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杰,宋曉杰,王利軍,裴旭東
免疫球蛋白A(IgA)腎病是臨床多發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在我國十分常見,目前其病因、病機尚未完全清楚,且臨床特征、病理學呈多樣性,預后也不盡相同,給臨床診治、預后評價帶來較大困難[1-2]。近年有研究報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IgA腎病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3]。乙型肝炎在我國患病率較高,且涉及面廣,因此,積極探究其與IgA腎病發病發展間關系對了解IgA腎病發病機制、完善治療方案具有重要指導價值。臨床已證實,多種細胞因子介導的免疫反應調節過程是IgA腎病、乙型肝炎發病發展的共同病理生理特征,可為臨床評價二者間關聯性提供方向[4]。白細胞介素-17(IL-17)、白細胞介素-18(IL-18)是參與調節免疫細胞或白細胞間互相作用的主要淋巴因子家族成員,廣泛分布于人體腎臟、肝臟的多種器官、組織中,其外周血水平異常改變可應用于評估機體免疫狀態及肝腎功能[5]。本研究首次探究IgA腎病病人血清IL-17、IL-18表達變化與HBV感染的相關性,旨在為IgA腎病病人HBV感染診療提供依據?,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南陽市中心醫院224例IgA腎病病人,其中HBV感染67例作為感染組,未感染病人157例作為未感染組。另選取無腎臟疾病的單純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人67例作為對照組。經皮腎活檢診斷確診為IgA腎病;無黃疸、嚴重肝功能不全史;近期無過敏史或重金屬接觸史。排除標準:紫癜性腎炎、狼瘡性腎炎等繼發性IgA腎?。惶悄虿?、血液病、甲狀腺疾病者。三組年齡、性別、體質量指數、IgA病程、飲食偏好等基礎資料均衡可比(P>0.05);三組肝功能[谷草轉氨酶(AST)、谷丙轉氨酶(ALT)]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免疫球蛋白A(IgA)腎病病人224例與單純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人67例一般資料對比
1.2 方法以非抗凝真空管取晨空腹肘靜脈血2 mL,離心(半徑8 cm,轉速3 500 r/min)15 min,取上層血清,以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IL-17酶聯免疫試劑盒、IL-18酶聯免疫試劑盒測IL-17、IL-18水平;以雷度米特醫療設備(上海)有限公司AQT90型熒光定量儀用PCR技術測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載量。乙肝表面抗原(HBeAg)檢測:經皮取腎活檢組織,石蠟切片以非標記免疫酶法進行HBeAg染色,羊抗HBe購自丹麥DAKO公司,以正常羊血清代替一抗作為陰性對照。操作均由資深??漆t師規范完成。
1.3 觀察指標(1)對比三組血清IL-17、IL-18水平。(2)分析血清IL-17、IL-18對IgA腎病病人HBV感染的診斷價值。(3)對比不同HBV-DNA載量病人血清IL-17、IL-18水平。(4)分析血清IL-17、IL-18水平與HBV-DNA載量相關性。(5)對比HBeAg陰、陽性病人血清IL-17、IL-18水平。(6)分析血清IL-17、IL-18水平與肝功能(AST、ALT)的相關性。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計分析軟件,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一步兩兩組間比較采用SNK-q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earson相關性系數分析相關性。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線分析血清IL-17、IL-18對IgA腎病病人HBV感染的診斷價值。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組血清IL-17、IL-18水平感染組血清IL-17、IL-18水平高于未感染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未感染組IL-17、IL-18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免疫球蛋白A(IgA)腎病224例與單純乙型肝炎病毒感染67例血清白細胞介素(IL)-17、IL-18水平對比/(ng/L,)

表2 免疫球蛋白A(IgA)腎病224例與單純乙型肝炎病毒感染67例血清白細胞介素(IL)-17、IL-18水平對比/(ng/L,)
組別對照組未感染組感染組F值P值例數67 157 67 IL-17 14.78±2.69 12.68±2.13 17.62±3.25 89.19<0.001 IL-18 412.37±30.25 360.37±25.37 498.96±38.41 1 370.86<0.001
2.2 血清IL-17、IL-18對IgA腎病病人HBV感染的診斷價值以感染組為陽性,未感染組為陰性,分別繪制各指標單一、聯合診斷HBV感染的ROC曲線,顯示各指標聯合診斷HBV感染的AUC值為0.90(95%CI:0.86~0.94),高于血清IL-17、IL-18單一預測的AUC值0.80(95%CI:0.75~0.85)、0.81(95%CI為0.76~0.86),采取各指標聯合診斷HBV感染的靈敏度為79.10%,特異度為94.90%。見圖1。

圖1 免疫球蛋白A(IgA)腎病病人224例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ROC診斷價值
2.3 不同HBV-DNA載量病人血清IL-17、IL-18水平67例伴HBV毒感染病人中HBV-DNA高載量(>1×105copies/mL)39例,HBV-DNA低載量(HBVDNA≤1×105copies/mL)28例,高載量病人血清IL-17、IL-18水平高于低載量病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伴HBV毒感染67例中不同HBV-DNA載量病人血清白細胞介素(IL)-17、IL-18水平對比/(ng/L,)

