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英,張紅,李建仁,廖良秀,鄧樸
(1 衡陽市農業科學院,湖南 衡陽 421101;2 衡陽縣農業農村局,湖南 衡陽 421200)
大豆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大豆含有豐富的優質植物蛋白[1],常作為動物蛋白的低成本替代品,被加工成豆腐、豆奶、豆干等食品。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一大豆進口國,2020 年進口大豆9 851 萬t,約占全年大豆需求的82%,需求矛盾十分突出[2]。國產大豆雖然產量不如美國、巴西和阿根廷等國,但品質較高,頗受消費者歡迎[3]。湖南地區大豆蛋白質含量高,用于深加工品質好[4],利用資源優勢選育高蛋白大豆品種,滿足食品深加工企業需求,對促進本地大豆產業的發展意義重大。為此,衡陽市農業科學院開展了高蛋白、高產、多抗春大豆育種研究,成功選育出了高蛋白質、綜合抗性好的中熟春大豆新品種衡春豆9 號。
衡春豆9 號是衡陽市農科院于2009 年秋采用95-113 作母本,本地山黃豆作父本,進行有性雜交,運用混合法與系譜法相結合,經12 代選育而成。具體選育過程為:2009 年秋選早熟、抗性較好的95-113 作母本,選中偏遲熟、籽粒大、商品性好的本地品種山黃豆作父本,人工配組,獲得雜交種子;2010年春種植F1代,觀察配組是否成功及雜種優勢表現,去除雜種植株(母本株),其余種子全部混收。2010 秋播種F2代,編號Q09-45,成熟時每個植株摘5~6 個莢混收。2011—2013 年繼續采用混合法觀察選擇F3~F8代,2014 年春種植F9代,選23 個優良單株進行分株脫粒。2015 年春種植23 個單株,每個單株種植兩行,編號Q09-45-1 至Q09-45-23,收獲時選6 個表現突出的株系單收。2015 年秋繼續種植觀察6 個姊妹系,選擇Q09-45-1、Q09-45-9、Q09-45-13 三個姊妹系參加次年品比試驗。2016 年春在本院試驗田組織品系比較,選擇12 個品系參試,以湘春豆23 號作對照,小區面積13.2 m2,3次重復。Q09-45-1 表現豐產性好,株型矮壯緊湊,籽粒大,商品性好。2016 年秋繼續觀察鑒定Q09-45-1,2017—2018 年推薦參加湖南省春大豆聯合品比試驗(代號衡春9451)。2019—2020 年參加湖南省春大豆品種區域試驗,命名“衡春豆9 號”,2020年參加湖南省春大豆品種生產試驗,2021 年通過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審定編號湘審豆20210001。
2.1.1 區域試驗產量
2019—2020 年衡春豆9 號參加湖南省大豆品種區域試驗,兩年10 個試點增產點次率為80%,在2019 年的區域試驗中,慈利、長沙、邵陽、衡陽、永州5 個試驗點的平均產量為2 743.6 kg/hm2,比對照湘春豆24 號增產5.9%,增產達極顯著水平;2020 年續試,5 個試驗點平均產量2 676.2 kg/hm2,比對照湘春豆24 號增產7.3%,增產達極顯著水平。2 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2 709.9 kg/hm2,比對照增產6.6%(表1)。

表1 2019—2020 年衡春豆9 號在湖南省大豆區域試驗中的產量結果Table 1 The yield of Hengchundou No.9 in regional trial of Hunan Province from 2019 to 2020
2.1.2 生產試驗產量
2020 年參加湖南省大豆生產試驗,5 個試驗點均增產,平均產量2 698.5 kg/hm2,比對照湘春豆24 號增產8.3 %,其中永州試驗點產量為4 011.0 kg/hm2(表2)。經2 年湖南省區域試驗及1 年湖南省生產試驗結果表明,衡春豆9 號在湖南地區栽培表現出較好的豐產性和穩定性。

表2 衡春豆9 號在2020 年湖南省生產試驗中的產量Table 2 The yield of Hengchundou 9 in Hunan Province in 2020
