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所屬中國長征火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火箭公司”)抓總研制的四級固體運載火箭捷龍三號圓滿完成整流罩靜力及分離試驗,標志著捷龍三號火箭工程階段大型地面試驗圓滿收官,全面轉入首次飛行試驗階段。
此項試驗驗證了火箭整流罩設計方案、工藝方案、質量可靠性、最大可用包絡等得到充分驗證,整流罩做到了安全防護到位、包絡空間寬裕、環境保障周全,為衛星提供了一個安全、舒適的“家”。
在火箭升入太空的過程中,整流罩猶如鎧甲一般,保護著衛星等有效載荷,免受熱、濕、聲、振等極端環境條件的影響。整流罩猶如給衛星提供了一個“家”,既要保證安全,還要舒適。承擔著如此使命,整流罩需要在起保護作用時保持穩定,在完成“保護任務”的時候順利脫離,如此“令行禁止”需要格外嚴謹的試驗流程。
據捷龍三號整流罩分離試驗負責人高利軍博士介紹,捷龍三號整流罩是目前國內固體火箭使用的包絡空間最大的整流罩,對于研制團隊也是全新的挑戰。整流罩靜力試驗,主要用于驗證整流罩的結構強度和剛度,驗證設計方案的正確性,考核主承力構件的材料、尺寸、連接方式等要素的可靠性,校核捷龍三號整流罩分離計算模型等。整流罩分離試驗,驗證了整流罩對衛星最大包絡的適應性,確定了整流罩最大可用包絡。
高利軍表示,為了保證星箭對接過程中對衛星防護到位,團隊在整流罩分離試驗中對模擬衛星進行了碰撞危險點包絡最大化處理,整流罩在設計上充分考慮了對衛星的環境保障,所有的分離裝置采用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使用驗證過的成熟產品,在分離解鎖流程中不會對衛星產生影響。整流罩主體結構采用蜂窩夾芯材料,可以很快衰減噪聲和沖擊,為衛星提供了很好的力學環境。并且在整流罩設計上,留有專門的環境保障設備、環境監測設備接口,保證可以隨時監測,滿足衛星的溫濕度和潔凈度要求。
對于商業運載火箭而言,在整流罩“安全、舒適”的前提下,還要擁有盡可能大的包絡空間,才能提高有效載荷的適應性,搭載更多的“乘客”,進而提高發射任務的適應性和使用效率。雖然捷龍三號火箭的整流罩借鑒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成熟產品和技術,但在具體研制過程中對整流罩的分離方案、能源配置、具體結構都進行了重新設計,而且為了適應從三級箭體2.0m直徑向3.35m直徑的過渡變化,重新設計了整流罩的倒錐段,以期獲得更好的氣動特性。這一系列變化都給具體的生產、試驗帶來諸多的挑戰,需要一絲不茍地甄別處理。
在火箭飛行過程中整流罩的運動、分離中的變形等因素,都會影響整流罩的可用包絡空間的大小。因此,團隊前期與結構專業、載荷專業、分離專業等多個專業成員一起攻關,通過進行三維運動分析、衛星與火箭的耦合分析、內部凸起物的分析等,最終得到理論上的最大可用包絡。最終通過數字化分析加試驗的方式,首次挖掘出整流罩中“倒錐段”的可用包絡空間,得到了整流罩的最大包絡。
后續,研制團隊還將陸續完成全箭零秒模態試驗,出廠測試和箭地合練等工作,合力攻堅克服每一項挑戰,準好充足的準備,打好首飛前的最后一戰。
來源:人民網
8月24日,為優化建立全國光伏大產業大市場,促進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積極推動建設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促進光伏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提出根據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發展特點合理引導上下游建設擴張節奏,優化產業區域布局,避免產業趨同、惡性競爭和市場壟斷。
《通知》指出,光伏行業出現階段性供需錯配、部分供應鏈價格劇烈震蕩等情況,個別環節出現囤積居奇等苗頭,有的地方出現割裂市場、區域封閉等問題,亟需深化行業管理,引導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創新。《通知》具體提出以下五方面目標。
一是立足長遠目標,優化產業布局。各地工業和信息化、市場監管、能源主管部門要圍繞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科學規劃和管理本地區光伏產業發展,積極穩妥有序推進全國光伏市場建設。統籌發展和安全,強化規范和標準引領,根據產業鏈各環節發展特點合理引導上下游建設擴張節奏,優化產業區域布局,避免產業趨同、惡性競爭和市場壟斷。優化營商環境,規范市場秩序,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引導各類資本根據雙碳目標合理參與光伏產業。在光伏發電項目開發建設中,不得囤積倒賣電站開發等資源、強制要求配套產業投資、采購本地產品。
二是鼓勵創新進步,規范行業秩序。各地工業和信息化、能源主管部門要深入落實《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等政策,積極規范產業發展秩序,光伏電站投資建設應對照規范要求和相關標準。積極實施《智能光伏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鼓勵企業結合市場需求,加快技術研發和智能創新升級。支持企業創新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硅料、硅片、電池、組件、系統集成、終端應用及重點配套材料、設備等供應鏈大數據平臺,推廣應用公平化、透明化在線采購、車貨匹配、云倉儲等新服務,提高供應鏈整體應變及協同能力。為促進削峰填谷和產業鏈穩定,鼓勵有關企業及公共交易機構等合理開展多晶硅及電池等物料儲備,嚴禁囤積居奇。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監督管理,強化跨部門聯合執法,嚴厲打擊光伏行業領域哄抬價格、壟斷、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等違法違規行為。