表3 伴HBV毒感染67例中不同HBV-DNA載量病人血清白細胞介素(IL)-17、IL-18水平對比/(ng/L,)
HBV-DNA表達低載量高載量t值P值例數28 39 IL-17 15.41±2.94 19.21±3.12 5.04<0.001 IL-18 431.57±35.69 547.34±40.12 12.19<0.001
2.4 血清指標與HBV-DNA載量相關性血清IL-17、IL-18水平與IgA腎病伴有HBV感染病人HBVDNA載量呈正相關關系(r=0.48、0.51,均P<0.001)。
2.5 HBeAg陰陽性病人血清IL-17、IL-18水平67例伴HBV毒感染病人中HBeAg陽性32例,陰性35例,HBeAg陽性與陰性病人血清IL-17、IL-18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2.6 血清IL-17、IL-18水平與肝功能指標的相關性血清IL-17、IL-18水平與IgA腎病伴有HBV感染病人肝功能指標AST(r=0.57、0.59)、ALT(r=0.59、0.65)呈正相關(均P<0.001)。
表4 HBeAg陰陽性病人血清白細胞介素(IL)-17、IL-18水平對比/(ng/L,)

表4 HBeAg陰陽性病人血清白細胞介素(IL)-17、IL-18水平對比/(ng/L,)
HBeAg陽性陰性t值P值例數32 35 IL-17 17.06±2.94 18.05±3.12 1.58 0.117 IL-18 489.63±39.41 507.49±45.62 1.71 0.093
IgA腎病在我國約占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的40%,目前尚缺乏特異性診治方案,其病理機制復雜,不同致病因素所誘發IgA腎病病機不同,強化病因治療是抑制病情進展,改善預后的關鍵環節[6-7]。近年流行病學數據顯示,HBV感染高發地區,IgA腎病患病率也較高,但二者間具體關聯性尚存爭議[8]。
HBV具有廣嗜性,除肝臟外,還可在其他多種器官組織內復制,損害相應器官功能,而腎臟作為與肝關系最密切器官,其最易受累[9]。近年隨研究深入,IgA腎病發病是抗原抗體復合物沉積致體液免疫損害所誘發,而HBV抗原抗體所形成循環免疫復合物沉積在腎小球內引起體液免疫損害是誘發乙肝相關腎病的主要因素[10-11]。自1987年首次有報道在系膜區切片中發現HBV抗原相繼有學者針對此觀點對HBeAg攜帶率進行研究,與普通群體對比,IgA腎病病人HBeAg攜帶率并無異常[12-13]。本研究發現,IgA腎病伴HBV感染病人血清IL-17、IL-18水平高于單純IgA腎病病人。IL-17、IL-18均是體液免疫狀態下的促炎性細胞因子,其過表達可介導多種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14]。有學者研究發現,IL-17在HBV感染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且外周血表達水平,隨癥狀加重呈升高趨勢[15]。此外,已有研究證實,IgA腎病與系膜異常關系密切,而IL-17在系膜病變中揮發關鍵作用,其能刺激、協助效應B細胞活化,并生成HBeAg等大分子物質,隨外周血循環沉積于系膜區,介導IgA腎病發病,而IL-18表達異常增加所介導系膜細胞增殖、腎間質纖維化是引起腎損害的又一主要機制[16-17]。因此,IgA腎病病人伴HBV感染時腎損害更顯著。相關性分析發現,血清IL-17、IL-18水平與IgA腎病伴HBV感染病人HBV-DNA載量呈正相關,反映二者表達與HBV感染關系密切。分析HBV感染可刺激機體啟動免疫防御機制,介導IL-17、IL-18免疫炎性因子表達,但隨HBV持續性感染、復制、侵襲,機體防御系統過度激活,可引起各種細胞因子表達失衡,形成惡性循環[18-19]。進一步ROC曲線分析,血清IL-17、IL-18聯合診斷IgA腎病病人HBV感染的AUC值0.904最大,可為臨床評價IgA腎病病人HBV感染提供參考依據。
此外,HBeAg陽性與陰性病人血清IL-17、IL-18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上文相關報道IgA腎病病人HBeAg攜帶率無異常的結論近似。分析可能是腎組織內HBAg主要來自血循環、腎組織原位合成,HBeAg一般埋藏于HBcAg內部,而HBcAg屬細胞內抗原,只有細胞受損HBcAg從細胞內釋放、裂解時才能于組織中觀察到HBeAg表達,加之活檢取材存在局限性[20]。因此,腎組織內HBeAg表達難以準確解釋系膜區抗原或抗體免疫復合物沉積性。另外,高水平IL-17、IL-18不利于HBV清除,HBeAg在介導Th17、Th18細胞參與免疫應答的同時可促進IL-17、IL-18生成,繼而下調維甲酸相關核孤兒受體γt活性以抑制Th17、Th18細胞生理功能,減弱對病毒免疫清除作用[21]。經Pearson相關性系數分析,血清IL-17、IL-18水平與IgA腎病伴HBV感染病人血清AST、ALT水平呈正相關,說明血清IL-17、IL-18表達可反映IgA腎病伴HBV感染病人肝功能變化。
綜上可知,IgA腎病伴HBV感染病人血清IL-17、IL-18表達異常,且異常程度與HBV-DNA載量關系密切,以上血清指標動態變化可及時反映IgA腎病病人HBV感染情況及肝功能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