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強化
核心力量訓練在背向滑步推鉛球技術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吳強化
四川省體育科學研究所(四川省反興奮劑中心),四川 成都,610000。
核心肌肉群擔負著穩定身體重心、傳導力量等作用,是整體發力環節的主要參與者,對人體上下肢的活動、整個動力鏈的用力起著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強有力的核心肌肉群,對運動員在運動中的身體姿勢的表現、對訓練者學習運動技能,以及專項技術動作的穩定發揮起著支持作用[1]。本文通過對實驗對象核心區域力量訓練,通過學生現有訓練情況,制定詳細的訓練計劃,根據背向滑步推鉛球專項學習的要求,安排的為期16周訓練計劃,輔助學生在課時較短的時間里,訓練課程較少的情況下更好掌握背向滑步推鉛球運動技術,利用實驗法,將核心力量訓練融入田徑專選班背向滑步推鉛球教學項目學習與訓練之中,實驗結果證明:在背向滑步推鉛球技術教學中,將核心力量訓練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有利于增加學生對于學習運動技能的感受,有利于學生快速有效地掌握運動技能,對提高學生的訓練能力和掌握背向滑步推鉛球技術有一定現實意義。
核心力量;田徑專選班;背向滑步推鉛球;技術教學
以成都體育學院田徑專選班學生為實驗對象,共20人,男生14人,女生6人。
主要查閱發展運動員力量訓練方面、大學生身體素質以及田徑教學等關鍵詞進行文獻查找,并查閱運動訓練學,體能訓練學,功能性運動等書籍內容,作為本次實驗的理論依據。
2.2.1 背向滑步推鉛球技術特征分析 背向滑步推鉛球屬于速度力量性項目,是運動員以力量為基礎,速度為核心,技術為關鍵的投擲類項目[2]。完成投擲項目的三個要點:(1)良好的左側支撐;(2)快速的出手速度;(3)超越器械動作的良好完成。背向滑步推鉛球項目不但具有時間短、速度快的特點,更需要有良好的左側支撐對身體的整體發力做一個延展,由于背向滑步推鉛球屬于非周期性項目,每一個動作階段又有不同的肌肉工作特點和動作特征[3]。如何通過科學的訓練方法提高學生的專項力量素質是學習背向滑步推鉛球運動項目訓練的關鍵。針對整個背向滑步推鉛球技術的復雜性,將其動作技術主要詳情做成圖畫如圖1。

圖1 背向滑步推鉛球完整動作詳解
2.2.2 核心區域解剖學結構 針對背向滑步推鉛球運動技術學習的需要,在本次試驗訓練過程中將會針對推鉛球主要的肌群為重點進行力量訓練,以提高核心區域力量為主要目的,使學生在學習背向滑步推鉛球動作時,整個身體在由下而上用力時形成有良好的左側支撐,提升動作質量,快速掌握背向滑步推鉛球運動技術。
2.2.3 背向滑步推鉛球身體發力順序 背向滑步推鉛球技術動作的身體發力分為以下幾個重點:(1)蹬地,蹬地主要是指運動員右腳接觸地面預擺之前的蹬伸;(2)轉髖,在蹬地動作完成以后身體順勢將右髖向投擲方向進行轉動;(3)送髖,轉髖完畢以后將髖部往前送,軀干同時轉向投擲方向,身體左側積極用力支撐住整個身體發力;(4)挺胸,在身體髖部向投擲方向轉動時運動員腰胸部前挺,右手盡量控制在肩后;(5)推球和撥球;運動員以胸帶肩,右手臂積極做推球動作最后用手腕和手指的力量將鉛球從右肩撥出[4]。
2.3.1 實驗目的 通過對背向滑步推鉛球運動項目動作技術以及用力特點分析,在田徑專選班學生學習背向滑步推鉛球技術的過程中增加核心力量訓練,探索核心力量訓練是否有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背向滑步推鉛球技術。
2.3.2 實驗時間與地點 2021年9月初在成都體育學院第一田徑場,體能訓練房對實驗對象進行實驗前身體素質測試。2021年9月—2021年12月底,對實驗組學生進行為期16周的訓練。
2.3.3 實驗方案 通過2021年9月初對實驗對象進行身體素質測試情況,學生普遍呈現身體核心力量較差,上下肢爆發力較弱等特點。結合背向滑步推鉛球的項目特點,詳細制定16周訓練課教案。具體訓練時間是每周三增加一次力量訓練,時間為60min。通過16周的訓練課后,再次對實驗組學生的各項身體素質進行再一次測試,最后通過實驗前后身體素質成績進行對比分析,得出訓練之后學生的素質增長數據,并且利用由成都體育學院田徑教研室統一組織技評考試成績和達標考試成績,對學生實驗前后背向滑步推鉛球的技術學習情況與達標情況進行綜合分析。
2.3.4 實驗內容 根據實驗需要,實驗前后對學生進行核心力量測試,具體測試內容見表1。

