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奇,肖華勇,吳能友,何昆鵬
(深圳市奧拓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深圳,518057)
能源作為人類活動必須品,主要來源于對大自然的汲取和提煉,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擴張和生活的不斷追求,能源問題越來越突出,要求我們有更高的能源利用率,LED發光二極管應運而生,其工作原理是在某些特定的半導體材料中,在正向導通的情況下,注入二極管P/N節區電子和空穴相遇復合,將電勢能轉換為光能。在能耗方面,LED燈的能耗是白熾燈的十分之一,是節能燈的四分之一,這是LED燈的一個最大的特點。此文的目的就是通過一種實驗與理論結合的方法來評價LED顯示屏的能效,揭示LED顯示屏在節能指標的優劣勢和未來我們要努力的目標是什么。
LED顯示屏的電氣系統一般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電源系統,控制模塊,顯示模塊。電源系統一般由若干個AC-DC開關電源構成,主要功能是為控制模塊提供電能,保證屏體正常工作;控制模塊的主要功能是通過一定的算法將標準視頻源信號,例如HDMI,DVI,DP等視頻源信號轉換成特定的編碼信號,使得視頻源圖像能夠完整的,正確的顯示在屏體上,顯示模塊的主要是由LED發光二極管點陣構成的,包含PCB板,LED驅動芯片等基本電子元器件,主要功能就是負責圖像的呈現。因此,我們將LED顯示屏的能效定義為:
其中:WLED—LED顯示屏所使用的LED發光二極管有效光功率(單位:瓦特),WLEDDisplay—LED顯示屏交流電功耗(單位:瓦特)。
如何計算LED顯示屏的能效,可以通過測量光通量的方法進行計算。如果使用量子光電轉換效率進行計算,由于過于復雜,并不實用。
為了更好的理解LED顯示屏的能效,現對LED顯示屏的基本構成進行詳細的說明,一般的講,它由LED像素點陣,LED恒流驅動IC,控制單元,AC-DC供電模塊構成,詳見圖1,LED顯示點陣模塊中的三色LED燈正極供電電壓為VM,由開關電源供電,LED燈珠的紅,綠,藍三種顏色共同采用相同的供電電壓,供電電壓通常在4.2~5V;每個LED發光二極管負極電壓,分別為VB_VOL,VG_VOL,VR_VOL,則紅,綠,藍發光二極管管壓降一般情況下分別為:

圖1 LED顯示屏基本系統構成示意圖

流經每個發光二極管的恒定電流分別為Ir(mA),Ig(mA),Ib(mA)。
由上述可知:

其中:μAC/DC—電源轉換效率;IS—控制模塊消耗電流(A);MI—顯示屏模塊消耗電流(A)。
一般的來講,我們可以認為,純粹的電光轉換效率可以通過如下公式計算:

其中:V f,If—分別是指LED發光二極管的正向導通電壓和導通電流值。
然而我們發現,上述公式中的θ出光效率很難通過實驗的方式取得相關的數據;也稱為LED燈的外部量子效率,其為組件的內部量子效率與取出效率的乘積。所謂內部量子效率,其實就是P-N結本身的電光轉換效率,主要與本身的特性(如材料的能帶、缺陷、雜質)、組件的壘晶組成及結構等相關。而取出效率則指的是P-N結內部產生的光子,在經過外圍固件本身的吸收、折射、反射后,實際在外部可測量到的光子數目。因此,關于取出效率的因素包括了LED燈材料本身的吸收、幾何結構、封裝材料的折射率差及組件結構的散射特性等。而內部量子效率與組件的取出效率的乘積,就是整個LED燈的出光效率,也就是組件的外部量子效率。早期Led燈發展集中在提高其內部量子效率,主要方法是通過提高壘晶的質量及改變壘晶的結構,使電能不易轉換成熱能,進而間接提高LED的發光效率,從而可獲得70%左右的理論內部量子效率,但是這樣的內部量子效率已經接近理論上的極限,工藝要求會更高,隨之帶來的是成本問題。而出光效率可以通過如下方法進行提高:(1)優化芯片發光層結構;(2)提高光引出效率的芯片技術;(3)光子晶體技術;(4)電極和電流擴展技術;(5)光學薄膜技術;(6)改進光學封裝技術,采用二次光學設計技術等。
R—是指LED燈發光二極管的導通內阻,然而導通內阻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并非是一個恒定的數值,例如LED的P-N結結溫。
我們通過光通量的測量來取得另外一種方法來評估發光效率,因此對于LEDW是要特指LED發光二極管所發出的對人眼有效的刺激光子的總功率大小。

想要正確反映光度學計量,我們必須利用功耗分布函數V(λ)對輻射量進行修正,如果我們知道相對輻射光功率分布P(λ),我們就可以計算出流明通量分布規律:

總流明通量:

其中P(λ)是光功率譜,也就是每單位波長光發射功率,683lm/W是標準化因子。光源總的光發射功率可以被給出:

光輻射的流明效率是光的流明光通量與光源總的發射功率之比:

而一般情況下,對于人眼而言,設光源的輻射能量為Φe(λ),人眼感覺到光通量為 Φv,按照CIE標準光度觀察的視覺特性V(λ),λ= 380nm~780nm來評價輻射能量為 Φe即為光通量vΦ:

通過輻射能量Φe(λ)的積分計算取得: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測試光通量和輻射通量,我們可以得出對應RGB三色LED及不同工作電流fI的情況下的光效曲線及效率曲線μLED× 1 00%。
通過實驗得出某國產SMD 三合一LED發光二極管在常溫下光效分布如圖2及效率分布如圖3所示。

圖2 不同顏色的LED燈珠在不同電流下的光效曲線

圖3 電光轉換效率與正向電流fI曲線
從圖中可以看出,LED燈的電光轉換效率LEDμ隨著電流的大小先增后降,其中紅色電光轉換效率最高,綠色光效最低。這種趨勢的主要原因是當電流達到一定值的時候,電子-空穴的復合達到飽和的狀態,不再是線性的輸出。這與二極管的伏安特性曲線非常的類似。當電流繼續增大的情況下,光效會有所下降,當正向電流繼續增大之后,熱效應明顯起到主導作用。其根本原因在《InGaN 藍光LED量子效率與注入電流關系的研究》一文中有相關的解釋說明:當電流密度達到一定程度時,非輻射復合肖克萊德霍爾(SRH)復合和俄歇復合逐漸增加,俄歇復合產生的熱電子也可以越過電子阻擋層進入P區與空穴發生非輻射的復合。
通過上述的實驗數據,為我們評估LED顯示屏的能效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
現在假設一個顯示模塊大小是480mm×240mm,其像素分辨率大小是:60×30的LED點陣,掃描方式Scan=1/5。測得的VRF,VGF,VBF電壓值分別為:

測試得的紅,綠,藍正向導通電流為:15.35,15.35,9.2mA,從圖2所示的數據,我們可以得出單個LED燈珠的發光效率LEDμ分別為:

根據LED顯示屏的基本工作原理可知,一個模組的電光效率λR,G,B公式為:

其中:Scan — LED顯示屏的掃描數值;N—LED顯示屏像素點總數。
于是我們可以計算得出:

一個顯示模組的總的光電轉換效率為:

而對于相對于開關電源的轉換效率,我們再進行一次轉換,一般情況下,開關電源的轉換效率為0.87。所以最終的LED顯示屏轉換電光轉換效率為:

考慮受到LED顯示屏的工作溫度的影響,LED顯示屏的電光轉換效率會比15.4%要低,因此大概數值在10%以下。環境溫度對電光轉換效率的影響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我們通過歷史數據的對比,如表1所示。

表 1
我們發現LED顯示屏的光效除了綠燈以外,紅色與藍色的光效與LED熒光LED管的發光效率相當,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樣比較節能。主要原因:
(1)LED燈內部光效不高,Rη,Bη沒有超過50lm/W。
(2)從電光轉換效率上看μR>μB>μG,這個取決于兩個方面。①P-N結量子效率;②取光效率。量子效率主要依靠材料制備技術的進步,通過改善發光層晶體質量,提高器件的載流子注入效率和復合效率,這方面的提升空間目前已經變得較為有限。取光效率的提升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這方面的主要工作將在于:①提高光從發光層逸出的效率;②改善芯片切割工藝,減少透明藍寶石襯底側面亮度吸收損失。
通過實驗測試數據和公式推導,一臺LED顯示屏的電光轉換效率大概只有15.4%左右,如果考慮環境溫度的影響,這個數值比目前測算的數據更小,可能要低于10%以下,大部分的能量是通過熱量的形式散發掉。從應用層面來講,這也說明LED顯示屏因為其復雜的控制鏈路,導致電光轉換效率得到了進一步的縮水。從LED顯示屏的原理上看,提高LED顯示屏的電光轉換效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1)降低LED燈的供電電壓:VM。這是目前比較通用的方法,而且效果比較明顯,帶有掃描方式的LED光模塊,通常需要行驅動控制,即我們所說的MOS開關管,因為我們可以使用更低內阻的MOS管也可以提高電光轉換效率,目前比較熱門的話題是氮化鎵MOS管,這種MOS管有非常低的內阻特性。
(2)降低驅動IC恒流輸出通道的電壓值:VOL,即降低LED驅動IC的熱散耗,目前比較多的設計方案為共陰驅動,動態節能等。
(3)使用帶PFC的開關電源,一般情況下帶有PFC模塊的電源效率在87%以上,而不帶PFC模塊的開關電源的效率只有60%左右。我國CCC強制認證有明確規定,對于超過75W開關電源,需要符合《GB17625.1-2012電磁兼容限值諧波電流發射限值(設備每相輸入電流≤16-A)》。LED顯示屏作為信息技術設備類產品,對諧波的要求也是有明文規定。