經2019—2020 年湖南省區域試驗鑒定,衡春豆9 號平均全生育期103 d,屬南方春大豆中熟品種。株高48.9 cm,白花,灰毛,葉橢圓形,葉色深綠,葉片中等大小,有限結莢習性,植株粗壯,直立,株型收斂,底莢高度11.6 cm,主莖節數11.0,有效分枝數2.8,單株有效莢數29.0,單株粒數60.7,單株粒質量12.3 g。成熟莢淺褐色,種皮、子葉黃色,臍黑色,籽粒橢圓形,百粒質量20.8 g,籽粒較大,完全粒率高,外觀商品性好。2019 年,經農業農村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驗,蛋白質含量47.40%,脂肪含量18.54%;2020 年檢驗,蛋白質含量44.14%,脂肪含量19.12%。蛋白質和脂肪含量2 年檢測結果平均值分別為45.77%和18.83%,蛋白質與脂肪之和為64.60%,達到國家高蛋白型優質大豆標準。
衡春豆9 號抗逆性強,2 年區試及1 年生產試驗中,田間表現抗大豆病毒病、細菌性葉斑病、霜霉病。2 年區試中平均出現紫斑粒率為1.6%,褐斑粒率為1.2%,人工接種大豆花葉病毒流行株系SC3和SC7 進行抗性鑒定,表現中抗和抗病。同時該品種具有落葉性好,耐澇漬、耐蔭性好,不裂莢,抗倒伏的優良性狀。
在湖南及生態近似的鄰近省份種植,主要采取以下豐產保優栽培技術措施[5-9]。
大豆耐旱怕漬澇,宜選擇排灌良好的田塊。播種前結合旋耕起壟開廂,廂面寬2.0~2.5 m,開好“三溝”。湖南冬閑田春播大豆最好年前土壤干爽時旋耕起壟,清好排水溝,防止春季雨水偏多時田間積水影響播期。
該品種在湖南春播宜3 月底至4 月初地溫達10 ℃以上時,搶晴天雨前播種。可采用多功能大豆播種機、手推式大豆播種器或者人工播種。秋季繁種宜在7 月底至8 月初播種,最遲不超過8 月10日。播種前將病蟲粒、秕粒、皺皮粒剔除,并提前曬種1~2 d。播種時如遇春旱、秋旱,需灌“跑馬水”1次,確保種子充分吸水后即灌即排,避免種子長時間淹水。夏秋高溫天氣,宜選擇16:00 后灌水,防止“燒種”。為預防蟲害、鳥害的發生,可用藥肥制劑拌種包衣。
每穴播種4~5 粒,行距0.4 m,穴距0.2 m,用細土蓋籽宜薄不宜厚,便于出苗。3~4 葉時及時間苗定苗,每穴留苗2 株,保證基本苗25.05 萬株/hm2。肥力低的田塊,可每穴留苗3 株。
以基肥為主,播種前結合旋耕撒施鈣鎂磷肥375~750 kg/hm2+氮磷鉀復合肥225~300 kg/hm2。苗期視苗情適當追肥,輕施追肥,一般追施復合肥或尿素75~150 kg/hm2。開花期、鼓莢期結合防蟲治病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2~3 次。
播種后3 d 內噴施芽前除草劑金都爾封閉除草,3~4 葉期噴施大豆除草劑豆豐(精喹禾靈+氟磺胺草醚)1 次,可控制雜草的生長。有條件的最好采用人工中耕除草,同時達到培土的目的。播種期和收獲期用毒餌防治鼠害。子葉出土時可采用防鳥網、防鳥帶或者噴施驅鳥劑驅鳥。出苗期防治地老虎,其它生育期注意防治蚜蟲、大豆卷葉螟、斜紋夜蛾、豆莢螟、點蜂緣蝽等的危害。鼓莢壯籽期如遇連續干旱,注意灌水抗旱,以提高籽粒飽滿度。
湖南春播大豆生育期間雨水較多,易出現植株旺長而造成田間陰蔽甚至倒伏。可根據田間長勢,在初花期施用多效唑或烯效唑控制,調節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矛盾,提高結實率。噴施時間以始花后7 d 左右為佳,每公頃可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900~1 200 g 或者5%烯效唑可濕性粉劑450~750 g 兌水750 kg 均勻噴施。長勢過旺的植株可適當提早在始花前施用。
植株葉片落黃,籽粒歸圓后搶晴天收割。該品種底莢高度稍低,采用機械化收割時,需注意降低割茬。人工收獲宜在早上進行,機械收割宜在上午露水干后進行,忌下午收割,以免造成炸莢增加損失率。脫粒后的種子不要直接在水泥坪上暴曬,避免損害種子活力。貯藏種子含水量要低于12%(以牙咬有清脆響聲為特征),密封并儲存在涼爽干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