三是加強系統對接,深化全鏈合作。各地工業和信息化、能源主管部門要有效利用國內光伏大市場,引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深度對接交流。落實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的精神,統籌推進光伏存量項目建設,加強多晶硅等新增項目儲備,協調手續辦理工作,根據下游需求穩妥加快產能釋放和有序擴產。鼓勵硅料與硅片企業,硅片與電池、組件及逆變器、光伏玻璃等企業,組件制造與發電投資、電站建設企業深度合作,支持企業通過戰略聯盟、簽訂長單、技術合作、互相參股等方式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引導上下游明確量價、保障供應、穩定預期。指導協會、企業等定期發布真實客觀的供需信息,嚴禁發布不實信息,解決信息不對稱和對接不通暢等問題,加快建立產業鏈供需對接和智能光伏產業公共服務等平臺,支持上下游企業以資本、技術、品牌為基礎開展聯合攻關,推進產業提質、降本、增效。
四是支持協同發展,穩定產業供需。各地工業和信息化、能源主管部門要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和產業經濟發展,引導企業穩固供應鏈,提升產業鏈水平,共同推進產業協同發展,保障光伏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轉。加強企業跟蹤服務保障,開展精準對接,協調解決企業難題,確保企業穩定生產運行。加強區域協調和部門協同,共同推動解決疫情期間的復工復產、物流配送等問題,確保重點區域暢通循環,維護供應鏈安全穩定。加強光伏行業運行監測,推進實現動態監測、風險預警和政府決策快速響應,引導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加強光伏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碳足跡核算,加快廢棄組件回收技術、標準及產業化研究。
五是堅持統籌發力,加強宣傳引導。各地工業和信息化、市場監管、能源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積極引導企業解決產業發展中面臨的新困難和問題,提高自身抗風險能力。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研究院所、檢驗檢測機構、計量技術機構、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等專業機構的橋梁紐帶作用,指導適時開展高峰論壇、專項對接等活動,推進行業交流合作。鼓勵各專業媒體開展光伏科普宣傳和政策報導,提高公眾認知水平。堅持企業在市場開拓和上下游配套協作中的主體地位,相關企業要增強責任意識,合理確定生產目標和價格指標。堅持實事求是,不夸大事實、不跟風炒作,共同營造和諧共生、產業共贏的光伏產業新發展格局。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
據悉,盡管電動汽車越來越受歡迎,但許多消費者仍在猶豫是否要換車。一個原因是,電動汽車的充電時間太過漫長,但加快充電過程可能會損壞電池并縮短其使用壽命。研究人員8月22日在美國化學學會秋季會議上報告說,他們設計了一種超快充電方法,可在10 min或更短的時間內為不同類型的電動汽車電池供電而不會造成傷害。
研究人員表示,快速充電是提高消費者信心和全面采用電動汽車的關鍵,這將使車輛充電非常類似于在加油站加油。
為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充電過程是一種微妙的平衡行為。當電池充電時,鋰離子從設備的一側(陰極)遷移到另一側(陽極)。只要鋰離子遷移得快,電池充電就更快,但有時鋰離子不會完全移動到陽極中。在這種情況下,鋰金屬會堆積起來,這可能會引發電池早期故障,還可能導致陰極磨損和破裂。所有這些問題都將縮短電池的使用壽命和車輛的有效續航里程。
這一難題的一個解決方案是以優化速度的方式改善充電協議,同時避免損壞目前在車輛中使用的許多不同類型的電池。但開發最佳協議需要大量數據,了解各種方法如何影響這些設備的壽命、效率和安全性。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美國愛達荷國家實驗室的研究團隊使用機器學習技術整合充電數據來創建獨特的充電協議。通過輸入許多鋰離子電池在充電和放電循環期間的狀況信息,科學家們訓練機器學習分析來預測電池壽命以及不同設計最終會失敗的方式。然后,該團隊將數據反饋到分析中,以識別和優化隨后在真實電池上測試的新協議。
研究結果顯示,新方法在短時間內顯著增加了進入電池的能量。研究人員觀察到電池在10 min內充電到90 %以上,且沒有鋰電鍍或陰極開裂。而目前的方法充其量只能在大約30 min內讓電動汽車充滿電。機器學習模型的一個優勢在于它將協議與電池中實際發生的物理現象聯系起來。
研究人員計劃使用他們的模型開發更好的方法,并幫助設計經過優化以進行快速充電的新型鋰離子電池。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最終目標是讓電動汽車能夠“告訴”充電站如何快速安全地為其特定電池供電。
來源:科技日報