表1 實驗前學生素質測試內容
2.3.5 力量訓練方案的制定 實驗學生在學習背向滑步推鉛球項目之前從未接觸過該項目。在測試以上項目過程中,發現學生在測試中,后拋實心球項目測試時身體不穩定,出手速度較慢,多數學生身體用力與傳遞不協調,體現身體上肢爆發力差。在八級腹橋項目測試方面:多數學生耐受力極差,測試過程中腰部代償用力出現,導致動作變形,表現身體核心力量不足等等情況。根據背向滑步推鉛球項目特點,為實驗學生設計16次課,主要訓練學生身體核心力量訓練。第1階段主要發展學生身體基礎核心力量訓練,主要采用平板支撐,臀橋,腹橋,跪地起跳等訓練手段對學生進行訓練,時間為1-5周;第2階段:主要強化學生軀干核心力量訓練與上下肢爆發力素質,設計的訓練手段主要有鳥狗式訓練,空中蹬車,跪地起跳等練習,將平衡墊,瑞士球,時間是6-11周。第3階段主要是增強學生核心力量訓練和上下肢爆發力訓練難度,加強運動量和運動強度,主要采取負重背橋,高凳負重平板支撐等訓練手段,訓練中加入彈力帶,藥球,壺鈴,競技杠鈴片等器材,時間為12-16周。
運用spss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前后分析,最后找到實驗前與實驗后之間的差異性。
經過16周訓練,20名實驗學生立定跳遠項目運動水平有一定提升,男生平均成績為285cm,相比9月份平均成績提高了8cm,提高效果明顯(p<0.01)。女生平均成績為:244cm,相比9月份提高了1cm,提高效果不明顯(p>0.05)。立定跳遠素質測試成績前后對照見表2。

表2 訓練前后立定跳遠跑結果一覽表
經過16周訓練,20名實驗學生的引體向上項目運動水平有顯著提升,男生平均成績為12個,整體相比9月份平均成績提高了2個,提高效果明顯(p<0.01)。女生平均成績相比9月份提高了2個,提高效果不明顯(p>0.05)。男子引體向上,女子仰臥起坐素質測試成績前后對照見表3。

表3 訓練前后引體向上/仰臥起坐結果一覽表
經過16周訓練,20名實驗學生的八級腹橋項目運動水平有顯著提升,男生平均成績為7級,相比9月份提高了1.4級,提高效果明顯(p<0.05)。女生平均成績為6級:相比9月份提高了1.4級,提高效果明顯(p<0.05)。八級腹橋素質測試成績前后對照見表4。

表4 訓練后八級腹橋結果一覽表
經過16周訓練,20名實驗學生的后拋實心球項目運動水平有顯著提升,男生平均成績為18.24m,整體水平相比9月份提高了0.99m,提高效果明顯(p<0.05),女生平均成績為:17.75m,相比9月份提高1.27m,提高效果明顯(p<0.05)。后拋實心球素質測試成績前后對照見表5。

表5 訓練后后拋實心球結果一覽表
3.5.1 訓練前技術學習情況 本組20名學生在進校前僅學習過原地推鉛球技術,所有學生都未曾學習過背向滑步推鉛球技術。
3.5.2 訓練后技術技評成績分析 本組學生通過為期16周訓練,學生核心力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學生通過16周技術學習以后,20名學生在原地推鉛球技評考核中,學生技評達到優秀(8.5分以上)的有13人,占本組學生總人數的65%,學生技評達到良好(7.5分-8.4分)的有6人,占全組總人數的30%,學生技評達到合格(6.0分-7.4分)的有1人,占總數的5%。背向滑步推鉛球完整技術考核中,全組學生有17人在8.5分以上,結果為優秀,占總數的85%,有2人在7.5分-8.4分之間,結果為良好,占總數的10%,1人在6.0分-7.4分之間,結果為合格,占綜述的5%。
測試結果表明:絕大部分學生能夠良好地掌握背向滑步推鉛球完整技術。本組總共20人,其中男生14人中有11人通過成績得到提高,提高幅度最大的學生提高了1.40m。女生總共6人,其中5人成績得到提高,提高幅度最大的學生提高了1.50m。利用spss軟件對訓練后男生原地推鉛球達標成績和背向滑步推鉛球達標成績做對比分析,結果表明成績提高明顯(p<0.05),對訓練后女生原地推鉛球和背向滑步推鉛球成績做對比分析,結果表明成績提高效果明顯(p<0.05)

表6 訓練前后原地推鉛球成績分析
(1)通過為期16周訓練,學生的核心力量有所增長,具體表現在男子引體向上,立定跳遠,女子仰臥起坐,以及后拋實心球身體素質成績有明顯提高。
(2)通過16周訓練,學生核心力量有較大提高,有利于學生在學習時間較短的情況下,較好地學習掌握背向滑步推鉛球技術并取得較好的技評成績,本組20名學生,有85%的學生背向滑步推鉛球技評成績達到優秀。
[1] 王衛星,蔡有志編著.體能-力量訓練指南[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2] 孫文新編著.現代體能訓練核心力量訓練方法[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0.
[3] 孫文新編著.現代體能訓練核心力量訓練方法[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0.
[4] (澳)保羅·柯林斯(Paul Collins)著.男性力量訓練體能、核心穩定性、爆發力訓練指南[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7.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re Strength Taining and Back Sliding Shot-pat Technique Teaching
WU Qianghua
Sichuan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 (Sichuan Anti-Doping Agency), Chengdu Sichuan, 610000, China.
The core muscle group is responsible for stabilizing the body's center of gravity and conducting force, and is the main participant of the whole force generation process. It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connecting the upper and lower limbs of the human body and the force of the whole power chain. The strong core muscle group plays a supporting role 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ody posture of the athlete in the movement, the learning of motor skills of the trainer, and the stability of special technical movements. Core strength training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object, through current training situation, students develop a detailed training plan,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pecial study of backward slide of shot put, arrange for 16 weeks training plan, assist students in the class in a relatively short time,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less training course better grasp the movement of backward slide of shot put technique, using experimental method, The core strength training is integrated into the learning and training of the backsliding shot-put teaching project of the track and field elective clas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e that: In the teaching of backsliding shot-put technology, the core strength training runs through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which is beneficial to increase students' feeling of learning motor skills, to help students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master motor skills, and to improve students' training ability and master backsliding shot-put technology has a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Core strength; Track and field elective class; Back slide shot put; Technical teaching
1007―6891(2022)05―0079―03
10.13932/j.cnki.sctykx.2022.05.17
G807.02
A
2021-04-09
202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