。在擴大種植面積的同時,當地還新建了臨泉調味菜基地產業,擴大設施蔬菜規模,并完善相關種植設施,改變過去露地生產、傳統種植規模過大的問題,推廣一年多茬、多層覆蓋的高效種植模式,促進當地農業種植覆蓋度和農產品的生產量增長。
首先,消費市場巨大。芥菜不僅是蔬菜,也是重要的農副產品,每年的加工量能夠達到2000萬噸。此外,由于品種的特殊性,芥菜在國外難以大規模種植,因此國內芥菜種植除了滿足國內消費外,還有不少必須出口到國外,填補海外市場的消費缺口。并且,除去芥菜本身,芥菜的種子也具有調味和榨油價值。無論是芥子油還是芥末都是利用芥菜的種子進行深度加工得到的。根據粗略統計,相關的芥菜產品產值能夠達到600億人民幣,相關出口數額也高達2億美元。
其次,顧客購買意愿更強。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食品的方便性、安全性、健康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芥菜自身具有爽口香脆、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含量豐富等特點,是理想的佐餐食品,同時具有方便、快捷的優點。此外,芥菜屬于十字花科蔬菜,其根部含豐富的營養,被稱為“綠色食品”。
最后,芥菜制品市場潛力巨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法》的頒布,人們對食品的安全需求和健康要求也越來越高。就發展趨勢而言,芥菜制品不僅方便快捷,還具有營養全面、口味新穎、食用方法多樣的特點,且能與各方便食品融合搭配,滿足人們對佐餐食品的需求。
臨泉芥菜產業在“十三五”期間,經過結構產業調整,淘汰掉了不少落后企業和效益不佳的企業,并且隨著消費者的選擇,未來將會變更發展方向,向高品質、高質量的方向發展,能夠根據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呈現多品種、多口味的芥菜產品。在灌溉技術方面,臨泉縣政府在當地引進多項高新技術,并推廣適于不同生態反季節栽培的抗逆、耐貯運、商品性好的新品種,良種覆蓋率達80%以上。建立3個年育苗200萬株的蔬菜種苗場,全市商品化供苗率達到5%。此外,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無土栽培、節水灌溉等技術也取得明顯進步,并且創建多個蔬菜標準園,極大程度地推進了蔬菜基地的標準化建設,使得當地近三年芥菜農殘檢測合格率穩定在98.5%以上,讓當地芥菜的質量獲得了極大的保障。
阜陽市早在2018年就提出了“打造百億蔬菜產業、建設區域性商品蔬菜基地”的目標任務,并且希望在今年將當地蔬菜產值發展到100億元。為了達成此目標,政府積極推進生產方式轉變,促進當地生產能力的提高,使得蔬菜種植產業可以得到長久發展。同時,為了照顧阜陽市內多個特色產業,政府在促進蔬菜種植業發展時,圍繞特色芥菜產業進行結構性調整,重點擴大特色芥菜基地規模。為了落實這類政策,政府加強組織領導,因地制宜確定發展規劃和發展重點,采取有效措施推進規劃實施。當地政府也把蔬菜生產基地和市場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扶持力度。芥菜作為當地特色蔬菜產業得到專屬的財政撥款,同時獲得部分稅務減免以及其他支持。

雖然芥菜作為臨泉五寶之一,一直被政府大力扶持。但是消費者對其知之甚少,依靠本土的家鄉情懷,臨泉芥菜尚且在阜陽周圍有一定名氣,但是一旦脫離阜陽文化影響的范圍圈之后,臨泉芥菜的影響力就大打折扣。二,品牌辨識度不夠。芥菜雖然是臨泉特產,但是在國內也仍然有不少地區種植,甚至已經先于臨泉建立了自己的消費市場。臨泉芥菜除了強調自身的產出地區之外,并沒有額外地去發掘本地區的其他文化內涵和差異點。而失去了自己的差異點,臨泉芥菜在品牌上就更難形成自己的特點了。三,品牌凝聚力不夠。作為以地名命名的特產,臨泉芥菜這個品牌本身就具有公共屬性,被當地的農民,企業、機構等相關參與者所共有,但臨泉當地卻并未有效的整合參與者,混亂的品牌使用使得臨泉芥菜的品牌管理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同時,多個品牌參與者混亂參與,也導致了資源的不合理配置,使得政府的配給資源浪費,不光消耗了參與者的品牌榮譽感,也難以為臨泉芥菜這一區域品牌造勢。
目前臨泉縣所使用的芥菜種子多是以當地特優品種為主,單一的品種種植不光造成種類品質的退化,還會降低當地的災害抵御能力。當氣候災害來臨時,當地產量就會大面積減產,從而造成臨泉的芥菜產量不穩定。
芥菜種植多是農民自主種植。由于缺乏統一的指揮,不同的農戶使用的生產資料也都不盡相同,這也導致收獲的芥菜良莠不齊,極大地降低了芥菜的品質。此外,農民的種植也與市場的變化相互關聯,一旦市場發生了變化,農民種植的數量也會產生變化。這種產量的不確定性也影響了當地企業的生產。