8月23日,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 (以下簡稱“中汽中心”)、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共同編著的“2022年《新能源汽車藍皮書》”正式發布。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在會上表示,過去十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突飛猛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新能源汽車藍皮書》作為產業發展的記錄者、參與者和推動者,全面見證了這一歷史進程,并在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形成了政策有保障、技術有支撐、企業有活力、市場有需求的良好發展局面,但同時還存在著部分關鍵技術尚需突破、支撐保障能力有待提升、融合發展不夠等問題。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創新思路、完善舉措,持續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汽中心副總經理吳志新在會上表示,在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轉型進程中,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異軍突起,成為汽車領域高質量發展新亮點,推廣規模從萬輛級到千萬輛級,技術水平從追趕到領跑,衍生效應從內生到外溢。為助力行業更好地把握新形勢下發展新機遇,未來《新能源汽車藍皮書》將繼續發揮國內外新能源汽車產業交流合作平臺的作用,堅持高起點思考、高標準編寫,為行業發展總結經驗、建言獻策。
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新倉治在會上表示,今年是日產連續第10年支持《新能源汽車藍皮書》的編寫工作。今年的藍皮書在回顧過去十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從碳中和思想出發,在熱點話題篇中涵蓋了多位專家的觀點。日產汽車一直致力于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企業,助力建設更清潔、更安全和更包容的社會。
據悉,2022年《新能源汽車藍皮書》包括總報告、回顧篇、專家視點篇、NEVI指數篇、熱點篇、展望篇、借鑒篇、附錄等八個部分,從社會科學的角度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系統的介紹和分析。既從受眾的角度讓廣大讀者了解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和趨勢,宣傳普及新能源汽車發展理念;又從專業角度客觀評價新能源汽車技術、產品,分析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措施。
來源:人民網
近期,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科研人員用人工智能技術將重力波帶入模型建設,使全球氣候變化模擬更接近實際。
科研人員開發了一種名為WaveNet的人工智能驅動模型,該模型可以準確地模擬重力波如何加速和減速大氣。這項工作使用編程語言Python構建和訓練一組人工神經網絡,然后將它們耦合到由20世紀50年代的一種語言(Fortran)構建的典型全球氣候模型。它準確地模擬了影響地表天氣和臭氧消耗的赤道上方風速的定期反轉情況。研究人員稱,這是朝著開發完全由數據驅動的重力波參數化的第一步。
來源:科技部合作司
8月24日,長征二號丁遙七十五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北京三號B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8月20日,長征二號丁遙六十六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創造了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連續103次成功發射的新紀錄。站在新紀錄的起點,金牌火箭再次騰飛,吹響了向新紀錄沖刺的沖鋒號。
據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抓總研制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有關人員介紹,長征二號丁火箭是一枚常溫液體二級運載火箭,具有高可靠高安全、低成本、短周期發射等特點,具備發射多種類型、不同軌道要求衛星的能力,可實施一箭單星或多星發射。其太陽同步圓軌道(軌道高度700 km)運載能力可達1.2 t。
本次發射是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的第63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434次發射。
據介紹,自1992年8月9日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首飛成功以來,型號隊伍堅持立足于成功經驗,不斷自我變革、勇于創新,為“金牌火箭”不斷注入新的生命力。其中,被稱為運載火箭“大腦”的控制系統,也經過了幾輪迭代升級,確保在高密度發射形勢下,實現控制系統最優狀態,提高任務可靠性。
從小平臺到“平臺+捷聯”主從冗余控制,再到2015年12月17日長二丁遙三十一火箭首次采用激光+光纖雙八表捷聯冗余控制,自我革新的腳步更加堅定,成為“金牌火箭”在新長征路上不斷成長的強大動力。
據了解,本發火箭是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控制系統雙捷聯狀態(八表激光+光纖慣組)的最后一發,后續型號將全部升級為十表光纖慣組冗余狀態(十表光纖慣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