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飛 文
“地理標志”不僅是一種新型知識產權,更是區域產品特征和信譽的典型標志。為了保護“地理標志”在全國的良好運行,本刊推出“地理標志”系列專題報道,以不斷加深人們對“地理標志”的認可,提升地理標志產品的綜合競爭力,促進一方經濟的長足發展。

“南國吐春芽,叢山漫綠紗。清晨來擷取,即日品新茶。”初夏時節,地理標志產品西湖龍井的采摘季已近尾聲,茶農們正忙著晾曬茶葉,期盼今年能有個好收成。
在龍井茶產區,茶農增收、品牌增值,西湖龍井不僅是農民增收的“致富葉”,還是城市品牌的“金名片”:2021年,西湖龍井的年產值達5.6億元;品牌價值達79.05億元,位居全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榜首位……
如今,一片葉子富裕一方百姓已成為浙江“地標興農”的樣板。如何讓地理標志富農興農之路走得更遠更長?今年5月底,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七部門聯合制定了《浙江省推進地理標志富農集成改革工作方案》(下稱《方案》),希望以地理標志為抓手,繪制發展特色產業、激發鄉村活力、促進農民增收富裕的美好圖景。
一片葉子立一部法,今年3月1日開始實施的《杭州市西湖龍井茶保護管理條例》,是全國首次對一件地理標志進行地方立法。
強保護是育產業的重要保障,正是得益于浙江不斷加大地理標志保護力度,西湖龍井實現了做真“茶產品”、做實“保護網”、做強“茶產業”。如何復制推廣西湖龍井的保護經驗,讓浙江地理標志保護更有力度?《方案》從加強源頭保護、強化溯源管理、探索“三合一”改革和加強標準規范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
“擴大源頭保護覆蓋面是浙江地理標志工作的重點之一,浙江將以特色質量、人文歷史、產地環境等為重點,進一步挖掘地理標志資源,全面梳理掌握全省地理標志情況;同時,大力挖掘有一定產業規模、發展潛力、文化基礎、歷史傳承的區域優勢特色產品,激發地理標志申請人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強源頭保護。”浙江省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處一級調研員單鴻鳴介紹,在強化溯源管理方面,浙江將圍繞地理標志產品的特定質量、信譽及與該地理標志所標示地區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實施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溯源管理,嚴格控制地理標志產品獨特品質。
探索地理標志產品、地理標志商標和農產品地理標志“三合一”改革,有利于推進省級及以下部門間建立地理標志認定和保護銜接機制。《方案》規定,浙江將在信息互認共享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不同保護渠道的地理標志名稱、保護地域范圍劃定等,逐步統一不同保護類型的地理標志市場主體許可使用制度,并探索實現省級及以下部門“一次申請、一門受理”。此外,浙江還將加快推進地理標志產品標準制定,以國家標準、地方標準為引導,支持地理標志權利人開展團體標準制定。

“鮮活黃魚游上桌。”6月初,在被譽為“東海明珠”的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大陳島,漁民們一邊捕撈大陳黃魚,一邊繼續放養魚苗。看著活蹦亂跳的黃魚,漁民們高興得樂開了花。
“從‘敲梆魚’式捕撈到嘗試網箱養殖,再到建成全國最大的深海抗風浪網箱養殖基地,椒江區大陳島養好‘一條魚’,深挖大陳黃魚地理標志品牌價值,使其成為漁民致富的‘黃金魚’。”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總工程師陶慶貴在接受采訪時介紹。
大陳黃魚是浙江開展地理標志運用的良好范例,地理標志也成為當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但在實踐中,浙江地理標志運營還存在層次不高、運用不夠等問題。
如何使地理標志運用更有深度?《方案》提出了“五化”,即推進地理標志產品品質化、品牌化、現代化、協同化和國際化。“浙江將進一步優化品種,創新栽培技術,強化初級農產品、加工食品、道地藥材、傳統手工藝品等產品品質管控,科學推進產品品質化。品牌化是指指導地理標志權利人科學制定地理標志品牌發展規劃,構建以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集體商標為區域品牌,企業自主商標為個性化品牌,點面結合、共同發展的地理標志品牌體系。”單鴻鳴介紹。
推進地理標志產業現代化是培育地理標志品牌的基礎。《方案》提出,浙江將充分運用數字化手段,探索建立生產、經營、流通、銷售等全環節數字化、智能化;引導地理標志生產者、經營者樹立現代經營管理理念,建立現代化管理制度,推動傳統產業向現代經營管理轉變。此外,浙江還將積極推進地理標志產業協同化,促進地理標志與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生態旅游等產業深度融合,推動經濟效益倍增;推進地理標志產業國際化,支持地理標志產品“走出去”,不斷提升地理標志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


占據全國產量半壁江山的地理標志產品淳安覆盆子,是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的富農產業。“截至2021年底,覆盆子種植面積已超過4萬畝,總產值達到5600萬余元。”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商標處副處長劉國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
在杭州,地理標志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劉國奇介紹:“2021年,杭州西湖龍井、徑山茶、建德苞茶、蕭山蘿卜干等地理標志產品的總產值達35億元左右,帶動當地2.1萬戶農民增收。”
如何讓地理標志富農范圍更有廣度?《方案》提出了面向山區26個縣的重點幫扶行動:將在“浙里地理標志”建設“山區26縣地理標志”數字化專區,充分發揮數字化手段在推進精準幫扶方面的作用;針對26個縣的發展需求,組建一支高水平、高層次的地理標志專家隊伍,一縣一策開展技術指導、創業孵化、標準研制與實施、品牌保護等服務,為打造特色產品提供智力支持。
“浙江將以縣域為基礎,開展‘一縣一村一精品’計劃,每個縣選取一個具有獨特品質產品的村(鎮),重點推進特色產品打造;同時,優選一批地理標志傳統優勢地區,提前推動實現地理標志數量增長、使用主體增量和產業產值倍增,打造地理標志富農改革樣板。”單鴻鳴表示。
這個初夏,浙江的地理標志產品格外受歡迎,品一口春茶,嘗一口春菜,地理標志產品的“醇香”讓消費者回味無窮,“地標興農”的愿景也讓農民對未來充滿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