第一,臨泉芥菜企業規模太小。雖然“十三五”期間相關企業數量暴增,但是臨泉芥菜產業發展只有二十余年時間,相關加工企業大部分都是小型企業,蔬菜的處理規模只能達到千噸,難以達到規模效應。第二,臨泉芥菜企業科研能力較弱。截至2020年底,阜陽市共有芥菜加工企業100多家,但是這100多家企業沒有任何一家具有高級研究能力。現存的企業對芥菜的種植、生產、經營、科研是遠遠不夠的。第三,產品加工鏈較低。雖然臨泉芥菜的種植規模在3萬畝左右,但市場定位多以中低檔產品為主。很多企業只是對于收上來的芥菜進行簡單的加工就輸送到消費市場,并未形成系統的經營理念。
我國腌菜年零售端收入增速12.6%,呈加速態勢,并且烏江榨菜近幾年小幅提升,市場占有率達35.5%,另一榨菜巨頭公司涪陵榨菜也占35.5%市場份額。雖然烏江和涪陵榨菜占比較高,但是市場剩余份額競爭還是較為激烈,多個小型品牌在競爭中起起伏伏。
國內腌菜市場被烏江和涪陵兩家榨菜公司所壟斷,大量的品牌榨菜充斥市場也使得消費者對芥菜失去一定的興趣。通過對阜陽市的消費者走訪調查,我們得知,高達70%的消費者認為購買芥菜相關產品不夠便利,市場銷售網點過少。有60.3%的消費者認為芥菜的口感不是很好,有72.8%的顧客認為芥菜的包裝一般,不能凸顯特色,有近80%的消費者認為應該改進促銷手段和宣傳策略。芥菜絲與消費者需求的契合度亟待提高。
依托阜陽位于江淮平原的地理優勢,將臨泉芥菜向外輸出。通過臨泉相關的文化展,發展芥菜的相關文化旅游,吸引游客,提高知名度。作為皖北千萬人口的大城市,阜陽在北方城市中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依托知名度,芥菜可以在皖北區域進行市場的開拓。同時,當地的飲食文化特點與河南等北方省份相似,也能夠借由口味進行鄰近省份的滲透,并且借助當今國潮元素的盛行,依托安徽文化進行文化包裝,讓國潮元素出現在包裝之上。但是簡單的國潮元素堆砌并不能使得臨泉芥菜脫穎而出,相反還會讓其落入同質化的陷阱。因此,政府也可以著手建立健全文化產業集群體系,特別是對品牌樹立、文化工程的打造,積極推進市場、資本與傳統文化產業有效對接。
讓臨泉芥菜擁有屬于自己的品牌,使得當地能夠對于區域品牌產生良好的管控,讓當地的農業部門也擁有著力點去建設鄉村品牌,使得本土農副產品發揮出品牌效應,獲得品牌溢價。
雖然在“十三五”期間,阜陽當地的芥菜加工企業數量有所增加,但是當地的芥菜加工產業發展時間較短,加工企業也基本都是小型企業,且缺乏相關的產品經營經驗。為了彌補這些缺陷,企業可以通過產業集聚達到規模效應,使得芥菜加工企業形成專業化的生產區域,并逐漸形成自己的營銷網絡,降低成本,提高利潤。
當前芥菜都是由農民種植再統一收集,一般采取“企業+供應商+農民”的簡單產業化模式,這導致了許多資源的浪費。比如,農民的議價能力較弱,大量的資金浪費在交通運輸環節等。所以,阜陽的芥菜腌制工廠需要以此整合,實現產業集聚,提高效率。另外,還要芥菜加工龍頭企業、研究所等起帶頭作用,創建“基地+龍頭企業+產品研發+市場”的發展模式。
口感、品牌和價格是消費者選擇的三要素。當地芥菜加工業需要針對不同消費人群的喜好生產不同口味的芥菜產品,根據不同消費人群以及市場信息制定合理的價格。由于市場的變化,消費者對食品的方便性、快捷性、安全性、健康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臨泉芥菜絲同時具有清脆爽口、清肺降火、膳食纖維含量豐富等特點,是理想的方便食品。因此,結合市場和自身特點,芥菜可以設置口袋裝或者零食裝的包裝來滿足消費者的快捷需求。此外,榨菜的口味也可以根據市場的變化而適時進行口味的更新。目前,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居民消費能力進一步釋放,市場容量隨之擴大。臨泉芥菜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與其他同類產品競爭的同時規避風險,順利進入市場并占取一定的有效市場份額。
建設芥菜的網絡流通渠道,參與到電子商務平臺的競爭中。通過網絡收集、發布芥菜生產、加工、銷售信息。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宣傳芥菜文化,建設完整的營銷網絡。雖然為解決農特產品上線難,臨泉縣還聘請了專業團隊在京東平臺建設并運營臨泉特產館,為該縣農產品、民俗產品等農村特色產品的網絡銷售提供網絡營銷策劃、產品圖文拍攝、產品代運營等服務,推動符合網銷條件的農產品上行,但是該行為并沒有常態化發展,使得相關的運營和策劃毫無用武之地。
因此,對于生產企業缺乏專業運營人員這個難題,臨泉芥菜的信息化戰略完全不用另起爐灶,可以根據以往的底子進行再改造,使舊系統發出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